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抑鬱症以顯現的成為我們個人對現實的一種假性通病

就是在工薪階層人員當中做一項很簡單的調查,你所得到的數據基本上都是80%以上的人都認為自己就時常不快樂,煩惱很多。而能達到70%左右的人在人生的成長過程中,都會在不同的時期陷入過抑鬱的低谷,或是受到某種挫折與失敗。沮喪、失望、痛苦、煩惱、鬱悶、失敗等詞語似乎就掛在一些人的嘴邊,時常當一些再普通不過了的詞語就流露出來,似乎這樣一談論,好像這些人都抑鬱了,而真實性卻非如此,因為抑鬱現在已經成為了我們個體身上的一項典型的社會病,它充斥在一些異常和非異常人群當中的一種情感的體現,存在著與對自己現狀的不滿,而非真實的抑鬱。

心理學:抑鬱症以顯現的成為我們個人對現實的一種假性通病

徘徊在憂愁和煩惱之中

社會在不斷的發展,在社會的發展中,不斷的鼓勵個人實現自我、充分體現自身的價值感就尤為的突出了,每當這一發展過程當中,集體與家庭的概念就被逐步的弱化了,每個個體的能力的體現也就極為重要了,這時候就會陷入物質與權利等方面的激烈競爭,如果這個個體的基礎性是非常堅固的,還能在這拼搏的過程中掙扎一陣子,而大部分人競爭者會顯得那麼孤立無援,也就更談不上什麼成功和勝利了,從此歡樂幸福的感覺也就逐步的遞減,這時候不論是什麼樣的參與者,如果走到這一步,抑鬱變成了這個人對現實的最典型,也是最普遍的一種應急反應狀態。

心理學:抑鬱症以顯現的成為我們個人對現實的一種假性通病

陷入在失戀的痛苦之中

其實在這個社會當中,絕大部分人都是一個普通的勞動者,說的再直白些,都是打工的,其實這是一個很淺顯的道理,但是很多人都在這方面產生出了不服氣的,一種個人價值的體現,努力、創業、奮鬥、堅持......這一過程過後,大多數人的結果失敗,有些人週而復始的還在進行中,其結果也無非是更大的失敗,從此開始跌入人生的低谷,卻很難從自身去找其失敗的原因,大多數會放射性的削弱自身的責任,而歸罪於他人或社會,此時情緒必然是低谷的,也是消極的,抑鬱狀態在此時的顯現,也就似乎是很自然的一種現象。

心理學:抑鬱症以顯現的成為我們個人對現實的一種假性通病

思考人生也是一種回憶

太多的人都希望通過自身的努力體現出自身的價值,完成自己在人生中的願景,其實這無可厚非,但是這個願景的大小就有說辭了,太大了,我們能夠達到目的嗎?太小了滿足不了我們的慾望需求,那究竟是大還是小,這個問題其實在我們心中一直是一個矛盾性的問題,有一句俗話,“沒有那金剛鑽就不要攬那瓷器活”,其實這句很舒暢的話,已經告訴了我們一個真理,也就是你沒有那份能力就不要去做那些超出你能力範圍之內的事情,“不服氣”,這就是人們常犯的一個錯誤,如果每一個人都能夠認識到這一點,該服氣的地方你就得服氣,不該服氣的地方你可以不服氣,但是如果你不服氣的地方,你一定要有不服氣的底氣來作為支撐,否則你必須服氣!

心理學:抑鬱症以顯現的成為我們個人對現實的一種假性通病

天哪,幫幫我吧,我太難了

現在社會上,太多的抑鬱症、焦慮症患者了,真的有那麼多嗎?我看未必是絕大部分都非真實性的抑鬱症和焦慮症,或者說他們可能只停留在抑鬱或焦慮的情緒層面上,而非真實的醫學意義上的焦慮症或抑鬱症,為什麼這麼說?因為自我診斷為焦慮症或抑鬱症的患者太多了,找我諮詢的,很多來訪者都跟我說,“我在網上做了抑鬱量表測試,顯示我是重度抑鬱症”,說的有鼻子有眼兒的,言辭確鑿,讓我有確信不易的感覺,可是你和來訪者聊上幾句你發現他所說的抑鬱,只不過就是一個情緒問題,而且還是情感上出的問題,是他失戀造成的情緒不好,感覺到無聊,上網上做了一個抑鬱量表,結果量表的指數達到了重度抑鬱。

