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進酒》原文問世,竟然比原句還狂!

唐詩是我泱泱中華五千年文化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那個時代也湧現出了許多名垂千古的大文豪。

說起唐詩和詩人,相信大多數人首先想到的一定是那個灑脫豪放的身影—李白。他那種“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的豪放性格感染了無數後人。相信如果現在在網上做一個古代名人粉絲投票,我們的詩仙一定能進入前十。

《將進酒》原文問世,竟然比原句還狂!

而說起李白就難得要提起一篇我們都學過的作品:《將進酒》。筆者就是因為這首詩才成了詩仙的粉絲。鬱郁不得志時,“天生我材必有用”的那股自信總能讓人的負面情緒煙消雲散。花的錢多了“千金散盡還復來”的灑脫也總能讓人再次對未來充滿無限嚮往。

《將進酒》原文問世,竟然比原句還狂!

但是在1990年有一部《將進酒》的原文問世了,考古學家在敦煌出土的一批文物中發現了一些李白的作品,其中就有一篇《將進酒》的殘卷。這篇殘卷上的內容有一部分和我們所熟悉的《將進酒》內容有一些出入。

大唐盛世,經濟文化貿易都得到了很好的發展,許多有志之士都希望在那個時代上留下自己的印記。擁有一身才華的李白理所當然的認為自己能夠成功也應該成功,但是他的“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又提現了他不願趨炎附勢,崇尚自由的性格。

《將進酒》原文問世,竟然比原句還狂!

權利誠可貴,金錢價更高。若為自由故,二者皆可拋。就這樣他毅然決然的選擇遠離權利的紛爭,選擇了自由。但同時他又看不慣趨炎附勢的社會現象,毅然決然的選擇用作品和黑暗現象作鬥爭。於是一篇篇《將進酒》一樣的文章問世了。

其實“天生我才必有用”,這句的原稿是“天生吾徒有俊才”。很明顯後面那句要比前面的更加狂傲,也更符合李白的氣質,我天生俊才,不論如何都能獲得很高的成就!但是為什麼教科書要改了這句呢?

《將進酒》原文問世,竟然比原句還狂!

因為“天生吾徒有俊才”這句仔細看來好像只能讀出一種驕傲自大、過分自信的情緒在裡面。相比之下“天生我才必有用”這句顯得更加適合對學生們起到鼓勵作用。每個人的出生都一定有自己的價值和意義,既然我出生在這世上,那麼我一定是在某些方面有優勢的。

《將進酒》原文問世,竟然比原句還狂!

教科書存在的意義不單單是為了讓孩子們學到更多知識或者知道更多典故,更重要的是從中學到一些積極和正能量的東西,李白的的過度自信自然不太適合學生們學習,畢竟我們從小所學到的就是努力和堅持之後才能夠獲得想要的,如果你覺得自己不用努力就能得到自己想要的,就會努力的動力。很明顯“天生我才必有用”更加符合我們現代的價值觀,對於祖國新一代人才的培養也比較有正面意義。

《將進酒》原文問世,竟然比原句還狂!

其實原文當中還有這麼一句:“古來聖賢皆死盡,唯有飲者留其名”。這句話更是狂的沒邊兒了。意思是從古代到現在的聖賢都不存在了,只有喜歡喝酒的人才能夠留下美名。現在你和朋友喝酒如果有誰說出這句話你肯定是覺得他喝多了撒酒瘋呢!我估計李白當時喝的也不少了。酒精的侵蝕加上本就狂傲的性格才能說出這種話來。

但是這種誤導對於青少年實在是不可取的,而且這種狂妄的言論除了能看出李白狂傲灑脫的性格之外,可以說沒什麼實際意義。雖然作為詩仙的李白有自己傲嬌狂妄的資本,我們也能夠理解他那種不把所有人放在眼裡的性格,但是現實社會中,這樣的人別說成就,一天不挨兩頓打都是幸運了!而且小學生們的年齡段,三觀還沒有完全形成,萬一受到誤導可就不好了。這篇文章可以說是非常好的傑作,不讓學生們學習實在可惜,但是有些句子確實不太妥當。所以編者才會改動一些句子後把它加入教科書中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