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嶺自西而東,止於河南,在豫西南孕育出燦若星辰的極致風景

秦嶺自西向東,氣勢磅礴,逶迤而東。陝西是其核心區域,而止於河南境內。在河南西南部山區孕育出燦若星辰的眾多絕美風景。

有人把秦嶺在進入河南後形成的扇形餘脈形容為手指狀。如果再形象一些,更像是仙女散花的纖纖玉指。當秦嶺把最為峻峨挺拔的脊樑留在陝西以後,又把所有的婉約、秀美全部留在了河南。

所以,豫西南山區眾多的極致美景就是大秦嶺借九天仙女之手灑下的片片花瓣。

大秦嶺自西而東,止於河南,在豫西南孕育出燦若星辰的極致風景

豫西南山區地形圖

一、秦嶺東段餘脈的山水形勝與厚重的歷史文化底蘊。

秦嶺進入河南後,像一把巨大的芭蕉扇,伸展、鋪開在豫西南的大地上。北至黃河岸邊,依次向南為崤山、熊耳山、外方山、伏牛山。中間有弘農澗、洛河、老灌河等大小河流分屬黃河、淮河、長江流域不同流域,構成秦嶺—淮河南北地理分界線的重要組成環節。

但豫西這一片山地在歷史、文化、軍事上的意義對於整個華夏文明史卻具有舉足輕重的影響。從仰韶文化到從千古經典《道德經》,從秦王掃六合到劉邦項羽的入關之約,從“大禹導洛自熊耳”的開天闢地壯舉到杜甫經行崤函古道創作《石壕吏》的悽慘悲涼,不論是歷史經緯還是文化厚道,都不能忽略豫西這塊“巴掌大”秦嶺餘脈。

大秦嶺自西而東,止於河南,在豫西南孕育出燦若星辰的極致風景

仰韶文明

這一區域既是關中東部的屏障,也是中原西部的屏障,同時,又造成關中與中原的地理阻隔。而向南,則直通荊襄,進入楚湘之地,達長江流域。在大一統的千年歷史進程中,獨特的地理位置和地形地貌,引發了不可勝數的大大小小各種戰爭。

“興,百姓苦。亡,百姓苦”,中國大一統的文化傳承卻得到不斷鞏固和加強。中央集權的國家治理體系不斷髮展、成熟,推進中華文明從一個盛世走向更大的復興。

變化的是歷史,不變的是眾多山水形勝,豐富的旅遊資源遍佈豫西南眾多山水之間。崤山的甘山、娘娘山、漢山、豫西大峽谷等眾多高山峽谷;熊耳山系的熊耳山—湯河溫泉風景區、全寶山、神靈寨等景區。

旅遊資源最為豐富屬伏牛山系,老界嶺、老君山、雞冠洞、龍峪灣、重渡溝、寶天曼、木札嶺、白雲山、堯山等眾多美到極致的風景區星羅棋佈,扎堆呈現。可以說是整個河南境內山水景觀最為集中的地區。

大秦嶺自西而東,止於河南,在豫西南孕育出燦若星辰的極致風景

伏牛山主峰老君山

二、崤山是一座有故事的山脈,其所屬的歷史文化底蘊甚為厚重,旅遊資源以人文景區為最。

1、崤函古道是長安與洛陽“兩京”之間最主要的通道。

崤山是秦嶺進入河南最北邊的一條支脈,北臨黃河,南隔洛河與熊耳對望,呈西南—東北走向。如果把豫西南山地比作一個巴掌,那麼,崤山就是上翹的大拇指。

現在的崤山主要包括三門峽的靈寶、陝州區(原陝縣)、澠池、義馬等市、縣。東南達洛陽的新安、洛寧縣。崤山因地質年代褶皺、斷裂,多峽谷碎片,其溝谷自古以來就是長安至洛陽間大道、官道。因而成為兵家必爭之通道,戰事頻發。也正因為此,該通道上修建的函谷關成為我國曆史最為著名的千古雄關之一。“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千古名句說的就是崤函古道上的函谷關。

大秦嶺自西而東,止於河南,在豫西南孕育出燦若星辰的極致風景

函谷關


大秦嶺自西而東,止於河南,在豫西南孕育出燦若星辰的極致風景

2、函谷關與《道德經》。

函谷關位於崤山西段,三門峽市靈寶市境內。西接秦嶺,北鄰黃河,關在谷中,恰如匣函,所以被形象稱之為“函谷關”。因始建於秦,有時也被稱之為“秦函谷關”。

漢時,地方官員為滿足自己關內、關外的名分,將秦函谷關向東移動一百多公里,在現在的新安縣重設函谷關,後稱之為“漢關谷關”。但因缺少軍事意義,沒有使用價值,逐漸廢棄,現僅剩遺址。

