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無所有進場,卻從一群高富帥中脫穎而出,劉備是這樣創業成功的

作為四大名著的《三國演義》,不只是在中國廣為人知,在世界上也受到推崇,有著廣泛的喜愛者。

中國人大多喜歡劉備、諸葛亮、關張趙等,其實主要是受幾千年來的儒家文化影響,忠君愛國、仁義禮智,崇尚正統、師出有名。

而歐美人大多喜歡曹操,喜歡他的智謀出眾、果敢決斷、精於管理、手段高超。這同樣是文化差異所至,歐美人歷來尊重強者、崇尚成功,就自動忽視其“寧教我負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負我”的儒家大忌。

本文為趣聊三國之劉備篇,一個草根出身,屢敗屢戰的人,卻能堅持到底、創業成功,對現代的職場和創業者,有著怎樣的啟示。

一無所有進場,卻從一群高富帥中脫穎而出,劉備是這樣創業成功的

01.有效目標管理——歷盡挫折,不改其志。

劉備,自稱劉皇叔,也就是自抬身份,說自己祖上也是國家領導人呢,是漢景帝之子中山靖王劉勝的後人。事實上呢,劉勝已經死了300年了,光兒子就有100多個,繁衍到這一代,至少已經是10多代人了,可以說劉備嘛也不是。

唯一可吹一下的是劉備的爺爺曾是個領導,任過東郡範令,大概位置就是現在的濮陽市,範令相當於市長,官還是不小的。不過到了劉備這一代,就已經沒落了,只能是跟著他媽媽以販賣草鞋和編織草蓆為生。這是劉備必須奮鬥的根本原因,如果家底厚實,坐朝為官的話,可能就沒有以後的傳奇了。

劉備家院裡有一棵大桑樹,長得象傳說中皇帝出巡乘坐車的魚寶蓋車,老百姓能有幾個看見過真的皇帝出巡啊,只是聽說傳說罷了。劉備小時候突然說:“吾必當乘此羽葆蓋車”,也就是說,劉備從小的志向就是當皇上。

一無所有進場,卻從一群高富帥中脫穎而出,劉備是這樣創業成功的

劉備從小有這個志向,而且是為了這個目標奮鬥了一生。15歲,他媽媽省吃儉用送他到盧植老師那讀書,和公孫瓚是同學。但他對讀書並不十分上心,卻專門喜歡善待別人,從而結交一些英雄豪傑。據說,當時劉備已經表現得異於常人了,很多當地的富二代官二代都願意追隨著他,這也讓他得到了一些金錢上的資助。

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後來劉備出道以後,發到手裡的卻是一把爛牌,從20多歲混到47歲,吃了很多的敗仗,一直處在顛簸起伏、流連失所中度過,窮困潦倒、寄人籬下。直到請到了27歲的諸葛亮,才慢慢穩定住局勢,最終成一方霸主。在那個年代,這個年齡早當爺爺混吃等死了。就算是現代,一個人混到47歲,還是慘成這樣,早灰心喪氣認命了。

一無所有進場,卻從一群高富帥中脫穎而出,劉備是這樣創業成功的

但劉備沒有,無論怎樣的挫折打擊,卻始終不改初心,不偏目標,不失其志,這正是劉備非常可怕又非常可貴的地方,定好目標決不放棄,正是現代所倡導的目標管理。

⒈目標管理。現代管理學之父彼得·德魯克,在其名著《管理實踐》 中提出了目標管理這一概念,認為正確工作的前提是先有目標,所有的任務也必須轉化為目標的形式,說白了就是既要低頭拉車,還要抬頭看路。這一概念在美國迅速流傳、廣泛應用,並很快為日歐企業所仿效,在世界管理界大行其道。

一定要制定好人生目標,並按計劃、定標準,分步驟、有方法地為實現目標而努力前行,生命不息,奮鬥不止。

一無所有進場,卻從一群高富帥中脫穎而出,劉備是這樣創業成功的

⒉制定目標。接下來,我們應該瞭解一下怎樣才能科學合理地制定目標,根據美國馬里蘭大學管理學及心理學教授洛克目標設置理論在實踐中總結出來的司馬他法則(即SMART原則),制定目標要遵循5個原則:

一是S(Specific)——明確性。目標非常明確,比如目標是什麼?怎麼做?做到什麼程度?

