“生产+服务”打开创收新赛道

“生产+服务”打开创收新赛道

劲胜智能将智能化车间的生产经验转化为服务产品,为制造企业提供整体解决方案。南方日报记者 孙俊杰 摄

杰群电子兼具生产和开发设计能力,备受国际客户青睐,订单已排到7月;力嘉国际集团投资6.8亿元,建设3D打印的线下实景,丰富用户体验;芬璐家居、永富食品等公司纷纷跨界,在生产制造之外寻找新的创收空间……

受疫情影响,订单减少、市场萎缩,当产品创造效益的能力受限时,很多东莞企业将目光转向了价值链的另一端——服务。

“生产+服务”正在为东莞企业打开创收新渠道。这牵引出一个更深层次的话题:东莞制造怎样才能占据价值链的中高端,实现由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转型?

小小变化,撬动百倍收益

来到杰群电子的车间里,记者看到生产设备正满负荷运作,员工们十分忙碌。一批批封装好的电子模组,经过测试合格后,将发往全球各地。

在杰群电子忙碌的生产车间里,丝毫感受不到国际疫情带来的冲击。该公司总经理徐振杰介绍:“目前公司的订单已经排到了7月份。订单量跟去年同期相比,增加了60%以上。”

杰群电子超过一半的产品用于出口,主要销往欧洲多个国家。为什么订单不减反增?徐振杰想了几秒说:“这可能跟我们多年前的一个‘小变化’有关系。”

杰群电子成立于2001年,前6年主要做代工生产和门槛较低的产品。到2007年,公司高层认识到,纯做代工利润薄,且没有属于自己的核心竞争力,随时都有可能被其他企业取代。从那时起,公司开始加强研发,从原来的只做产品,转变为做设计、出创意,开展产业链条前端的服务业务。

这样的“小变化”,其实并没有给该公司带来多大收入。例如,创新设计一个产品,可能只有10万元的设计费,但这个创意所撬动的收益,却可能是千万元级别,能放大100倍。

徐振杰举了个例子:去年底,公司设计的一个电源模块封装检测技术方案,能够将生产效率提高一倍。同样做1000个电源模块,别人需要1小时,杰群电子只需30分钟。疫情期间,这项技术推向市场,用于5G手机生产。上月开始小批量生产,4月订单量就增加了3倍,预计7月将再增3倍。

不光能做产品,还能做设计、出创意,杰群电子在国际产业链中的地位也越发稳固。例如,欧洲的一个大型客户2018年向杰群电子颁发“最佳供应商奖”;美国一个重要客户也将他们列入供应商排行榜的前5名。即使国际市场出现波动,他们的供应关系仍非常稳定。

“这种变化的意义,不仅体现在增加收入、稳定供应关系上,更重要的是企业能够深度参与国际产业分工和技术协作。”徐振杰说,公司的设计和创新能力获得国际大客户认可后,很多客户会主动找到杰群电子,提出技术需求请他们帮忙实现,或联合开发某些产品。例如,当前杰群电子正与科研院所、国际客户合作,研究高端芯片封装等前沿技术,攻克先进封装新领域。预计两三年后,公司的产品形态将进一步更新换代,领跑国内行业前沿。

这种深度的、前置的产业协作,与过去埋头做生产、等订单上门相比,完全是两码事。杰群电子向产业链前端要效益的探索,值得东莞外贸企业借鉴。

体验为上,传统产业发新枝

4月10日下午,位于桥头镇的港资企业力嘉国际集团与深圳十方公司举行了3D品牌战略合作签约仪式,投资6.8亿元,打造10万平方米自动化生产基地及6万平方米创业孵化基地。

力嘉国际集团是一家历史悠久的包装印刷企业,从事包装印刷已经五十年,集团业务遍及彩印、瓦楞纸板纸箱及纸制精品生产三大领域,客户遍及欧洲、美国、日本等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

力嘉国际集团董事长马伟武介绍,此次和深圳十方公司签订3D品牌战略合作,就是要在粤港澳大湾区打造3D品牌,应对疫情带来的影响。

马伟武向记者透露,受疫情影响,力嘉国际集团的订单下降不少,需要开拓新的业务点,发力3D产业成为力嘉国际集团的重要选择。

“我们将全新的服务理念,融入到3D打印产业布局当中。”马伟武介绍,印刷行业已经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不仅需要新的技术,更要新的服务方式。