楚漢相爭,相約先入關者為王的故事中,所約定的“關”就是函谷關。一座關決定誰是天下第一,誰能關中稱王,可見該關易守難攻和極為重要的戰略地位。

大秦嶺自西而東,止於河南,在豫西南孕育出燦若星辰的極致風景

函谷關關樓

而奠定關谷關華夏文明最具意義的事件則是五千言的世界級文章《道德經》在這裡著述,把這座軍事要塞賦予了至為厚重的文化元素。

函谷關景區是4A級風景區,金光閃閃的老子像俯視來來往往的天下游客眾生,雄偉的關樓、狹窄的古道,鏽跡斑斑的戰國箭庫,還有充滿了傳奇色彩的雞鳴臺、望氣臺、烽火臺等眾多的充滿了神秘色彩的景點。

大秦嶺自西而東,止於河南,在豫西南孕育出燦若星辰的極致風景

函谷關太初宮

太初宮是老子居住、著書的太初宮,那麼老子書桌是什麼樣子呢?

那是一塊神奇的石頭。方方正正的一塊石頭,被石英線分割為九層。老子在這塊石頭上寫就洋洋灑灑五千言《道德經》。現在的遊客去了一定要摸一摸。據說,情侶們摸了天長地久,年輕人摸一摸事業有成,老年人摸了健康長壽。

大秦嶺自西而東,止於河南,在豫西南孕育出燦若星辰的極致風景

老子在這塊石頭山寫成《道德經》

3、崤函古道與杜甫的千古名篇《石壕吏》。

既然是長安與洛陽的必經之路,千白年以來,來來往往的皇親國戚、達官貴人、文人雅士不在少數,更有“車轔轔,馬蕭蕭”的各色軍隊、武士乃至叛軍。而絕大多數應該還是普通的老百姓。這些百姓除了寂寂無名的普通人,像杜甫之類的名士也只能算亦官亦民。

大秦嶺自西而東,止於河南,在豫西南孕育出燦若星辰的極致風景

石壕古道遺址

杜甫奔走在崤函古道上,既為了謀求一官半職,更是為了生計而奔波,甚至為了躲避“安史之亂”。夜宿石壕村,一夜數驚,以其親身經歷,揮毫寫下千古絕唱《石壕吏》。

作為遊客,崤函古道不是一個完整的景區,但其文化底蘊卻具有世界意義。在陝州區(原陝縣)硤石鄉石壕村發現了一處數百米長的古道路遺址,經過考證,就是崤函古道唐宋時期的遺存,深深的車轍印清晰完整,恰恰印證了杜甫《石壕吏》的真實性。

2014年作為絲綢之路的一部分入選世界文化遺產名錄,是整個絲綢之路世界遺產中唯一的道路遺產。2019年被國家公佈為第八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崤函古道石壕段遺址作為景區正在開發建設中。不論其商業效益如何,作為遊客,如果進入三門峽地區旅遊,不妨穿越到杜甫當年走過的道路上,品味一下逝去的唐風宋雨。


大秦嶺自西而東,止於河南,在豫西南孕育出燦若星辰的極致風景

《石壕吏》

三、熊耳山的魅力在於獨特的奇山秀水,以及古老神秘的上古傳說。

1、神奇的溫泉和“天人合一的裸浴文化,獨享中原。

崤函古道的旅遊價值是以汗牛充棟般的厚重歷史記錄了風風雨雨,與其毗鄰的熊耳山更多的是則是以其奇山秀水征服遊客,並惠及當地百姓。

熊耳山的走向幾乎與崤山平行,中間以洛河相隔。長度及面積相對於崤山和伏牛山相對都要小一些,但熊耳山恰恰是我國秦嶺—淮河南北地理、氣候分界線的重要一段。

所以,熊耳山南北形成了迥異的氣候、植被、地質構造等,與此相對應就是遍佈山川的奇山秀水。尤以湯河溫泉最為被遊客稱道。


大秦嶺自西而東,止於河南,在豫西南孕育出燦若星辰的極致風景

熊耳山紅葉

湯河溫泉位於盧氏縣湯河鄉境內,熊耳山主峰南麓的山腳下,漢水支流老鸛河在這裡輕輕流淌,一股高達50多度溫泉水從山腳下的石縫裡噴湧而出,直接流到老鸛河裡。附近群眾鑿石堆沙為潭,盡情享受溫泉水的恩賜。久而久之,民風形成,野外裸浴成為習俗。

其裸浴何時而起已不可考,僅據光緒版《盧氏縣誌》記載,已有百年以上的裸浴習俗。湯河被譽為中原唯一的溫泉風情小鎮。

湯河溫泉的獨特性不但在於其溫度適中,天然湧出,其妙處主要在於其富含數十種微量元素。沐浴後皮膚如凝脂滑膩,頭髮更加烏黑順滑。如果持續泡浴,可以治療風溼病、關節炎、皮膚病、痛風等多種常疾。