二是M(Measurable)——衡量性。有衡量的標準,比如完成多少數量,達成什麼標準。

三是A(Attainable)——可實現性。能實現的,通過努力可以達到的,比如一個人能舉起100斤,通過努力能舉起120斤,但你要讓他舉起200斤,就明顯不現實了。

四是R(Relevant)——相關性。所有的目標必須和總目標相一致,比如你要準備一頓晚餐,就需要買菜、炒菜、做飯等,都必須為了最後的吃。

五是T(Time-based)——時限性。就是必須有完成時限,比如目標是一週讀完一本書,那就多一天也不行。

一無所有進場,卻從一群高富帥中脫穎而出,劉備是這樣創業成功的

⒊實際應用。目標管理不僅可以用在企業管理上,也可以用在個人的目標管理上,可以把人生目標分為幾個長期目標,制定每個長期目標的具體標準、時限、任務等;再對最近的長期目標分為幾個短期目標,並再進行具體化。使自己所有的學習、工作、活動,都是緊緊圍繞著目標而進行,有助於我們堅定目標,把好方向,保持動力。

02.用好利他思維——如欲索之,必先與之。

劉備深知,自己除了看不到摸不著的皇叔身份,根本沒有任何的資源可用,那怎麼辦?那不行,沒資源就用別人的資源,怎麼用?這就能體現出劉備高於常人的地方。

這裡就引用“三讓徐州”的故事。此前,劉備毫不猶豫解救被黃巾軍圍困的孔融,當時曹操因老爸在徐州被害而遷怒於徐州的市長陶謙,帶幾十萬人來找陶謙算帳。陶謙自知守不住啊,趕緊四處找朋友幫忙,結果平時勾肩搭背拍肩膀的朋友一個沒來,來的卻是一個根本不熟悉的,自己微信朋友圈都沒有的,只帶著一千多人的劉備。

要說這劉備也是不容易,剛剛救完孔融,孔融卻又請他幫助救陶謙。不知道劉備當時經過了怎樣的內心掙扎,而作出的決定,結果是帶著一千多人去解救被幾十萬人揍的滿地找牙的的陶謙。

一無所有進場,卻從一群高富帥中脫穎而出,劉備是這樣創業成功的

這是什麼精神?非洲有個岡比亞,屁大點的國家,但出名在於總統言之鑿鑿地威脅過“五大流氓”,要派一兩千軍隊攻佔他們,這樣的話當然“五大流氓”誰也沒當回事,理都沒理。

但當時的劉備可是做到了,真的帶著一千多人去解救陶謙了。事做得比較瘋狂,但劉備命好啊,也不知道是真的走了狗屎運,還是劉備已經知道曹操後方起火了,反正是曹操的確是有事走了。

這下子陶謙感動得鼻涕眼淚嘩嘩的,心想老子平時微信朋友圈一大堆,發個圖都一堆人點贊,可真有事,都靠不住啊。還是這劉備老弟,二話不說就來,果然是仁義啊。這哥們,交定了,這一碼事讓陶謙覺得劉備才是實在人,說啥要把徐州讓劉備來當市長。劉備多仁義啊,哪能這麼要,這可是有趁火打劫之嫌啊,於是再三推讓,最後不得已才“勉強”答應下來,這就是劉備“三讓徐州”,為劉備不但賺足了仁義忠厚之名,還得了個徐州。

一無所有進場,卻從一群高富帥中脫穎而出,劉備是這樣創業成功的

現代職場,我們應該學習利他思維,這是一種高明的求人方式。

劉備表字玄德,“玄德”二字可不簡單,老子在《道德經》有云“生而不有,為而不恃,長而不宰,是謂玄德”。意思是:創造萬物而不佔為己有,無所不能而不自恃有功,左右萬物而不任意宰割,這就是恩澤天下的玄德。

這就是老子一直提倡的“上善若水”,用現在的話來講就是利他思維,做人也好,做企業也好,用好利他思維,常常無往不利。

講個熟知又經典的例子,李嘉誠曾經教育兒子李澤楷,和別人合作,假如你拿七分合理,八分也可以,那我們拿六分就可以了。這是說,和李家合作,李家總讓合作者多賺二分利潤,這樣就會有更多的人願意和李家合作,如此一來,雖然李家每個生意都少拿二分,生意卻會越做越多,越做越大。多賺二分和少賺二分,哪個真的更賺呢?答案是很明顯的。

再比如馬雲爸爸的淘寶,也是非常典型的利他思維,淘寶為商家提供一個銷售平臺,為顧客提供更多選擇機會,省卻了中間環節,讓商家和顧客都得到了實實在在的利潤。而淘寶呢,能利用第三方軟件支付寶,一方面保障了購物的安全性,另一方面又得到了巨量的流動資金。

一無所有進場,卻從一群高富帥中脫穎而出,劉備是這樣創業成功的

利他,才能不斷積累人脈,廣結善緣,合作共贏,成就事業。利他思維的本質是利益交換,利他的結果就是利己。正如現代經濟學之父亞當期密說的,在市場上都是趨於逐利的,但高明的人卻是通過利他的手段來達到利己目的。