去年11月30日,力嘉国际集团建设的大湾区3D科创实验基地启动运营。记者来到实验基地,各种精彩目不暇接:有苹果树创客空间、3D打印博物馆、3D科创体验馆、科创实验区、培训中心、数码制作工坊等。

在这里,消费者不仅能够享受3D打印服务,购买相关产品,还能亲身体验3D制作,感受科技魅力,了解3D打印的“前世今生”。

像力嘉国际集团一样,东莞的很多传统产业,如印刷、纺织、家具、食品等行业,通过延伸产业链条,向产业链后端开拓服务业务,增强用户体验,实现“老树发新枝”。

东莞越来越多的企业从传统走向现代,从生产走向文化创意,从制造产品走向提供消费体验。例如,东莞市铭顺家具有限公司应对疫情冲击,推出降价套餐和线下体验活动,及时回款缓解了企业压力;广东天元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耗资3000多万元,实现快递电商的定制包装;怡合达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致力于做工业品领域的“京东”,即使1个螺丝钉、1元钱的零部件都能接单生产。

大胆跨界,开拓更多商机

一片橡胶林里,几名越南工人正在割橡胶树,采集洁白的橡胶原液——这是芬璐家居公司工业旅游项目的实体布景,这个布景还原了从橡胶原液到乳胶产品的整个生产过程。

对着实体布景,芬璐家居总经理曹明莲饶有兴致地向记者介绍:“越南工人凌晨就要起床,要在太阳出来前完成所有工作,才能确保橡胶原液没有任何瑕疵。”

工业和旅游,本是两个互不相干的业态。然而,芬璐家居董事长曹明波率先尝试工业旅游项目,于2018年投入大量资金,建成7000平方米的游览展厅。

很多企业对工业旅游这类新业态持观望态度。但是,到台湾和珠海考察了一圈后,曹明波认为,没有人做的恰恰就是商机!

因为起步早、投资大,芬璐家居被评为东莞工业旅游示范点,全年接待游客30多万人次。这不仅推动了乳胶生产技术的科普工作,更让很多游客成为芬璐的忠实客户。

在疫情期间,芬璐家居也受到一定冲击,国际订单有所减少。但长期以来的品牌宣传沉淀,以及在消费者中形成的良好口碑,缓解了疫情的冲击,使公司整体发展趋于稳定。

工业+旅游,是东莞制造业企业大胆跨界,创造更多发展空间的典型探索。

在茶山镇,东莞永富食品有限公司主要从事速冻食品制造。在主业之外,该公司还建设了香港茶餐厅文化体验馆等旅游项目,并且今年已增加注册资本4500万港元,进一步扩大生产和打造旅游产品体系,让“工业+旅游”相辅相成。

去年,美国当纳利集团属下的大型印刷企业——敬业印刷包装厂有限公司完成增资扩产项目,产能提升50%。今年,为了积极应对疫情冲击,该公司将服务业务作为转型的重要突破口:运用直播、AR技术、远程看样系统等技术平台,帮助客户在线检查产品质量;发挥设计优势,根据客户需求设计与疫情有关的产品……通过这一系列努力,该公司今年1至3月产值达3.80亿元,同比增长52.8%。

向前端的研发设计要产出,向后端的体验服务要效益,东莞制造业正在攀爬“微笑曲线”的两端,加速从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转变。

■专家点评

广东省委党校原副校长、教授陈鸿宇:

服务是东莞企业亟待开发的价值宝库

不是每个企业都有资金和实力做科研创新,但从生产到服务转型,却是每个制造业企业都亟待开发的价值宝库,这里面蕴藏着大量的新商机。例如,生产玩具的企业,与教育领域合作开展教育服务;生产学习机的企业,为网课提供高质量教学课程等。

当前,很多企业对“服务型制造”的理解还不够深入。当国外的企业在卖设计、卖点子、卖品牌、卖售后、卖体验时,我们的企业还在单一卖产品。附着在产品上的很多价值,如前端的设计研发,后端的维修、升级和回收等,都没有得到充分的利用。

东莞企业从“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转型,还有非常大的空间。例如,东莞的装备制造产业,就可以开拓整厂设计、流水线优化、员工培训、维修保养等一系列服务。在此背景下,企业需要培养更多既懂生产技术又懂服务营销的复合型人才,充分挖掘服务业务的价值,拓展企业创收空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