大秦嶺自西而東,止於河南,在豫西南孕育出燦若星辰的極致風景

湯河裸浴溫泉度假村

2、大禹導洛自熊耳,既是美麗的傳說,也留下上古時期大禹手書的文字遺存。

大禹“導洛自熊耳”來自《尚書▪禹貢》。在學術界,研究者對《禹貢》一書存在不同的觀點,但“導洛自熊耳”在熊耳山下確有“神蹟”遺存。


大秦嶺自西而東,止於河南,在豫西南孕育出燦若星辰的極致風景

大禹導洛摩崖石刻


洛河源自於秦嶺南麓,從熊耳山北麓經過,進入盧氏盆地,在盆地的西部邊緣,因大山阻隔,古盧氏國人深受水患之害。大禹治水期間,在現在盧氏范蠡鎮山河口位置,開鑿疏導洛水,消除隱患,功成之後在洛水北岸崖畔上手書古“雒”字。

據稱這是國內大禹僅存的唯一手跡。但在修建故縣水庫時,屬於淹沒區,為保存、保護古蹟,將其整體遷址於現在范蠡鎮山河口大橋北側橋頭,並勒石紀念。

山河口大橋為單跨箱型拱橋,單拱淨跨118米,如一條長虹橫跨洛水兩岸,峽谷、平湖、飛拱成為當地的一大勝景。

大秦嶺自西而東,止於河南,在豫西南孕育出燦若星辰的極致風景

山河口單栱橋

3、熊耳山中多神仙,神仙竟然也會發生打架。

熊耳山作為一個山名,多以“望若熊耳而”命名,在國內有多處。作為秦嶺的餘脈,在豫西南山區,直接以熊耳山命名的主峰在盧氏縣境內,自古為道教名山。獨特的地理位置和地質構造,形成南北迥異的風景,南坡平緩,多奇花異草;北坡陡峭如削,多奇峰怪石和山洞。景點有大孤山、小孤山、通天洞、神仙橋等。道士居住過的石屋人去室空,引發遊客尋隱之思。


大秦嶺自西而東,止於河南,在豫西南孕育出燦若星辰的極致風景

道士居住的石屋

如果按照海拔高度,熊耳山脈的主峰是洛寧的全寶山和盧氏的象君山。這兩座山峰相連,遙望對視。當地流傳著一個神奇的傳說。

全寶山和象君山雖然是鄰居,但並不和睦,都想高對方一頭,相約比賽增高,但只能白天長,不能夜裡長。比賽過程中,象君山犯規偷偷在夜裡長,被全寶山發現,伸手給了象君山一巴掌,象君山一躲閃,頭扭到一邊,再也不能歸位,就形成了現在的歪嘴山。

大秦嶺自西而東,止於河南,在豫西南孕育出燦若星辰的極致風景

象君山主峰歪嘴山

現在除盧氏的熊耳山開發為景區,免費遊玩外,象君山還沒有開發,全寶山正在開發中,適合自駕遊或者野外穿越的遊客免費登山、遊玩。依然保持著原始的奇山秀水,以及大小不一的寺廟和各種神秘的傳說故事。

四、伏牛山集中了秦嶺餘脈最美的風景,有最齊全的景點類型、最多數量的風景區、最為豐富的動植物資源品種等。

1、八百里伏牛山最為壯闊,無論是面積還是長度、寬度都是秦嶺東段餘脈最大的山脈。

西起自三門峽盧氏縣,呈西北——東南方向延伸,向東經過欒川、嵩縣達魯山,向南經過西峽、內鄉直達南召。東西長達400餘公里,故被稱為八百里伏牛山。

伏牛山是黃河、淮河、長江的分水嶺,山南山北氣候迥異,植被豐富多樣,地質構造複雜。其形成的旅遊資源種類更加齊全,既有山嶽型的老君山、白雲山、木札嶺等風景區,也有重渡溝、龍峪灣等以森林、水體為盛的康養度假區,而洞穴型的雞冠洞景區是洞穴景區中的王者。

大秦嶺自西而東,止於河南,在豫西南孕育出燦若星辰的極致風景

伏牛山


2、伏牛山區是5A級風景區扎堆的地方。

伏牛山的景區多而全,個個都是精品景區。伏牛山區,僅我國最高等級的5A景區就有欒川縣的老君山、雞冠洞景區,嵩縣的白雲山景區、魯山的堯山景區、西峽縣的老界嶺景區等。內鄉縣的寶天曼自然保護區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命名為“世界人與自然保護圈”。


