隴西縣:扶貧榨油廠拓寬貧困山村致富路

扶貧榨油廠拓寬貧困山村致富路

新甘肅·甘肅經濟日報記者 燕春麗 通訊員 強科 仙玉蓉

“我來榨油廠上班以後,學會了胡麻油的流水線包裝,每個月都有工資可以拿了,而且油廠還在家門口。”在甘肅省隴西縣通安驛鎮東裕村的一家扶貧車間裡,郭巧萍一邊給“東裕老榨”牌胡麻油打包裝,一邊聊著自己的生活變化。

郭巧萍是東裕村的貧困戶,她所在的扶貧車間,是蘭州鐵路局在對口幫扶的隴西縣建設的5個扶貧車間之一。跟郭巧萍一樣打心眼裡高興的還有同村的張仁。張仁介紹,以前大集體的時候,榨油用的是土榨法,需要把胡麻籽用煤炒完研磨後再蒸制,工藝複雜,費時費力。後來出現的螺旋榨油法,工序簡單,但是油品質量並不高。“現在可不一樣了,我們的榨油廠通過電炒、無汙染的科學技術榨出來的油效率高、品質好、味道香。”

炒胡麻籽、壓榨、過濾、精煉、沉澱、裝瓶,榨油廠機器輕鳴、香氣瀰漫……

2017年以來,蘭州鐵路局在東裕村累計投入81.3萬元幫助發展產業。東裕村曾經百畝撂荒的土地,如今變成了初具規模的油品扶貧加工車間和富民興村交易平臺。2018年底,東裕村實現了整村脫貧。

隴西縣通安驛鎮黨委書記王臻介紹,如今村裡的貧困戶實現了“兩不愁、三保障”,尤其是村集體經濟由原來的零實現了全面突破,達到了10多萬元,東裕村也由深度貧困村變成了全鎮的富裕村。

產業興,百姓富。2019年,富民榨油廠年產量達60噸,解決14名貧困群眾在榨油廠就業,並帶動當地451戶農戶擴大種植胡麻、菜籽。

蘭州鐵路局派駐東裕村的駐村扶貧幹部仰彥龍告訴記者,線上他們有電商平臺,線下他們積極參加各種農特產品展銷會、推介會,通過線上線下銷售,打通了“東裕老榨”牌胡麻油的銷售渠道。仰彥龍滿懷信心地說,“我們不僅要讓老百姓防止返貧,而且要讓他們的錢袋子也鼓起來,日子過得更加紅火。”

扶的是產業,聚的是人心,鄉親們也發自內心地笑了。此時榨油廠的又一輪胡麻油汩汩而出、芳香四溢。這個小小的扶貧榨油廠承載著郭巧萍、張仁和所有東裕村村民共同致富奔小康的美好願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