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峰市巴林左旗走出去的青年作家沈保才推薦的作品

踏訪“遼都”

孟 磊

一種聲音在向我傳遞一份遠古的真情,總有一種情結在向我訴說一份難覓的感動。深秋時節,我踏上探訪遼上京之旅,感受那滄桑千年的翻雲覆雨,聆聽來自千年前飄逸在風中的故事。

赤峰市巴林左旗走出去的青年作家沈保才推薦的作品

本文作者在召廟風景區留影

2006年10月21日,我跟隨霍林郭勒市文學藝術界聯合會組織的考察團,赴赤峰市巴林左旗進行了為期四天的“遼文化”考察活動。巴林左旗亦稱“遼都”,位於內蒙古赤峰市北部地區。路途不是很遠,從霍林郭勒市出發,坐汽車只四個小時就到了。第一次踏上這片土地,與我想象的完全不一樣,這裡文化氣息特別濃厚,能看出旗政府所在地林東鎮熱愛書法和繪畫的人大有人在,我們居住的賓館名字就是以契丹命名的,頗有詩情畫意,而且是老闆親筆提寫的牌匾。小鎮有以契丹、遼上京、大遼命名的賓館、飯店、花園、大街等,隨處望去,彷彿走進了遼代,讓人一下拉近了與“遼都”的距離。

赤峰市巴林左旗走出去的青年作家沈保才推薦的作品

考察團成員在遼上京博物館前合影(左起:沈保才、程湜、王白龍、孟磊)

巴林左旗林東鎮是一座被歷史風霜洗禮後的小鎮。公元916年,遼太祖耶律阿保機正式建國稱帝,國號為大契丹。公元918年,在這裡建立皇都。作為遼朝200多年政治、經濟、文化、軍事中心的巴林左旗,成為今日解讀遼代歷史的必修課。

眼望馳名中外的遼上京城遺址,斑駁陸離的城牆,依稀可見當時遼上京的恢弘氣勢與雄偉壯觀。據考證,它是國內保存最為完好的遼代遺址。面對風雨侵蝕後的千年城牆,征戰勝利後的喜悅、當年的市井繁榮猶在眼前。謂嘆古人偉大的同時,也感嘆歷史前進的腳步必將湮沒那些陳年往事,但一個時代為下一個時代所起的作用,我們後人將一直銘刻在心,歷史也不會抹殺那些功績。

赤峰市巴林左旗走出去的青年作家沈保才推薦的作品

本文作者在石房子前留影

次日,我們開始了遼文化探訪。從遼上京城遺址去往真寂寺的路上,遠望群山美的無法用言語來形容,就像是國畫大師筆下的山水畫,美輪美奐。依山而建、向陽避風、從山谷底驟然拔起的奇美桃石山,這裡便是契丹人開鑿的石窟——真寂寺。從東門進入召廟,山上有似桃一樣的石頭傾斜在山頂,好似一朵盛開的桃花,因而得名為桃石山。雪後的山,別有一番風韻,樹上掛著白雪,好似雪掛一樣,非常漂亮。走上一段路後,就看到在山的東南斷崖處修一古剎,即真寂寺。真寂寺依山而建,屋子裡面有依山而刻的各種佛像,還有延伸到山中存放聖像的廟中廟。因召廟地理位置的特殊,因而成為人們祭拜的神聖之地。不知有多少人,走在朝聖的路上,留下的生命輪廓,被風化成一尊雕塑。前世今生輪迴,真寂之寺,寂靜的躺在山谷中,等待著後人的探訪,去解開千古神奇。

赤峰市巴林左旗走出去的青年作家沈保才推薦的作品

考察團成員在遼祖州遺址前合影

遠望蕭太后點將臺的山石,就像人工堆砌出來的一樣。站在當年指揮千軍萬馬的蕭太后點將臺,不僅對蕭太后肅然起敬。公元983年,日漸強盛的遼國一直是宋朝的勁敵。為了爭奪黃河以北的土地,兩國之間進行了四十多年的戰爭。就是這樣一位在政治上有遠見卓識的女政治家和軍事家蕭太后,為遼的強大作出了重要貢獻。當年景宗三十五歲時患病去世,當時只有十二歲的兒子遼聖宗繼承了皇位,聖宗蕭皇后就以皇太后的身份攝政,開始掌管遼國政權。那一年她才剛剛三十歲。歲月洗塵,紅顏易老,但不老的是女人的智慧,流傳千年,演繹出那蕩氣迴腸的巾幗豪情,為後人敬仰。

