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孩子說“我想放棄”的時候,家長應該如何做

前兩天,去姑媽家串門,剛好遇到7歲的小侄女在哭鬧:“媽媽我不想學鋼琴了,太累了,我想放棄,我能不能不學了。”

姑媽說:“花了這麼多錢給你報這個培訓班,買鋼琴,你說不想學就不學了?你今天學也得學,不學也得學!”

我不禁想到一個問題:當孩子想要放棄的時候,家長是否應該逼孩子一把?

小時候看《家有兒女》,有一段話讓我印象特別深刻。

劉星媽媽說:“小時候給你報這班那班,想讓你學,你自己不學啊!”

劉星說:“我不願意學,你就不讓我學啦?那時候我還小,我還不懂事,難道你也不懂事?您就應該從小培育我、教育我,從小您就逼著我學呀!”

當孩子說“我想放棄”的時候,家長應該如何做

我不禁聯想到自己。我從小就喜歡畫畫,愛好音樂,只是因為家中貧困,沒有條件接受好的培訓和教育,熱愛藝術的我大學卻選擇了金融專業。雖然勉強過得去,但對自己而言始終是一個遺憾。於是上大學的時候開始自學古箏,水彩,每天去培訓班和一群小朋友一起上課,感嘆如果當初的自己也有這樣的條件有多好?

美國一項研究表明,決定孩子未來的,並不是智商,而是堅持。

在成長的路上,難免會遇到各種坎坷和困難,孩子並沒有能力獨自面對這一切,所以上帝派了兩位天使,並稱之為“父母”,讓她們去陪伴孩子的成長。

當孩子說“我想放棄”的時候,家長應該如何做

上帝讓兩位天使,照顧孩子飲食起居直到他能夠獨自生存;

讓他們教育孩子,明事理,辯是非;

讓他們幫助孩子戰勝成長中的一切困難,直到他能夠獨立面對一切。

而孩子對於這世界的認知本來就是有限的,一旦遇到一點困難,便會如受傷的小鹿一般想逃避放棄。為人父母者,需要對孩子多一些耐心,鼓勵他們堅持下去。

奶茶劉若英在7歲那年問她祖母:“我為什麼要學鋼琴?”

祖母說:“如果有一天你老公不要你了,你還能有一技之長,可以養自己、養小孩。”

當時的她並不明白祖母的意思,長大後才明白,祖母堅持讓她學習鋼琴,是為了讓她有一技之長,將來在面對社會壓力時,可以多一分從容,少一分無助。多一技之長,便是多了一份選擇,多了一份生活的底氣。

成年人的世界競爭有多殘酷,孩子們是沒法想象的。但孩子終究要離開父母的保護傘,終究要自己面對這世界。我們要做的,不僅僅是幫助孩子認識這個世界,還要教會他們如何在社會上立足,如何在社會的洪流中活成自己想要的樣子。

當孩子說“我想放棄”的時候,家長應該如何做

正如蔡康永所說:“15歲覺得游泳難,放棄游泳,18歲遇到一個你喜歡的人約你游泳,你只好說我不會。18歲覺得英文難,放棄英文,28歲出現一個很棒但要會英文的工作,你只好說我不會。人生前期越嫌麻煩,越懶得學,後來就越可能錯過讓你動心的人和事,錯過新風景。”

放棄或許容易,但堅持一定很酷!所有的成功,都離不開背後的堅持。

所以,當你的孩子跟你說,他想放棄時,不妨讓他再堅持一會,在堅持的路上,或許會遇到更美的風景。因為,只有真正登上山頂的人,才能看到最高最遠最美的風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