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丹東樂鎮:兜底脫貧托起困難群眾幸福“底線”

通訊員 高偉

這些天,山丹縣東樂鎮城東村的柴興文家裡漸漸有了笑聲。“感謝黨和政府的好政策,我們家一個月領取低保金1050元,增加了一筆可觀的收入。有了政府兜底,我們一家追求幸福生活更有信心、更有底氣了。”柴興文笑著說。

柴興文今年54歲,由於2017年8月接受心臟搭橋手術,無法從事重體力勞動,兒子柴鵬就讀於蘭州理工大學技術學院花費較大,使得他們一家的生活更加拮据。鎮村幹部瞭解情況後及時納入了具有致貧風險的邊緣戶,並將其納入兜底保障範圍,使他全家又多了一重社會保障。

兜底脫貧,讓困難群眾過上幸福新生活,柴興文只是一個縮影。

在城西村,王玉琴育有一兒一女,女兒出嫁到五墩村務農,兒子原先為山丹一中教師,後因患白血病,花光積蓄,醫治無效病逝,從掙扎在貧困線下,到如今穩定脫貧實現“兩不愁,三保障”。王玉琴命運的轉折,同樣源於兜底脫貧的扶持。

據瞭解,全鎮建檔立卡貧困人口中享受兜底保障政策80人,其中一二類低保66人,特困供養對象14人,佔建檔立卡貧困人口總數的26.23%,實現了應兜盡兜。

如何保障低保五保貧困人口、因病致貧返貧人口、貧困老人的脫貧?“兜底保障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底線制度安排。”該鎮分管民政工作的負責人解釋說,對於這些特殊人群,只有採取政策性兜底保障等幫扶措施,才能解決他們的特殊困難,增強他們對未來生活的嚮往和憧憬。

政策性兜底保障是精準脫貧的最後一道保障防線,事關脫貧攻堅的成敗。為確保政策兜底兜得準、兜得住、兜得實,近年來,東樂鎮對標“兩不愁三保障”下足“繡花”功夫,充分發揮農村低保制度的脫貧攻堅兜底保障作用,認真落實臨時救助、特困供養與殘疾人兩項補貼等政策,織密扎牢社會救助安全網,全力提升脫貧攻堅質量,托起了困難群眾的幸福底線。

數字往往是乾巴枯燥的,它背後映照的卻是柴興文們那一張張綻放的笑臉。

據介紹,今年以來,該鎮全年發放農村低保資金62.1萬元,先後為253戶臨時救助對象發放救助資金21.3萬元,其中為82戶受疫情影響困難群眾發放資金4.3萬。為112戶141人分散供養五保戶發放五保金27.3萬元,持續加大弱勢群體和生活困難群眾的幫扶力度,不斷規範小寨、大橋及城西中心村日間照料中心運行,著力構建基礎有保障、中端有市場、高端有選擇的多層次養老服務體系,有效保障了困難群眾基本生活,為助推脫貧攻堅發揮了應有效能。

全面建成的小康社會,必須惠及全體人。不使一人“漏救”,就必須提高兜底脫貧的精準度。我鎮將貧困戶中符合條件的重病、重殘人員及支出型貧困家庭納入低保範圍,對完全喪失勞動能力和部分喪失勞動能力,而且無法依靠產業就業幫扶脫貧的建檔立卡貧困人口給予了重點保障。

“對於遭遇突發事故、重大疾病等導致基本生活陷入困境的家庭,都可向鎮民政辦申請給予應急性、過渡性的救助。”該鎮民政負責人康彰善表示,臨時救助有效提高了全真託底保障能力和保障水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