大秦嶺自西而東,止於河南,在豫西南孕育出燦若星辰的極致風景

老君山道觀群

3、伏牛山世界地質公園。

截止2019年4月,全球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命名的世界地質公園有140個,伏牛山世界地質公園於2006年被列為第三批世界地質公園,成為與黃山、泰山、嵩山、華山、崑崙山、終南山齊名的世界地質公園。

伏牛山地質公園的範圍之廣、種類之齊全、科研價值之高、地質年代之久都非常罕見。囊括了伏牛山區的八大核心景區,包括西峽的恐龍遺址園、老界嶺、龍潭溝景區,內鄉的寶天曼、七星潭、雲露山景區,鎮平的五垛山、真武頂風景區等。

大秦嶺自西而東,止於河南,在豫西南孕育出燦若星辰的極致風景

伏牛山地質公園

五、豫西南山地旅遊的道路交通日趨便捷、快速。

1、公路交通完全可以適應自駕遊的路線需求。

豫西南一帶,因山地阻隔,除崤函古道曾為古時的官道,堪稱東西大動脈外,西南部以盧氏、欒川、西峽一帶的核心區域,一直處於交通阻隔、幾乎與世隔絕的世外桃源狀態。

近幾年隨著公路交通的不斷髮展、建設,以及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這一短板逐漸被補齊。對豫西南秦嶺餘脈的山地自駕遊起到了極大的促進和推動作用。

已經建成的高速主要有鄭盧高速、呼北高速、洛欒高速、鄭堯高速、滬陝高速等,把秦嶺餘脈在豫西南段完整地納入了高速交通網絡。

大秦嶺自西而東,止於河南,在豫西南孕育出燦若星辰的極致風景

峽谷公路

2、自駕遊豫西南山區主要高速線路。

(1)連霍高速東西貫通洛陽和西安,和崤函古道的方向一致,可以自駕遊覽新安縣漢函谷關遺址、陝州區崤函古道石壕段、靈寶市秦函谷關景區等。

(2)鄭盧高速從洛陽經過宜陽、洛寧到盧氏,是進入熊耳山、伏牛山的重要通道。西出長安,南通荊襄,與呼北高速相接,可以遊覽豫西大峽谷、豫西百草園、熊耳山—湯河溫泉度假村等景區。

(3)呼北高速南北貫通豫西,經過靈寶、盧氏、西峽直通十堰,在西峽與滬陝高速交匯,可以直接遊覽秦函谷關、豫西大峽谷、熊耳山、湯河溫泉等,轉入滬陝高速,進入伏牛山核心旅遊區域,遊覽寶天曼、恐龍遺址園等景區。

(4)正在建設的盧欒高速和鄭欒高速將成為進出豫西南山地東西方向的大通道,這兩條高速正在有序施工中。建成通車後,西自盧氏,經過欒川,可直達平頂山的魯山,這一條線路經過的旅遊景點最為集中、精彩。主要有欒川的老君山、雞冠洞、龍峪灣景區,嵩縣白雲山景區,魯山的堯山—中原大佛景區等。

(5)在山區高速公路自駕遊,要主要安全和速度限制。山區高速一般限速每小時80公里,除拍照測速外,還有很多路段實行區間測速,要注意觀察高速路的有關限速、測速標誌。

大秦嶺自西而東,止於河南,在豫西南孕育出燦若星辰的極致風景

呼北高速

3、自駕遊普通公路的選擇。

相對於高速公路,豫西南山區的普通公路要密集的多,除主要的國道外,還有大量的省道、縣鄉道路和鄉村公路,基本實現了村村通水泥路面,一些村鎮甚至實現了戶戶通,對自駕遊愛好者十分有利。

南北向有209國道,與呼北高速平行,自北向南經過靈寶、盧氏、西峽。323省道與鄭盧高速平行。向東通向欒川、嵩縣的有344國道和322省道。208國道、311國道聯通欒川、魯山方向。

4、豫西南秦嶺餘脈山地整體可以形成一個自駕遊環線。

從連霍高速(鄭盧高速)自東進入豫西,沿呼北高速向南,到盧氏。然後向東南方向到欒川、嵩縣。或向南到西峽再折向東北,進入欒川、嵩縣、魯山,形成一個自駕遊環線,幾乎可以涵蓋整個秦嶺在豫西南山區形成的豐富旅遊景點。

大秦嶺自西而東,止於河南,在豫西南孕育出燦若星辰的極致風景

盧氏山區縣鄉道路

六、整體評價:秦嶺向東進入河南後,在豫西南形成的巨大扇形山地,孕育了豐富的旅遊資源,包括山嶽、森林、溼地、峽谷、溶洞、溫泉等眾多類型。千百年來,厚重的河洛文化、道教文化、軍事爭鬥更加豐富了豫西南山區的歷史文化厚度。道路交通設施的不斷完善,豫西南山區自駕遊更加方便快捷,進入良性的旅遊發展快車道。

豫西南山區旅遊的春天已經到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