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jor news!關於心肌梗死,您需要了解的都在這裡……

心肌梗死是作為危害現代中老年人群生命安全的突發性疾病,是人體冠狀動脈急性、持續性缺血、缺氧所導致的心肌壞死;發病時來勢洶洶,常常致人休克或心力衰竭,如搶救不及時,危機生命。對於心肌梗死臨床表現有一句特別通俗接地氣的話,叫做“
不通則痛”。

心臟是人體極其重要的器官之一,是循環系統中的動力。外形像桃子,位於橫膈之上,兩肺間而偏左。 四腔有左心房、右心房、左心室、右心室;負責血液在身體內循環流動的建立。心臟每搏動一次,就會將一定量的血液泵出並灌注到人體組織內,維持供氧。通俗的講可以將心臟理解為一種動力裝置,而動力裝置本身只有在具備供能系統+機械組件的情況下才能發揮作用,在心臟,供能系統是輸送血流的血管,而機械組件則是心臟實體(即心臟本體的心肌)。

Major news!關於心肌梗死,您需要了解的都在這裡……

心臟冠狀面

作為供能系統的血管,其形狀好像一個倒置的、前後略扁的帽子(冠),稱為“冠狀動脈。作為維持供氧的冠狀動脈阻塞或者堵塞,導致心臟血流不足和無供血,而心肌作為活的人體組織長時間沒有血液為其供氧,勢必會造成心肌缺血、壞死,即“心肌梗死”。

臨床上通常稱之為“心肌梗塞”或“心肌梗死”,標準術語是心肌梗死,兩者用語上的不同並不僅僅表現在表面的差異上,根本在於兩者的關注點不同。“梗塞”更多說的是冠狀動脈不通,而梗死則著重於心肌的壞死,在臨床實踐上,必須爭分奪秒避免“死”的發生,而在伴隨危險因素階段,則力求避免不要“塞”。

Major news!關於心肌梗死,您需要了解的都在這裡……

針對已有冠心病患者的危險因素

疼痛是大部分心肌梗死患者首要症狀。而造成疼痛的原因有多種假設,通常我們認為是由於血流不暢導致心肌內積聚過多的代謝產物,血液的“腐蝕性”增強,比如:乳酸、丙酮酸,這些成分會刺激分佈在心肌上的神經,相應的神經衝動就會通過相應的交感神經節和脊髓段傳導至大腦,反饋為痛覺。但需要格外注意的是大腦反饋的痛覺並不是點對點的,而是點到面的,即心肌梗死的時,痛覺會分佈在上述衝動傳入脊髓段相平行的神經分佈區域,具體位置大致可以認為是水平於心髒的人體組織區域(並向周圍延伸),即胸骨後及兩臂的前內側,尤其是左側(心臟在人體左側)。

通俗講:心肌梗死所表現的疼痛在一開始很可能表現為胸背痛或者麻刺感,臨床上甚至有因為“胃痛想吐或嘔吐”或者“喉嚨發緊”而最後確診心肌梗死的病例, 當然也有因為症狀不典型(誤診為急性胰腺炎、胃穿孔等急腹症)而矇蔽臨床診斷而延誤了患者就醫,導致嚴重結果的發生。

Major news!關於心肌梗死,您需要了解的都在這裡……

冠狀動脈造影

當然疼痛還有其他的假設,如:在心肌缺血區內富有神經分佈的冠狀血管受到異常牽拉或收縮,這類假設對於直接疼痛的理解較為理想,但對周圍痛或牽扯痛並不直觀。

在這裡,我們總結一下心肌梗死的常見疼痛部位:1. 心前區/胸骨後;2. 前胸、左肩、左腋、左上肢;3. 胸骨後、頸部;4. 後背部;5. 上腹部;6. 頸部、咽部;7. 下頜痛、牙痛;8. 偏頭痛;9.左下肢/左腹股溝。任何有心肌缺血病史的患者,特別是疾病不穩定的情況下,應當特別注意上述部位持續而易於常態的疼痛情況,必要時候立即到醫院求診。

