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晚唐詩人李商隱愛情詩名句

在唐詩經歷高峰後的低谷時,李商隱將唐詩又推向了另一個高峰,其愛情詩含蓄唯美,纏綿悱惻,並富於想象,尤以無題詩獨具風格,展現了豐富的愛情體驗和真摯情感,其詩才很被後人稱道。且來品鑑晚唐詩人李商隱愛情詩名句。

品晚唐詩人李商隱愛情詩名句

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

此名詩句現多引申為歌頌教師無私奉獻的精神,原出自李商隱的無題詩,源自他的戀愛故事體驗和對堅貞愛情的熱忱執著。

《無題》詩首句“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那是詩人與戀人正在進行一場禮法限制下的愛情,戀愛處於“兩難”境地。

暮春時節,東風微拂,人間四月芳菲盡,百花已開始凋零,儘管一對情人相見恨晚,能見面也實屬難得,可雖然相見了,卻還要忍痛分別。

兩人彼此傾心相愛,象是正在吐絲的春蠶,不到生命結束情思不盡,也象是點燃的蠟燭,不到燒成灰燼時熱淚不止。

可正因為礙於禮教,不親近相見成空,過分接近又人言可畏,如此難捨難分,更是難以自處,註定了戀愛不自由的心靈悲劇,便化為對愛情非凡妙悟、精深至極的理想追求。

詩人因物聯想,將抽象愛情形象化,創造了美妙動人、表現超絕的藝術感染力,給後世痴情男女以矢志不移的信條,其詩文創作手法亦為後世所推崇。

品晚唐詩人李商隱愛情詩名句

夢為遠別啼難喚,書被催成墨未濃

此詩句來自詩人另一首無題詩,詩人對於執著的愛情只能託付於夢,夢中夢見與戀人正經歷一個遠別分離的場面,各自悲啼不已,彼此都想寬慰對方,訴衷腸、道珍重、約重見,千言萬語,卻無語凝咽,看著戀人遠去了,想說說不出來、想喊也喊不出來,夢境中感應失靈,又反映了詩人作夢時的真實狀態。醒後便迫不及待付之筆墨,那是夢中遺憾感在催促,以致墨尚未磨濃,就醮筆疾書夢境和心跡。

李商隱是最善於進行心理體驗和心理分析的詩人,夢境與現實的同步轉換,實現了感官與感覺的空間與情感過渡,他精於特殊情景領域的探索與開拓,成為走得最遠的成功者。

品晚唐詩人李商隱愛情詩名句

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

出自《夜雨寄北》,又名《夜雨寄內》,指寫給妻子王氏的詩,全詩為:“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 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

李商隱應涇原節度使王茂元的聘請成為幕僚,王茂元非常欣賞李商隱的才華並將女兒王晏媄嫁給了他,可是這樁婚姻卻將李商隱拖入了牛李黨爭的政治漩渦中,王茂元與李德裕交好被視為“李黨”,而李商隱的行為就被解讀為對剛去世的老師和恩主、隸屬“牛黨”令狐楚父子的背叛,以致終生仕途不得志,在政治夾縫中生存抑鬱寡歡,他多年在外遊歷,夫妻亦聚少離多,此詩反映出李商隱夫妻感情深厚。

妻子寄書殷切詢問歸家的日子,但是遠在巴東的詩人卻不能主宰自己命運,無法給妻子一個具體可盼的日期,虛擬的日期安慰反令日夜候門盼望的妻子更失望,所以首句在歸期時間問題上詩人說了實話。

緊接著詩人卻不願意將此地此夜的難為情和盤告訴妻子,而將眼光故意投向窗外談起了物候:巴山的秋雨隨風飛落,拍打在屋簷窗門上發出淅淅瀝瀝的聲音,甚至聽得見雨水流動注入的聲響,漲滿了門前的池塘。

之後詩人並沒有順勢展開巴山夜雨的情景,而是設想歸期見面的珍貴時刻,在西窗下秉燭徹夜長談,用剪刀剪去燒結的燭花,回憶著離別後的景況,特別是“巴山夜雨時分”的景物和心情,或許會問有教養的妻子:可知那句“巴山夜雨漲秋池”別有用意?知書達禮的妻子早已捧讀千里家書,細心琢磨到丈夫用心良苦,那孤獨寂寞、百無聊賴的投影,正是思念的情懷,並在剪燭夜話時解出丈夫的詩意。

李商隱在構思造詣上,展現了詩藝高超而情態特殊的大家之作,其藝術表現力含蓄而深邃,給人以美在時間與空間、現實與理想可以變化並轉換有序的昭示。

品晚唐詩人李商隱愛情詩名句

身無綵鳳雙飛翼,心有靈犀一點通

出自《無題二首》之一,相戀的兩人身上雖然沒有綵鳳雙翅不能比翼齊飛,內心卻象靈犀一樣,感情息息相通。象徵愛戀著的男女,於遠離久別時,儘管無法聚首,但卻心心相印,始終堅貞不渝。

古代犀牛角被稱為靈異之物,特別是它中央有一道貫通上下的白線,實際上為角質,更增添了神異的色彩。詩人正是從這一點展開想象,賦予它以相愛的心靈奇異感應的性質,從而創造出一個極其新奇而貼切的比喻來。

品晚唐詩人李商隱愛情詩名句

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

出自《錦瑟》,如此情懷哪裡是現在回憶起來才感到無限悵恨呢?即使在當年早已是令人不勝悵惘了。

此詩有人說是寫給令狐楚家一個叫“錦瑟”侍女的愛情詩,也有人說是睹物思人,寫給故去的妻子王氏的悼亡詩。李商隱和妻子王氏生活了十二年,縱然因為仕途坎坷常常分居兩地,李商隱對妻子心存愧疚,但夫妻感情深厚,詩句含蓄深沉,情真意長,感人至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