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陈小燕 | 才子坪:翩翩才子知多少

(来源:中国作家在线 )

2020 年第 100 期(总第 1468 期)


【山西】陈小燕 | 才子坪:翩翩才子知多少


【山西】陈小燕 | 才子坪:翩翩才子知多少

作者简介

陈小燕,亦用笔名以琳、沉香,女,70年代出生于山西省沁源县,祖籍安徽省,中国散文家学会会员,山西省作家协会会员。1993年在《中学生俱乐部》发表第一篇作品《油的故事》,其后笔耕不辍,以小说、散文为主要创作形式,作品散见于《黄河》、《山西文学》、《都市》、《漳河文学》、《太行文学》、《惊蛰》、《长治日报》、《人民代表报》、《山西环境报》等报刊杂志,出版有小说集《七日》,散文集《你和我》,长篇纪实散文《书人杨栋》。作品曾在长治市、山西省及全国获奖,评论家刘潞生为小说集《七日》撰写评论,收入《长治当代文学记忆》,评论家杨占平好评散文集《你和我》,撰写《以文字的方式抵达真理》。

才子坪:翩翩才子知多少

【山西】 陈小燕

【山西】陈小燕 | 才子坪:翩翩才子知多少

才子多出于江南,秀丽的风光,小桥流水,那是孕育才子的故乡。太岳山的深处,竟有一个村庄名为才子坪?太岳山多油松,村子依岭而居,浓淡相宜的绿走过四季,如碧水绕人家。村子有些年纪了,因着抚人的翠色,却永远不老,战争、饥荒、瘟疫,经过无尽的沧桑,仍如青青处子,有盎然之气。高高的坡上,村人的房屋随意安卧,平缓向阳的山坳是祖先智慧的选择,阳光从久远的传说中一次次自东而泄,七彩的梦折射在村子的上空,紫气缭绕。涧水清清,出于森林覆盖的幽山,一路潺湲从村中淌过,谁人透明的玻璃心呢?才子,在村中千年的古槐树下吟诵,“陌上人如玉,公子世无双。”

才子坪古时原称柴则皮。清朝康熙年间,吴阁老省亲途经村子,恰逢一户操办喜事,阁老屈指一算,顿觉择日不妥,便问事主是何方神圣所为,问答间方知先生原是本村人氏,便使村人唤来究问。那先生道,虽说日中带凶,但经贵人一冲,可谓凶象吉兆,吉上加吉。阁老甚觉奇怪,惊问:“偏远小村,贵人何在?”不料那先生双膝跪地,叩头不已,大人在上,有失冒犯,请受贱人一拜。阁老面露喜色道,真乃世间奇才也,并收为义子。自此,柴则皮更名为才子坪。

才子坪里出才子,一时村子名传四方。村人一向勤勉,男子担当养家,女子相夫教子,家家清爽整洁,孩子读书上进。四邻八乡的人回头细究,真是才子坪人不同于他,举止文雅,彬彬有礼,村里少有赌博成性或抽大烟败家之人。虽无举世无双的才子横空出世,但村里多有教师与医生。刘宪天,字子健,自幼酷爱读书。不近功名,专修利器,造就仰仗天文、俯察地理、中通医道之本领。局乱之时,只身卦卜天下,寻患除疾。曾在皇城揭榜,给末代皇帝溥仪诊疾,荣受御嘉,名噪京都,风靡一时,人送“刘半仙”。后于北京同仁堂坐诊,1943年卒于北京。史上有名的“三贤医”, 刘振兴、刘茅政、刘毅,三人德艺双馨,医者仁心,十里八乡常趋问诊,药到病除,全县知名。不论旧时还是新中国成立,村人崇尚师业,且以师为荣,以师为乐,其间有三代为师者,举家为师者。师如星出,代代相继,刘克经、刘志中、刘焕中、刘凤中、刘光明、刘映玺、刘映宝、刘映刚、刘映礼、刘彩青、刘彩云、刘一青、牛光荣、高宪中、史安奎……才子坪素有“教师之村”之美誉,有俗语“才子坪里多才子,教书育人数第一。”才子坪也频出书画艺术人才,原县人社局局长刘保国,书法造诣较高,善写隶书,此外还有刘克经、刘焕中、刘凤中、刘映玺、刘映刚、刘映礼、史安奎、李团生、刘星、刘天云等。