03.運用整合思維——縱橫捭闔,睥睨天下。

在長板坡一戰之後,劉備與二老闆關羽的水軍終於匯合到一起,當時屬於再一次破產了,一是金銀細軟、武器裝備,都被曹操搶去了;二是自己只剩下兩萬多兵馬;三是新吃了敗仗,士氣正低。但劉備也有資本,一方面是核心骨幹老二關羽、老三張飛、老四趙雲還在,另一方面有了臥龍先生諸葛亮。

從當時的局勢看,曹操很可能順勢繼續南下,直接威脅江東,這樣江東大亨孫權也坐立不安起來,於是派魯肅找到劉備探探口話,魯肅一心聯合劉備,共同對抗曹操。這對劉備而言絕對是天下平白掉下個大餡餅的好機會。但當時劉備實在太慘了,說是聯合不如說是求助孫權好聽些。正巧魯肅的到來,使劉備有了更好的轉機,於是讓諸葛亮去勸孫權聯合對抗曹操。

一無所有進場,卻從一群高富帥中脫穎而出,劉備是這樣創業成功的

劉備在47歲以前,5易其主,4棄妻兒,13次大逃亡,改換了很多門庭。徐州之戰,劉備被曹操打敗,損失了幾乎所有兵將,關羽都被擒了,逃到袁紹旗下;第二年剛有所恢復,再次被曹操胖揍,逃到劉表旗下,堅持了三年;曹操擊敗劉表佔據荊州,劉備僅自己帶著數十人逃走,老婆孩子全部被抓,此時的劉備已經47歲。

按理說,一般人早放棄了,但劉備不然,雖然和這些人都是一種競爭關係,是各種矛盾體。但劉備低姿勢裝慫啊,先暫時投靠,得到保護,得到了喘息和恢復。

劉備命硬,自從有了諸葛亮以後就象開了掛似的:越敗名聲越好,最近的長板坡敗仗,劉備帶著十萬老百姓逃亡,不忍拋棄,並說“夫濟大事必以人為本,今人歸吾,吾何忍棄去”,博得了更大的仁義之名;越逃能人越多,開始重視謀士,新得了諸葛亮;越慘朋友圈越高端,隱然已成能和曹操、孫權對抗的一方諸侯。

這就有了後來的孫劉聯合,赤壁大戰,擊敗了曹操以後,劉備得到了立足之地——荊州,從而結束了東奔西逃的日子。從此在諸葛亮的謀劃下,經過了十多年的努力,幾度破產又幾度重生的劉備集團正式成為和曹操、孫權並起並坐的三大亨之一,最終在眾人的扶持下,在蜀漢稱帝,圓了自己的皇帝夢。

一無所有進場,卻從一群高富帥中脫穎而出,劉備是這樣創業成功的

劉備一定研究過鬼谷子的捭闔策,把縱橫捭闔玩得爐火純青,用現在的話來講,就是具有整合思維,聯合各方力量,集中資源優勢,取得巨大成功。

⒈整合思維。是商業思想家、多倫多大學羅傑·馬丁提出的,意思是頭腦中能夠同時容納兩個相互矛盾的觀點,並從中得出彙集兩方優勢的解決方案。後互聯網時代商業世界的特徵是VUCA(中文發音為“烏卡”),是Volatility(易變性)、Uncertainty(不確定性)、Complexity (複雜性)、Ambiguity (模糊性)的縮寫。

現代社會變量更加多元和複雜,各種信息超級飽和,我們社會人都處在剪不斷、理還亂的混亂思維中,用整合思想,將使我們能夠用複合的、動態的、多變的方式,進行更好地、更科學地決策。

一無所有進場,卻從一群高富帥中脫穎而出,劉備是這樣創業成功的

⒉思維特點。以建設性的方式處理彼此對立的觀點,不以犧牲一方為選擇另一方的代價,而是以創新形式消除兩種觀點中的對抗之處,新的觀點同時包含對立觀點的某些因素,且優於兩種對立觀點。也就是說,對於領導者而言,在面對兩種情形時不是二選一,而是創造出一種更好的答案。

通俗地說,就是所有的資源都可以聯合共贏,同行未必就是冤家,完全可以變成合作夥伴;不相關連,完全可以找到粘連,相互配合互用。總之就是選擇、互補、優化、聯合,獲得最優。

⒊四大原則。一是擴大決策中關鍵因素的範圍;二是善於考慮多方面的、間接的因果關係;三是在保持整體性的同時處理各個部分;四是找出創新方案,確保構想與流程更有效更精確。

一無所有進場,卻從一群高富帥中脫穎而出,劉備是這樣創業成功的

總結:華夏文明延綿不絕,道儒文化深入骨髓,我們理應更多地瞭解我們的悠久歷史和傳統文化,從中汲取精華為現在所用。本文為趣聊三國的最後一文,意在通過劉備的故事,對現在的創業者有所啟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