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嚴經》坐菩提樹入大涅盤

(第一百五十八段)

【賊難、兵難、王難、獄難;風、火、水難;飢渴、貧窮,應念銷散。十方如來,隨此咒心,能於十方,事善知識,四威儀中,供養如意,恆沙如來,會中推為,大法王子。十方如來,行此咒心,能於十方,攝受親因,令諸小乘,聞秘密藏,不生驚怖。

十方如來,誦此咒心,成無上覺,坐菩提樹,入大涅盤。十方如來,傳此咒心,於滅度後,付佛法事,究竟住持,嚴淨戒律,悉得清淨,若我說是佛頂光聚,般怛囉咒,從旦至暮,音聲相聯,字句中間,亦不重疊,經恆沙劫,終不能盡。亦說此咒,名如來頂,汝等有學,未盡輪迴,發心至誠,取阿羅漢,不持此咒,而坐道場,令其身心,遠諸魔事,無有是處。】


《楞嚴經》坐菩提樹入大涅盤


佛說:眾生如落於“賊難”,“賊難”指被惡賊偷盜綁架或搶劫。“兵難”:指戰爭時期被兵痞摧殘折磨之難,如男人被奴役,女人被汙辱等。“王難”:指被國王直接定死罪或流放之難。“獄難:指失去人身自由受牢獄之苦難。“風災”:指房屋被狂風摧毀家園被破壞。“火災”:指財產被燒燬甚至危及生命。“水災”:指房屋被淹,人受沒頂之難。“飢渴”:指飢餓時得不到飯吃,乾渴時得不到水喝之難。“貧窮”:“貧”指一生都沒有錢、生活極度困難;“窮”指一生都不能當官、受人差使。

以上從“地獄、餓鬼、畜生、殘疾”到這裡所說的所有災難,都會因十方如來依持《楞嚴咒》而應念消散,即依持《楞嚴咒》這清淨一念,這一念眾生若能與之相應,就可使眾生遭遇的所有災難都全部消散。

十方如來隨此咒心《楞嚴咒》,能於十方,親近“善知識”。“善知識”指正直而有德行、能教導正道之人;反之,教導邪道之人,稱為惡知識。據《大品般若經》卷二十七說:能說“空、無相、無作、無生、無滅之法”及一切種智,而使人歡喜信樂者,稱為善知識。

隨此《楞嚴咒》的十方如來於“四威儀”中,供養如意。“四威儀”出自《菩薩善戒經》,指修道之人,心不放逸,若行若坐,常在調攝其心,成就道業。雖久於行坐,也應當忍其勞苦,非時不住、非時不臥。設或住臥之時,常存佛法正念,如理而住。於此四法,動合規矩,不失律儀,是為四威儀。十方如來隨此咒心《楞嚴咒》,在恆河沙那麼多的如來法會中,被推舉為大法王子,可代佛宣言、代佛行權。

十方如來行此咒心《楞嚴咒》,能於十方攝受“親因”。“親因”即親因緣:是指“親因緣、所緣緣、無間緣、增上緣”中的第一因緣,為能生起有為諸法之直接、親密的原因。於唯識宗稱為親因緣,意思是能親生自果,辨生自體的因緣種子性。以法本無自性,是依他之親因緣法而生起,即種子生現行、現行燻種子,三法同時而互為因果,此為大乘緣起之實義。親因緣就是自己的真心本性,這是每一個人都有的,我們的真心本性跟釋迦牟尼佛、阿彌陀佛、和十方諸佛無二無別。自性具足無量功德、無量莊嚴,這也都是相同的。佛說法用歸納的方法,把無量的因緣歸納成四大類。這四大類只有第一個親因緣是真因,其它的統統是助緣。


《楞嚴經》坐菩提樹入大涅盤


十方如來行此《楞嚴咒》,攝受與如來有共同親因的眾生,就是攝受與如來同根同體的一切眾生,對小乘修行者,就給他們講大乘“秘密藏”,“秘密藏”指奧秘而不可思議之法義,讓本具親因的眾生和小乘行者,聽了如來秘密藏,也能不生驚慌和恐怖心。

十方如來誦此咒心《楞嚴咒》,成無上正覺,坐菩提樹下,入大涅盤。這是釋迦牟尼佛示現八相成道的過程,坐菩提樹下成無上正覺是成道相,第八相即是入大涅盤,示現滅度。誦《楞嚴咒》者,都會有八相成道的時候。

十方如來傳此咒心《楞嚴咒》,於佛滅度後,此咒即為佛法事業,為究竟住持、為最嚴格的清淨戒律,《楞嚴咒》所在之處,一切邪法不生,具足清淨。

佛說:我說的佛頂大光明聚集所顯示的《般怛囉咒》即《楞嚴咒》,如果有人能從早晨至晚上,誦咒音聲相聯,字句中間,不重疊遺漏,如此所得功德妙用,用恆河沙那麼多劫的時間來說,也是說不盡的。此咒名為如來頂即《大佛頂首楞嚴咒》。你們這些還在有學中的修行人,還沒有跳出輪迴,應發至誠心,至少也要證到能了斷生死的阿羅漢,如不持此《楞嚴咒》而坐道場,想讓自己的身心遠離諸魔,是不可能的!


《楞嚴經》坐菩提樹入大涅盤


《楞嚴咒》關係到整個佛教的興衰,世上只要有一人持此咒,即是佛法住世,所以持此咒的功德非常大。另有從《楞嚴咒》裡派生出來的咒語,名《楞嚴咒心》,較為簡短,易於持誦,持誦者將得到很多的大利益,現介紹於下,《咒心》:哆侄他。唵。阿那隸。毗舍提。鞞囉跋闍囉陀唎。槃陀槃陀你。跋闍囉。謗尼泮。虎信。都嚧甕泮。莎婆訶。

“拼音”: duō zhí tuō。ōng。ā nà lì。pí shě tí。pí là bá shé là tuó lì。pán tuó pán tuó nǐ。bá shé là,bàng ní pàn。hǔ xìn,dū lú yōng pàn。suō pó h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