心理學:抑鬱症以顯現的成為我們個人對現實的一種假性通病

生活帶來的煩惱

我告訴他,“你最多隻能算是抑鬱情緒,你連輕度抑鬱症都算不上”,失戀了本來情緒就不好,這是一個正常的情感情緒體現,在這期間你去做抑鬱量表,你肯定是抑鬱症患者,甚至是重度抑鬱症患者,你的焦慮水平也是很高的,還有可能是抑鬱加焦慮,重疊症狀的體現,量表都會給你體現出來,其實做量表準不準確?這就要看做量表的人怎麼去對待了,如果你想讓他準確他就能準確,如果你不想讓他準確他就不準確,這樣一說似乎量表是人可以操作的,的確是這樣,我不能說在網上做一些心理障礙的量表有什麼弊端去做評價,但是做一些心理障礙或精神障礙方面量表,你應該去到醫院去做,至少是正規的心理治療或心理諮詢機構,看一看你適合做什麼樣的量表,然後讓專業的人士給你解讀量表的內容。

心理學:抑鬱症以顯現的成為我們個人對現實的一種假性通病

擺脫不掉情感上的痛苦

另外,你是在一個什麼情緒狀態下做的量表,你此時此刻的心情如何?你所體現出的一些表徵現象已經多長時間了,也就是說你的症狀持續多長時間了等等,各方面的因素條件都至關重要,而你只是在電腦前面按照你自己的情緒和想法,去添這樣一個量表的內容,你說能有準確性嗎?你此時的情緒,就不在你要做量表的狀態中,而是儘自己最大努力去尋找一個痛點,也就是讓自己去抑鬱,因為這樣你可能心裡會很高興,因為你失戀了你才抑鬱,你給自己找到了一個開拓試點責任的方法,你本身做這個量表的目的就不是純正的,想了解自身心理狀態的情況,而是另有他求,所以就從這一點你做什麼量表都不會有準確度的。

心理學:抑鬱症以顯現的成為我們個人對現實的一種假性通病

我的美好願景,我要去努力

社會上的許多“抑鬱症”患者就是這麼來的,有很大一部分根本就沒有去專業的醫院或專業的機構去做心理評估,而是自己在網上找了一些所謂的抑鬱量表,有一些純屬娛樂性的,因為上面已經註明了,只供娛樂使用,有些人拿它當成一種測量真實病症的量表,這不是自己在幹啥,等於自己給自己增加心理負擔,本來沒有抑鬱症,這樣一來,讓自己心裡的衝突不斷產生,甚至會懷疑自己可能患有其他心理方面的疾病,心裡的負擔不斷增加,這等於給你患有抑鬱症,增加了無窮的砝碼,因為你這種擔心會不斷延遲下去,越發的讓你產生更大的心理負擔去擔心自己患有更嚴重的心理疾病,而終日心神不寧,你不抑鬱才怪。

心理學:抑鬱症以顯現的成為我們個人對現實的一種假性通病

現實中總會有那麼多煩惱之事

所以,現在社會上許多抑鬱症患者都非真實性的抑鬱症,而大多數感到抑鬱的人,又都是煩惱和鬱悶所造成的,情感上出現了問題、婚姻上有裂痕、工作不順心、生活、學習壓力大、自我創業失敗等等,如果在這種狀態下長時間的情緒低落,還很有可能造成患有抑鬱症,但是像這種情況的出現必定是少數絕大部分的人都能夠依靠自身的自我修復能力,自我復原這些挫折造成的“傷愈”,只要不給自己亂貼標籤,正確對待生活,尤其要調整好自己對待生活的態度,堅定自己的信念,走自己適合和正確的道路,絕對不好高騖遠,踏踏實實走好自己成長過程當中的每一步,量力而行的,施展自己的才能,設定不脫離現實和自己能力相符的奮鬥目標去努力奮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