Major news!關於心肌梗死,您需要了解的都在這裡……

心肌梗死多發部位

上文對比“心肌梗塞”、“心肌梗死”時提到過,臨床上是避免“心肌梗塞”向“心肌梗死”發展,而在進展到這一結果是有一段窗口時間,這一段時間內雖然未有梗死,但是卻很可能會存在“塞”這一情況。在對於絕大多數患者而言,之前這一階段時間所指的疾患被稱為冠狀動脈疾病,即“冠心病”“缺血性心臟病”,並不是一種特定的疾病,而是一組疾病的統稱,這組疾病的根本原因是心肌缺血,而形態則可以表現的多種多樣,較為常見的是心絞痛,終極形態中的一種形態叫做心源性猝死

心絞痛也是心肌梗死的前驅表現之一。心絞痛可以分為兩種,即兩個階段,在早期叫做穩定性心絞痛,在後期被稱為不穩定性心絞痛。其實兩者都主要表現為前壁胸痛,如果心絞痛的病人自覺胸痛發作向穩定部位之外擴展,一定要注意心絞痛可能已經向心肌梗死發展的可能性。穩定性心絞痛和不穩定性心絞痛兩者不同,體現在“穩定性”上,從醫學角度通過三個維度進行評估:發作頻次嚴重程度

持續時間。如果以上三者逐漸脫離預估條件,可以稱之為不穩定,相反則為穩定。而在臨床診療的過程中,穩定性心絞痛通常情況下可以預計其在勞累、體力勞動後出現,休息後多數會好轉,而不穩定心絞痛則突發、難以緩解。由於在症狀和治療上具有類似性,臨床上將不穩定心絞痛和心肌梗死這兩種情況合併稱為急性冠狀動脈綜合徵

Major news!關於心肌梗死,您需要了解的都在這裡……

心絞痛概述

心電圖是一種歷史悠久的檢查手段,對於判斷心臟疾病的存在有著極具性價比的價值和精準度。在心肌缺血的時,心臟收縮、舒張節律被打亂,心肌細胞的電生理會發生變化,心電圖檢測的就是這種電活動,最終體現在描計的心電圖上,然後臨床上根據心電圖的不同形態,就能給出大致的臨床判斷

Major news!關於心肌梗死,您需要了解的都在這裡……

根據心電圖表現:ST段從平穩變成向上抬升,再結合臨床上的胸痛等表現和其他一些生化指標,基本就可以確診為心肌梗死,這也是十分典型的心肌梗死心電圖形態;但是臨床上還存在另一種心肌梗死心電圖表現:即生化指標符合、臨床表現一致,但是ST段卻沒有顯著抬高的情況,這也是一種心肌梗死,這兩者由於預後差異很大,臨床上必須對其進行區分,所以就有了ST段抬高心肌梗死和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這兩者在生存率上差別不大, 但是後者1年內心臟重大事件(猝死、中風、需要心肺腦復甦)的發生率卻較前者增高數倍。

在對心肌梗死定義、分型以及演變過程等進行細緻說明以後,這篇科普文也達到了應有的目的。現在簡單闡述下預防和臨床診療的相關知識,希望對大家(尤其是中老年人群)有所幫助。

現如今已經被醫學界廣泛認同的心肌梗死/缺血性心臟病的風險因素包括:年齡、性別、缺乏運動、吸菸、肥胖、家族史、糖尿病和糖耐量受損、三高(高血壓、高血脂和高血糖)等等,其實三高作為風險因素和排在前面的種種生活方式也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所以從預防角度來考量,歸根到底要對付心肌梗死,也就是主要從運動、戒菸、減肥、健康飲食等方向實施干預,干預的核心是依從性管理,而不是瞭解知識以後我行我素。

Major news!關於心肌梗死,您需要了解的都在這裡……

危險因素

為了不耽誤病情,檢查和治療是協同進行的;在急性心肌梗死時,正確的處理措施分為兩個方面,首先是減少心肌對氧的需求,也就是減少心臟的負荷,這時可以通過平臥、絕對安靜休息;其次是在更多心肌細胞發生不可逆壞死以前儘快恢復其氧供水平(即心肌灌注),通過吸氧、鎮痛、擴血管或者人工疏通血管(冠脈支架、心臟搭橋或溶栓)等措施來實現。血管再通治療的時間窗長達12小時;即使為了追求更好的效果而嚴苛一點,把時間窗縮短在6小時,只要患者能積極配合醫生的工作,一般都能達到。

Major news!關於心肌梗死,您需要了解的都在這裡……

支架手術

與健康為伴,與醫生為友,歡迎轉發點贊、評論關注,點贊分享更是一種美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