赤峰市巴林左旗走出去的青年作家沈保才推薦的作品

考察團成員王白龍、孟磊、程湜在召廟風景區合影

當天下午,我們從喧囂的城市中,來到幽谷中的遼太祖陵,千年神秘呈於心海。踏著積雪,踩在無人的曠野中,心中有份難得的清淨和怡然。群山環抱著的遼太祖陵,山谷地勢險峻,奇峰異石隨處可見。可以說無徑可通谷內,只此一條路。置身山谷深處,讓人不由得有身陷絕境的感覺。我們不僅感嘆大自然鬼斧神工的同時,不得不佩服耶律阿保機在選擇墓地時的慧眼獨具,一代梟雄就安眠在幽谷中。山谷內有一處緊貼山根的大土堆,人們推測大土堆下面可能就是耶律阿保機和皇后述律平的陵寢。雖是深秋時節,仍然可以看出埋葬著遼太祖的陵墓的土堆上的樹木,與別處的確是不一樣,如不細看,難以看出是後堆砌出的土堆。腦海中的記憶逐漸清晰起來,耶律阿保機率領大軍征戰沙場的金戈鐵馬之聲彷彿就在耳邊迴響。耶律阿保機的墓地是將巨大的山勢和王者氣概有機地融為一體,在漫長的歲月裡,許多帝王陵寢早已經被盜墓賊洗劫一空,可是,從來沒有專人看守的遼祖陵,至今依舊安然無恙,這也成了千古之謎。據說遼祖陵的建築設計十分巧妙,整個陵墓的拱形頂部由多層巨大的石條砌成,層層石條巧妙相壓。盜墓賊揭開一層或者幾層石條後,下面的石條便無法啟動了。於是,貪婪的盜墓賊們對陵墓內的寶物雖然垂涎三尺,卻又無計可施。我們不僅為古人的智慧和偉大而感嘆。

赤峰市巴林左旗走出去的青年作家沈保才推薦的作品

本文作者在遼祖州遺址留影

在遼太祖陵入口處東側不遠處的半山腰上,有一處用巨石搭建而成的石房子,這個奇怪的建築物千年來一直矗立在那裡,默默注視著歷史的變遷。整個石房子是由7塊兒厚約60釐米的完整巨石板構成,其中的6塊兒巨石板搭建在一起構成了石房子的主體,另一塊兒巨石板則是平鋪在石房子裡面。石房子的7塊兒巨石板中大的足有數噸重,即便是現代的小型吊車都很難將其吊起。令人難以置信的是,這7塊兒巨石板竟然不是就地取材,而是從大約10公里外的石窟寺附近的山上搬運來的。看過石房子的人禁不住都會發出這樣的疑問:在1000多年前那個生產力極度落後、沒有起重設備、沒有運輸機械的年代,契丹人又是如何將如此巨大的石板運送上山,搭建成了石房子呢?多少年來,考古專家們一直苦苦探尋著,試圖解開這個千年謎團,可是,至今還沒有找到一個完全令人信服的答案。更令人費解的是,契丹人建造這個石房子究竟是幹什麼用的呢?有人說,只要破譯了石房子上面雕刻的許多不規則的契丹文字和圖案,石房子之謎便會迎刃而解。但至今也沒有人能夠破譯石房子上面的契丹文字及圖案。我們再次的為古人的神奇有由衷的生出許多敬佩。

赤峰市巴林左旗走出去的青年作家沈保才推薦的作品

沈保才、孟磊在遼上京博物館前廣場上合影

一路走來一路看,遼代的歷史愈加清晰的烙印在心頭,揮之不去。走進遼上京博物館,更真切的觸摸到了遼代的發展與沉沒。看著一件件歷史文物,聽著一段段歷史故事,踩踏在博物館門前契丹廣場的青磚路上,看著寫有“遼上京”和“契丹”字樣的方磚,有迴歸遼代的感覺。於是,遼代的榮辱與興衰再次的讓我有份深深的感慨和震撼。穿越千年歷史,心情久久不能平靜,思緒也飛向那遙遠的千年。以至於歸來後我對遼代的歷史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一直在查閱遼代的有關歷史記載。而我,更願意是個使者,和那些不瞭解我們周圍有這麼綿長遼代歷史的人們,去講解遼代的風雨變遷。

赤峰市巴林左旗走出去的青年作家沈保才推薦的作品

考察團成員踏著積雪行走在山路上

解讀遼代歷史,打開的是一部厚重的民族發展史。尋覓那段千年的風霜,封存了千年的記憶在夢中翻滾。那千年的風雲雨嘯,那千年的夢牽魂繞,彷彿就在眼前。而我們後人能做的,就是讓歷史的精髓為我們所用,讓民族精神在我們心裡駐紮,讓歲月的車輪碾過紅塵的角落……

——風 光——

赤峰市巴林左旗走出去的青年作家沈保才推薦的作品

雪映真寂寺

赤峰市巴林左旗走出去的青年作家沈保才推薦的作品

神奇的召廟

赤峰市巴林左旗走出去的青年作家沈保才推薦的作品

蕭太后點將臺

赤峰市巴林左旗走出去的青年作家沈保才推薦的作品

神秘的石房子

赤峰市巴林左旗走出去的青年作家沈保才推薦的作品

神秘的遼祖陵

來源: 往事與記憶

編輯:畢永寶

如有侵權請私信刪除

赤峰市巴林左旗走出去的青年作家沈保才推薦的作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