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了意外之财,却会让你破费更多?

我有一位朋友前段时间买彩票,中了几千块钱,高兴地不得了,出手比平时阔绰了很多,觉得钱反正是买彩票中的,花了也不心疼,结果几天过去,不光把彩票中的钱花光了,自己还往里搭了不少钱。大家应该也有捡到钱的经历,觉得反正钱是捡的,不花白不花,结果很快花光了。

得到了意外之财,却会让你破费更多?

为什么这种意外之财花起来不心疼呢?

传统经济学认为,钱没有标签,钱就是钱,不管你的钱是血汗换来的,还是捡来的,但真是这样吗?

行为经济学先驱查德·泰勒提出了“心理账户”,证明了这种论断是错的。

得到了意外之财,却会让你破费更多?

在谈“心理账户”前,我们先来看一个故事。

一对新人到都城拉斯维加斯度蜜月,刚到酒店安顿好,夫妻俩就迫不及待踏进赌场寻刺激。

在那里,他们迷上轮盘赌,三天后,把身上赌本输了个精光。

当夜,新郎在床上辗转难眠,突然看到梳妆台上有个东西在闪闪发光,他凑上前去,发现是留作纪念的5美元的筹码。

奇怪的是,新郎此刻脑海中不停地闪现“17”这个数字。他觉得这是上天给他的提示,他便立刻穿上衣服冲进了赌场。

他把5美元筹码压在“17”这个数字上,果然,小球停在了“17”,他获得了175美元,然后他把赢来的钱又全都压在了“17”上,结果又赢了,就这样,新郎官一直压在“17”上,竟被他赢得了750万美元。

但是赌场不干了,经理对他说如果在开出“17”,赌场就输不起了。得到上天提示的新郎官怎肯罢手?

得到了意外之财,却会让你破费更多?

兑换了钱后“打的”直奔另一家财力更雄厚的赌场,自然,轮盘的小球又落在了“17”上,庄家为此赔了2.62亿美元,新郎乐坏了,来了一场豪赌,把这笔巨资又全压在了17上。

结果小球偏了一点,停在了18上。

一辈子难以想象的巨额财富,就被他瞬间输得精光,新郎已经身无分文,只好垂头丧气地回了酒店。

回到酒店,新娘问他:

“手气怎么样?”

“还好,只输了5美元。”

试问,这位新郎是输了5美元,还是2.62亿美元?

得到了意外之财,却会让你破费更多?

中国古代的典籍《列子》中,就有一则类似的故事。

有个郑国人在野外打柴,忽见一只受伤的鹿跑过来,这人趁机上前,一扁担把鹿打死了。他怕猎人追来发现,就把死鹿藏在一个坑里,在上面盖了一些蕉麻,藏好后,便若无其事继续打柴,直到天黑,都没有猎人追来,他很高兴,便准备把鹿和柴一起带回去,可他忘了把鹿藏在哪了,找了半天没有找到,最后他想,恐怕我根本没打到过什么鹿,也根本没有藏,一定是我做的一个梦罢了。

在日常的经济生活中,糊里糊涂,自己欺骗自己的事情一点也不新鲜。

心理账户常常导致一种非常错误的理财行为,有时会把某些钱看的不值得,视为“外财”。

新郎自以为是输了5美元,不过是“蕉鹿自欺”罢了。

得到了意外之财,却会让你破费更多?

新郎把赌博的本钱放在一个心理账户,把从赌场赢来的钱放在另一个心理账户,其实这些钱都是他的,那位新郎输掉的不是5美元,而是2.62亿美元。

抛开财富来路的道德因素不谈,老实挣的钱也好,天降横财也罢,在买东西的时候,效用是完全一样的。

新郎当晚是用5美元起家的,所以觉得自己再怎么输,最多也就输5美元。

鉴于这种心态,在他运气好时赢的钱,仿佛都不是真钱,至少不是他的钱,他觉得这是在玩别人的钱,即便输了也不当回事。

新郎不明白,这些钱都曾是他的,在他打车的时候,司机不会问车费是他辛苦挣得还是赌场行大运得来的。

很遗憾,这位新郎跟平庸的赌徒一样,觉得这些收入跟其他收入不一样,所以也就毫不在乎,不能见好就收。

得到了意外之财,却会让你破费更多?

行为经济学家理查德·泰勒教授指出:“我们每个人都有两个账户,一个是经济学账户,一个是心理账户,在经济学账户里每一块钱都是可以替代的,只要量相同,而在心里账户,人往往对不同来源、不同时间的收入采取不同的态度。”

在人们潜意识里,会给钱贴上不同的标签:血汗钱、救命钱、意外之财、零花钱等,不同的钱,会赋予它们不同的价值。

好,说回我那位中了彩票的朋友,他因为这笔意外之财,出手很大方,因为他心理上有恃无恐,老觉得有这中的几千块做后盾。他不仅把这笔钱当做可以任意支配的意外之财,而且这种“乐观的不谨慎”,使他不知不觉地挪用了其他账户,把原来有用途的钱也用掉了。

一部小额的意外之财,反而让人破费更多,这是耐人寻味的现象。

为救美国经济于水深火热,美联储主席伯南克有句名言,“如有必要,可用直升机撒钱。”

对这句话,各人理解不同,不过从心理账户来看,也许真能刺激消费。

得到了意外之财,却会让你破费更多?

我们来假设一个场景,一个冬夜,你的汽车在半路抛锚。你又冷又饿。

这时来了一位老乡,他说他带来了一个保温瓶,里面有开水,还带来了方便面,问你要不要买。

你问:“多少钱一盒?”

老乡说:“50块一盒。”

你会不会有被宰的感觉?

再假设,你要结婚了,必须要买房,你知道现在房价每天都在涨。

你想起上个月看的那套房,于是又打电话询问房价,中介告诉你,房价涨了,每平米比上个月涨了50元。

这时,你有没有被宰的感觉。

同样是涨价,也许房东随意一涨,也许那老乡冒着风雨走了很远才来到事故发生地,但带给你的心理冲击完全不同。人们总是这样,小事聪明,大事糊涂,小事精明,大事糊涂。

得到了意外之财,却会让你破费更多?

再来进行一次选择:

今天你去面试,要带个文件夹,家门口的商店的文件夹35块一个,而3站地外的文具店,同样的文件夹10块一个,你会去文具店买文件夹吗?

今天你要去面试,要穿西装,门口的服装店,西装卖1775元,而3站地外的另一家店,同样的西装卖1750元,你会去3站地的那家店买西装吗?

同样为了25元,大部分人会选择去买便宜的文件夹,可为了西装跑同样路的人会少得多。

得到了意外之财,却会让你破费更多?

这是“心理账户”所导致的一种典型现象,叫做“统合损失”。普通人在碰到损失或必须作某种开支的时候,潜意识里会把他们藏在更大的损失里,借以逃避现实。

通过前面我们可以看到,心理账户弊端很多,但并非全无好处。

心理账户可以帮我们更好的为未来的目标进行储蓄。

或是准备买房的钱,或是棺材本,花钱再没计划的人,也会避免动用这些积蓄,因为他们把这些钱放在了自己心中神圣不可侵犯的地方。

而只有对自己衡量金钱价值的体系进行一次全面检讨,才能更好的看待“心理账户”现象,从而消除它的不利因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