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達之死,待價而沽的“縱橫家”走下神壇

(文/歷史挺好玩 維權騎士簽約作者,侵權必究 )

做人不能太孟達


孟達之死,待價而沽的“縱橫家”走下神壇

三國中期,天下劇;劉備入川,三國鼎立。

孟達,作為三國中期攪屎棍一樣存在,徹底把天下攪得天翻地覆。反覆無常,卻又深得魏主信任;實力有限,卻又同時引得龍虎二人(臥龍諸葛亮、冢虎司馬懿)的關注和忌憚;臨陣跳反,卻每次都能壯大和發展自己。

有人說他是心機版的呂布,也有人說他像戰場版的毒士李儒。只可惜,多行不義必自斃,逢人必坑的孟達,最後慘死於自己的“縱橫捭闔”之術,“間於齊楚”之功。


把人逼煩了,“縱橫家”離下線就不遠了


孟達之死,待價而沽的“縱橫家”走下神壇

孟達是一位待價而沽的“縱橫家”,何以見得?

剛剛創業崗位空缺很多的劉備和固守老成不思進取的劉璋要怎麼選?這樣的選擇題可能不止一次出現在孟達的腦筋裡。他的腦海中可能還有劉璋北方的張魯或者統一北方的曹魏等等等等。

而劉備一來,他夥同法正等人迅速歸降。後來印證,法正可能是為了理想,但孟達完完全全就是一種習慣性的投機行為。他會義無反顧得投奔更大的利益,哪怕背上罵名。

可是,他成功了。劉備還很器重他,非常信任的派他攻打房陵和上庸並鎮守一方。

時間過了沒多久,劉備義子劉封和他兵合一處。劉備反應過來孟達是叛將,大有用義子劉封取代他兵權的打算,他這次又叛了劉備,去投曹魏。天下形勢,在他的一舉一動中發生了微妙改變。大有當年戰國時代縱橫家蘇秦張儀,以一人之力扭轉乾坤的“奇蹟”。

孟達之死,待價而沽的“縱橫家”走下神壇

只可惜,他的一步步發展壯大,必然踩在舊主的屍骨之上。

一方面兩方都要拼命爭取,一方面兩方都在盡力避免孟達進入核心團隊。而投機的孟達得不到自己想要的,就又會叛救主,去新主那裡討賞。這就形成了惡性循環。還好曹丕不是劉備,還能鎮得住孟達。等曹丕一死,孟達自然又陷入到了龍虎之爭(諸葛亮、司馬懿)中。

只可惜,這次做選擇題的不是孟達,而是司馬懿和諸葛亮。蜀魏兩邊的二號人物都不允許有新角色摻和到本集團和敵對勢力的核心團隊之中。他們不同於劉備、曹丕那樣的君王,自然避免了孟達的待價而沽。同時多年的反覆也讓眾人看清了孟達的嘴臉,管你重要不重要,魏蜀之戰可以輸,上庸孟達必須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