才子坪村是文化之村,但也不失有英武人士涌现。古时有一家兄弟三人,身轻如燕、腿似飞毛、功夫了得,晚饭后动身赴平遥、介休一带财主家取物(实为盗窃),初出即返,将所获财物接贫济困,颇受村民拥戴,有“神偷”之称。抗战时期,村人雷鸣通,一身武功,腰间佩枪,战乱之时率武功队员,经常出没敌后,袭碉堡、摸哨兵,出奇制敌,屡立战功,后随部队南下。新中国成立后,任湖南湘潭市法院院长。史明州,1938年前入党,富有民族气节,时任村长,组织民兵抗击倭寇,动员村民踊跃参军,曾编一个排30余人随军南下,刘克诚任排长,史称“克诚排”,属“直书连”。后来有多人官居师团长之职,史明州后获岳北英雄、抗日积极分子称号,新中国成立后任屯留县副县长,省林业厅副厅长兼关帝山林局局长之职。刘生毅,1917出生于才子坪村,早年积极参加革命,南征北战,多次出生入死,解放后任保定军分区政委、保定地委书记、上校军衔。

为何才子坪能屡出才子呢?村里有一个“棋盘茔”的传说。许多年以前,村里的大姓刘姓要迁祖坟,阴阳大师勘过后,看好村东一块地皮。大师点穴后嘱咐刘家下人说,挖到土下见石板即止。下人掘土中果然见一四方石板,众人疑惑,好奇心使然,竟一时忘记了大师的吩咐,石板被掀了开来,只见石板下金灿灿一盘棋。只一瞬间,将帅等棋子化作一股黑气向东飞去。掘土人忙扣上石板,却只扣住红兵黑卒。自此,这一坟茔就被叫做棋盘茔。说来也巧,刘家后裔代代有参军者,并出了不少军官士兵。若是一盘棋全留下了,将、帅、士、相俱全,才子坪将会出何等人物呢?村里人为此一再地晞嘘。

传说讲述的是机缘与势运,需一双慧眼在时间长河里打捞识破,才子坪恰恰印证了传说,具备才子频出的环境与条件。千百年来,沁源通向平遥的古道穿才子坪村而过。上世纪七十年代这条路还异常热闹,往来客商常于此打尖憩息,方能气力回归越过高峻的才子坪岭,马驮人行上路到达山外的平遥、介休,故才子坪村有旱码头之誉。村里饭庄客栈林立,摆摊设点颇多,一街双向铺,满村生意人,集分上下,铺归大小,店支别类,为沁源北部重要的货物集散地。古道悠悠,一队队的商旅,或是肩挑,或是马驮,源源不断地把沁源的蘑菇、木耳等山货运往山外,又把山外的盐、绵花等物驮回沁源。如今村里的古旧雕花的房子,当年曾是官家走卒商贩的驿站,他们在此歇脚,享用香喷喷的饭菜,添料喂马,南北不同的口音杂陈。高高的峻岭,森森的林木,蜿蜒的石径,这条千年古道盘亘在大山深处。古道上,才子坪岭的高处,有唐朝时朝廷设置的关隘,名柴店关。既为关,王朝传送公文发布命令都要经过,外域人员进入也需盖有大章的通官文牒。有诗句“西出阳关无故人”,虽然柴店关没有阳关名声之大,但同为关,沁源人出关一去,岭东岭西,风俗语言渐变,便有身在异乡的感觉了。回望关隘古道,岁月长河沉淀的不仅是家国往事爱恨情仇,一条长长的古关道,使人们能够窥视到几千年来地域间的交流、文化的悄然融合,也成就了才子坪村富庶一时,盛甲一方。村里一度呈现出经济繁荣、生活富裕、文风鼎盛之态。

往事并不如烟,花开花落,历史一直在前行。小小村落翩翩才子知多少?愿为辅弼济天下,也许这是最好的答案,是才子坪代代积蓄的文化。

(责编:关晓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