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網球活字典”何澤國:三代傳承 體育世家-今日頭條-手機光明網

“廣州網球活字典”何澤國

三代傳承 體育世家

文、圖 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 孫嘉暉

他打乒乓球出身,門下弟子不乏世界冠軍,如今卻被譽為“廣州網球活字典”;他今年83歲,作為廣州業餘網球的資深“群主”,依舊活躍在網球場上;他一家三代結緣網球,期待廣東網球后繼有人,再建功勳……

他叫何澤國,當過石油工人、進過乒乓球國家集訓隊、當過乒乓球教練。對於四十年來的廣州網球,他如數家珍,娓娓道來……

聽廣州網球活字典“講古”

何澤國出生於1938年,曾就讀於西關培正小學,1956年考取西安石油學校後分配至西安地質調查處,從陝北勘探石油起步,直到走進內蒙古鄂爾多斯。“我在廣州學的乒乓球,這項運動影響了我一輩子。”何澤國回憶,他在鄂爾多斯工作期間參加了當地的乒乓球賽拿到冠軍,之後參加內蒙古比賽連續兩年獲得單雙打冠軍,“1959年,我已經是國家一級運動員了,隨後開始做教練。”

1962年,國家精簡機構,何澤國回到家鄉廣州,在廣東、海南做了十多年乒乓球教練,清水濠二小、珠江東小學乒乓球隊是他一手創建的,而奧運冠軍鄧亞萍的丈夫、世界冠軍林志剛正出自清水濠二小。

20世紀80年代,何澤國因工作關係經常路過沙面網球場,覺得這是很不錯的運動,於是將10歲的女兒何景華送去學打網球。他自己的運動生涯也翻開了新的一頁。

“我自己也開始打網球,20世紀90年代初,我組織了西關網球會並出任會長,那時候很多業餘網球達人像賴波章、黎潤蘇、羅穗平,知名媒體人詹俊、餘小波等都參與其中,廣州業餘網球一時間風生水起,”何澤國說,“西關網球隊更多存在於沙面網球場,現在廣州業餘網球已經是百花齊放,各種網球社交群都出現了,這極大地推動了網球運動的開展。”

“我是搞體育出身的,知道怎麼把一群人團結起來一起玩,玩得開心,當時也沒有網球教練,就自己摸索、切磋,從臺灣來的賴波章帶來了先進的技術打法,對廣州業餘網球運動貢獻頗多。”

何澤國告訴記者,上世紀90年代,番禺賓館曾修建了兩片草地網球場,在那裡打球神清氣爽、氣度不凡,讓人真正感受網球運動的優雅,他也是迄今為止在廣州本地三種網球場地(硬地、紅土、草地)上打球的為數不多的人。

女兒成功實屬“無心插柳”

何澤國將女兒何景華培養成全國大學生運動會網球冠軍,他卻說這實屬“無心插柳柳成蔭”。

何景華獲得過全國大學生網球錦標賽專業組團體、女子單打冠軍,曾就讀於暨南大學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但網球成為她熱愛的事業——現任廣東省網球協會副秘書長、粵球人體育總教練的何景華希望讓更多孩子參與到網球運動當中。

“我10歲才開始接觸網球,在專業隊算是比較晚的。”何景華說,而一開始並沒想在網球上發展的她決定去廣東省網球隊試訓居然是為了逃避學習游泳,“或許爸爸現在也不知道為什麼(我願意去省隊),因為當時我不會游泳,學校要求參加游泳掃盲班,我去打網球就可以逃避游泳。”

從1992年入隊到2002年退役,何景華在廣東省隊效力長達10年,在中國著名網球教練曾精雄的精心培養下取得了巨大的進步,為暨大奪得了首個全國大學生網球比賽冠軍。

雖然何景華最終沒有走上職業道路,但她的網球生涯也豐富多彩。作為ITF國際網球聯合會認證教練,何景華如今擁有17年的成人及青少年網球教學經驗,在近10年的時間裡為越秀區青少年網球培養大批梯隊人才。她甘於淡泊,很享受單純的教練工作,“網球的基礎培訓除了傳授適合各年齡段的正確、規範的動作,還要重視青少年的興趣和素質培養,而後者會為運動加分、為人生加分。”

三代同堂

同為網球人

在位於黃花崗的飲勝會網球場,記者見到了何澤國、何景華和李艾霖三代人同場競技、其樂融融的場面,很是溫馨。

10歲的李艾霖目前就讀於培正小學四年級,她6歲接受網球啟蒙,8歲接受正規訓練,2020年首次參加比賽就獲得了越秀區女子乙組雙打亞軍和市長盃女子乙組單打前8名。

雖然自己從事網球教學,但何景華還是把教孩子的任務交給了同行,這也算是前輩的經驗了,“一切順其自然,不能強求,一開始她並不喜歡打球,甚至抗拒,後來我想了很多辦法,現在她已經習慣了打球,還是很享受這個過程的。”

小艾霖說,這幾年現場看過ATP上海大師賽、廣網公開賽等,還是挺喜歡網球場的氛圍的。

“我沒有特意告訴她自己的職業,她長大了自然會懂得。”何景華說。

艾霖在球場上非常專注,靈氣十足,求戰欲很強,是一個不錯的苗子。

看著三代人在網球場上共享健康、快樂,我們能夠感受到,這或許就是體育的本意,讓健康的體格和人格,以快樂的方式傳承下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