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典最後一家孔子學院關張,利益驅動的經典何談文化輸出

瑞典最後一家孔子學院近日關張,據傳是由於中國與瑞典的關係惡化造成,但網上很少有人對瑞典的做法表示不滿,反倒對孔子學院的關停拍手叫好,孔子學院是如何已發國民的大量“倒戈”呢?所謂的國學文化又真正具備何等價值呢?

要說孔子學院,恐怕要從孔子開始說起,在中國,孔聖人的地位始終根基深厚,時至今日,山東曲阜市的三孔景區依然是高考前最熱門的景點之一,無數考生及家長虔誠拜求,只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在高考考場得地利天時,即使孔老夫子對數理化一竅不通。

瑞典最後一家孔子學院關張,利益驅動的經典何談文化輸出

孔子不單單是一種文化的輸出,甚至已經成為了一種精神符號,而儒學跨越千年,被不同民族、政權和文人改良後,依然基業常青,中學課本上也總要出現《論語十則》,伴隨在青少年的成長之路上。

在營銷學概念中,經典符號只作為產品商標與廣告的最佳選擇,於是,“孔子學院”應運而生,國學熱潮也席捲全國,從小受到儒學文化沾染的家長們積極響應,即使他們自己也不能很精準地定義國學到底是什麼。

瑞典最後一家孔子學院關張,利益驅動的經典何談文化輸出

於是,拿《弟子規》當作國學開蒙的國學院紛紛開張,“親憎我,孝方賢”這樣明顯帶有封建色彩的親子關係,顯然有悖於而今人人平等原則,更不符合馬克思辯證唯物論,《弟子規》所宣揚的依然是君為臣綱、父為子綱的封建三綱五常。

無論從國學角度出發,還是從歷史進程著眼,這都是應該被摒棄的糟粕,但它卻堂而皇之地走入學堂,灌輸給尚未開蒙的幼童們。

瑞典最後一家孔子學院關張,利益驅動的經典何談文化輸出

但孔子學院,顯然比這些“野雞國學班”更有組織,也更有野心,它打著“傳播中國文化”的旗號,浩浩蕩蕩地向世界進發,不說其教學內容幾何,起碼就這一號召,就戳中了無數國民的自豪點,因為這百年來,西方文化對內輸入的態勢洶湧,而今,終於看到了本國文化的對外輸出。

可大家都忘記了,文化的是輸出,而不是灌輸,不是因為別人學習了你的文字才嘗試汲取你的精華,而是你的精華吸引了別人的視線,才會引發別人學習本國文字的熱情。

瑞典最後一家孔子學院關張,利益驅動的經典何談文化輸出

而作為一家學院,孔子學院也並沒有把精力投入到教學上。

師資力量空虛,甚至部分老師沒有合法資質,隨著學員越來越少,輸出文化的理想沒有達成,卻終日為了生活而變換著營銷方式。

當一個學校每天為了活下去而發愁的時候,教學早就不是其最主要的目標。

瑞典最後一家孔子學院關張,利益驅動的經典何談文化輸出

沒有人能叫醒一個裝睡的人,除非把這個人的床拆掉,於是美國人率先發難,2012年5月,美國審查孔子學院學術資質,要求部分教師離境。2014年9月,美國芝加哥大學、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宣佈,將與中國孔子學院停止合作。12月,外交部就孔子學院是否限制了美國大學學術自由做出了回應。2015年6月30日瑞典斯德哥爾摩大學孔子學院關閉。

瑞典最後一家孔子學院關張,利益驅動的經典何談文化輸出

多米諾效應隨之發生,越來越多的國家將孔子學院拒之門外,這個以中國聖人為名的、打著傳播中華文化的學院,只剩下了而今的苟延殘喘。

這些年來,孔子學院最大的功勞,就是養活了一眾投機者,他們以中國文化來粉飾自己丑惡的利益訴求,卻被不少不明就裡的人奉為東方的馬可波羅,我想如果魯迅在世,一定會拿他們寫出更加精彩的文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