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寶堂,字石山,號金竹園主人,漢族,1956年12月出生於青銅器之鄉寶雞市。大學文化,供職於中國人民銀行西安分行,高級經濟師,國家一級美術師。現任中國書法家協會刻字研究會委員兼評審委員,陝西省人民政府參事室文史研究員,中國金融書法家協會副主席,中國人民銀行書法協會副主席,陝西省現代刻字研究會會長。
居靜治動 嚴於律己
二十世紀九十年代,陝西書壇崛起了一位備受關注的青年書法家,他就是現任中國人民銀行西安分行助理調研員、書法藝術大師劉自櫝先生的入室弟子——崔寶堂。
他憑著對書法的深刻感悟,用“高古樸茂”的大篆創作,抒發著生命的情懷;他以善待天下人的憨厚朴實之心,追逐著靈魂的高度,成為一名德藝雙馨的藝術家。
他的創作以大篆為主。其書法魅力就在於他對線條豐富性的礪練和對形的思考,他很理性地、很有秩序地創造出有序的結體和線條,堅持“居靜治動”的藝術立場。
他的行書筆意流暢但不狂放,富有激情卻不肆意渲洩,從“靜”的篆書中跳出來,用行書的“動”調整自我的創作心緒和狀態。既有明清人的影子,也摻入了碑的味道,與其篆書相得益彰,恰到好處。
德藝雙馨 精神行走
崔寶堂老師對於自己的藝術觀點是這樣描述的:所謂觀點,我想可能有兩種情形:一種是將一個人世界觀的微縮和具體化。比如信奉共產黨,追求為共產主義的奮鬥目標,那麼,微縮成觀點,就是 “為人民服務”; 崇尚唯心主義,就要與佛結緣,提倡積德行善,言必“阿彌佗佛” 就成了拜佛者的“觀點”, 乞求來世脫生到一個好人家。
另一種:構成世界觀的因子就是觀點,反過來說,世界觀就是一個人對各種事物所持觀點的集合。比如養生的觀點就有兩種嚴重對立的情況,有人認為生命在於運動,而有些人則認為烏龜是世界上最長壽動物之一,而烏龜之所以長壽,主要是它長時間一動不動,即使動起來也是慢條斯理,於是得出“觀點”,生命在於相對靜止。
有些人認為“人不為己,天誅地滅”。有些人認為活在世上就是奉獻;還有一種人將二者折中,認為人活著主觀上為了自己生存,而客觀上又為世界創造了剩餘價值,以供他人享用,以使財富積累的更多,從而推動了人類文明社會進步。等等觀點,不一而終。
為人之道 菩薩之心
崔寶堂從自己的人生當中,悟出了12個字的準則:“誠實守信、踏實勤奮、知恩報恩”,他喜歡用“善待自己,多替別人著想”這10個字誡勉自己。認識崔老師的人都說,他是一個飽含真情的人。他的“真情”,一是對於藝事的“用敬”與執迷,一是對乃師的“仰視”與效法,一是對天下萬事萬物的“憐惜”和愛心。
他曾歷時十年,自掏腰包,自己整理、編輯出版了《劉自櫝書法藝術擷英》。他也曾選送5批共12名學員到清華大學藝術學院刻字高級研修班學習,還自己拿出6萬元作為部分學員的學費和生活費;自籌資金10多萬元,在西安、寶雞、漢中、延安、渭南、咸陽等6個地市和8個縣區舉辦16場次刻字培訓班。在省書協的支持下,他自籌資金110多萬元,連續組織舉辦了4屆全省刻字展覽。
他賦予筆下靈魂
書法創作需要講究天人之分,通古今之變,將感情、智慧與靈性融於筆端,使體驗性和表現性合二為一,唯其如此,書法作品方可抒情寫意,引人入勝。評價一幅書作,總要看其筆法、結構與佈局,所謂從有形有質處入眼。正是那些有形有質的構圖合成、明暗虛實以及有筆和無筆的映襯所產生的視覺衝擊,崔寶堂老師的作品便含有這種衝擊。
崔寶堂老師有著豐富的人生閱歷,豁達的情懷。他的作品來自他深入生活後的大氣率真,雅俗共賞。從他寄寓在作品中的濃烈感情中散逸出來的,是屬於書法視覺領域的進退開合。
(部分文章節選於:《仰視——精神行走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