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安區錦南街道:細“治”入微 努力實現防疫復工“兩戰贏”

浙江新聞客戶端

“做好復工復產,核心要把牢兩個關卡,一是安全關,二是服務關。安全網織密、服務隊保駕護航,企業才能更高效實現復工復產。”剛剛結束和復工復產專班工作人員會面的錦南街道黨工委書記雷新錢說道。作為臨安的主城區新門戶,早從2月中旬開始,企業眾多的錦南街道已經進入“復工復產模式”。截至目前,街道轄區企業已全部實現復工復產,其中工業企業205家(規上企業52家)、商貿物流企業153家、農業企業13家。預計一季度完成規模工業總產值和規模工業增加值13.43億元、5.23億元,同比分別增長2.4%、3.3%,逆境中依然實現“開門紅”。

亮眼的成績背後,是錦南街道充分發揮基層治理優勢,統籌社會各界力量全力服務企業復工復產。

“陽光議事亭”

做實樓棟善治“微循環”

沒有前期的防控到位,就沒有之後的高效復工復產。疫情防控以來,錦南街道充分利用基層治理創新載體“陽光議事亭”模式,做實樓棟善治“微循環”,在關鍵時刻展現出高效動員力。

“從大年初一開始,我們‘陽光議事亭’成員就響應社區號召,商討具體實施小區封閉式管理和居民生活保障的決策和部署。短短兩天的時間,13名小區黨員、24名居民響應號召,自願加入到志願者隊伍。他們跟著社區工作者一起,僅用兩天時間就通過上門走訪和電話溝通,摸清288戶的住戶信息及近期出行記錄,摸排出租房26戶。”錦南街道水岸陽光小區的業委會主任、“陽光議事亭”亭長程建說道。

“陽光議事亭”模式起源於錦南街道水岸陽光小區,依託它,社區建立起全科網格、樓棟黨建網格,能充分統籌各界力量參與基層治理。“不僅是防疫戰,‘陽光議事亭’在有效推進生活垃圾分類、無違建示範小區創建、汙水零直排等工作也發揮著重要作用。”雷新錢說道。

為助力企業復工復產,錦南街道再次通過“陽光議事亭”集結基層網格力量,採用“網格化+大數據”模式,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組建基礎防控排查工作專班,對轄區35個網格內的所有流動人口和出租房,展開拉網式、地毯式、掃樓式排查,逐人逐戶核對並更新信息。截至目前,共計排查出租房559戶,涉及租客人數5475人,做到“防輸入、防蔓延、防輸出”,為企業復工復產守好安全門。

“金牌店小二”

無微不至服務到心

企業復工復產,前方有社區“陽光議事亭”守門,後方還有一支支復工復產服務隊提供“金牌店小二”式暖心服務。

“非常感謝政府派專車幫我們企業去接一線包裝流水線上的員工,還安排了醫務人員和復工專班人員一路保駕。”小王子食品有限公司辦公室主任盛俠說。

早在2月11日,錦南街道便成立疫情防控企業有序復工工作專班,下設綜合協調、核查監督、疫情防控、應急管理等4個工作組,由班子成員擔任各組組長,專班成員各司其職、各負其責,合力破解企業復工復產遇到的難點、痛點問題。

細緻的服務無處不在。錦南街道還充分發揮基層治理“1+N”的優勢,通過黨建引領,利用轄區內註冊安全工程師、環保專家和駐街站所員等社會各界力量,組建黨員志願先鋒服務隊、專家駐企服務隊、站所聯動服務隊,開展復工企業疫情防控安全、消防生產安全、環保安全等“三安全”服務。同時,街道還招募了300多名企業黨員幹部,工會、商會等志願者,組建完善了一支復工企業疫情防控、生產運行、生產安全等巡查督查的“安全紅衛士”隊伍,對轄區累計復工復產的407家規上企業、小微企業和商貿服務業開展“上門服務”。

截至目前,街道服務隊解決企業實際存在的安全復工困難50餘項,提前介入、督促整改問題300餘項。政府與群眾合力推進企業安全復工復產。

從城郊接合部到臨安主城區新門戶,錦南街道在華麗蛻變的過程中,形成一支支反應快、能力強、有責任擔當的服務隊。“這場大考讓我們意識到,我們在基層治理中存在的優勢和不足,今後,我們將補齊短板,為更好地建設健康臨安、平安臨安努力奮鬥。”雷新錢說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