貧困地區農特產品進入深圳市民“菜籃子”--要聞--深圳--地方--首頁

“陸河這款新樹蜂蜜成了搶手貨。”4月19日,汕尾市家鄉味農產品有限公司董事長陳澤文告訴記者,受疫情影響,今年一些貧困村出現農產品滯銷,公司對接42個村79款產品入駐深圳消費扶貧中心,通過線上線下渠道同步發力,讓滯銷的蜂蜜、青梅、冬瓜等產品銷路拓寬。

面積1.5萬平方米的深圳消費扶貧中心位於海吉星國際農產品物流園,是深圳市扶貧協作辦積極落實市委、市政府決策部署,攜手深農集團推動建設的首個消費扶貧項目,也是首個面向全國市場,集農產品展示展銷、消費體驗等功能於一體的“永不落幕”的市級消費扶貧中心。

貧困地區農特產品免費進駐

“節前我辦年貨採購了一款扶貧南瓜,今天再來發現已經賣斷貨了。”市民李阿婆說,消費扶貧中心的產品多是一些特色鮮明的土特產,品質不賴。

巫山的菌類、廣西的沃柑、汕尾的海產品……可謂琳琅滿目。在消費扶貧中心,新疆、西藏等9個省區對口幫扶地區都有獨立且頗具規模的館區。陳澤文介紹,以廣東館汕尾地區為例,公司作為深圳對口幫扶汕尾指揮部和汕尾農村農業局推選的進駐企業,負責對接汕尾各村農產品信息,統籌各村農產品上線平臺,推向市場。消費扶貧中心展區免收進駐企業任何費用,包括租金、水電、管理費。

陳澤文說,消費扶貧中心不但提供現場體驗、銷售服務,也開發了網購平臺“圳扶貧”小程序。消費者點開小程序下單,系統將通知進駐企業,由進駐企業通知各扶貧工作隊往各地發貨,非常便捷。

籌建直播間,請“網紅”帶貨

“我們根據農產品的品質、產量等特點,分別制定不同的銷售方案。”海吉星消費扶貧中心副總經理鄭英鵬介紹,對具備產業基礎,有一定供應能力、競爭能力的扶貧特色產品,會通過市場渠道,幫忙對接深圳商超等建立長期合作;對產量不高、週期性供應較短的產品,會採取專項活動模式,發動企事業單位“以買代幫”。

鄭英鵬舉例說,在瞭解到陸河大新村今年可能面臨青梅滯銷的情況後,3月底他帶隊前往實地考察青梅的種植和品質情況,幫助該村與果脯生產企業建立渠道對接,開始長期合作。

為進一步拓寬銷售渠道,將深圳對口幫扶地區的農特產品更好地推向深圳市場,鄭英鵬還計劃採取社區推廣、網絡直播等方式。“目前我們已經開始選社區了,一旦條件成熟就直接下去擺攤。”鄭英鵬說,目前消費扶貧中心正在籌建直播間,計劃與“網紅”團隊合作直播帶貨,幫助各地農產品銷售。

果子還在枝頭,推廣提前介入

人靠衣裝馬靠鞍,好東西如果沒有包裝也難賣上好價錢。

“有些農戶的種植專業度挺好,但他們不擅長市場銷售。”鄭英鵬說,目前消費扶貧中心在做好拓寬銷售渠道的同時,也盡力幫助各地產品做好包裝推廣。

鄭英鵬舉例說,之前在幫忙推廣青梅時採取“一件代發”模式,在“圳扶貧”下單,由陸河大新村農戶發貨。但由於沒有按照生鮮類產品要求包裝,運輸過程中因為沒冰袋、缺乏防撞保護,出現一些果品壞掉的情況。目前,農戶們已經開始轉變思路,採取泡沫箱包裝發貨。

“幫扶貧困地區的農產品銷售,也不能等到掛果了再對接生意。”鄭英鵬說,部分貧困地區的農戶缺乏市場意識,等到產品成熟、出現滯銷再尋求渠道,往往壞了果品也很難進入市場。

“目前我們已經提前對接了汕尾的荔枝園,同時對接客商,達成了合作意向。”陳澤文說,今年預計是荔枝豐收年,但也要防止出現滯銷的情況,所以他們提前介入,5月底汕尾荔枝將供應到深圳,由消費扶貧中心負責銷售,“預計到時候每天會有兩三千公斤供貨,歡迎市民過來品鑑,共同參與舌尖上的扶貧。”(記者 石義勝 林捷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