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們總說從咖啡裡,喝出“果香”、“花香”,我怎麼覺得都一樣?

文/咖啡小芝士

你們總說從咖啡裡,喝出“果香”、“花香”,我怎麼覺得都一樣?

我們總能聽到咖啡從業者們,描述咖啡的時候,會用“果酸”、“花香”、“梅果味”、“堅果味”、“焦糖味”等等詞來形容,就好像他們喝的不是咖啡,而是花園,或果園。

你們總說從咖啡裡,喝出“果香”、“花香”,我怎麼覺得都一樣?

而大部分人在喝咖啡的時候,我們最常聽到的評價是,“哇,好香!”,如果再問,然後呢,還有什麼?也許大家會說“沒有了,就是很香”,也感覺不出來哪一杯更好喝,只是覺得都一樣!好像喝了一杯假咖啡~

更有甚者,從來不喝原味咖啡,即使點了一杯很貴的單品,咖啡端上了,先加糖、加奶,也不在乎什麼咖啡本身的風味。可是這樣的喝法,真的是有點浪費咖啡、浪費錢呀~

你們總說從咖啡裡,喝出“果香”、“花香”,我怎麼覺得都一樣?

那麼怎麼樣才能在咖啡這杯深色的液體裡,喝出那麼複雜多層次的風味呢?

首先,你需要知道咖啡中的酸、甜、苦、醇來源於哪裡;

其次,你需要知道品一杯咖啡,我們需要用到的器官;

再者,你需要知道那些具體的味道是怎麼喝出來的;

最後,再來細品一杯咖啡,看它究竟如何。

你們總說從咖啡裡,喝出“果香”、“花香”,我怎麼覺得都一樣?

1、咖啡中的酸、甜、苦、醇來源於哪裡?

酸:咖啡果實從青澀到成熟,經歷了水果一樣的變化過程,咖啡豆是包裹在其中的種子,自然有果味的滲透,而且咖啡中本身含有多種酸類物質,像檸檬酸、蘋果酸、醋酸等。

你們總說從咖啡裡,喝出“果香”、“花香”,我怎麼覺得都一樣?

苦:咖啡中含有較多的綠原酸,烘焙過程中分解出奎寧酸和咖啡酸,是咖啡苦的來源之一;另一個是根據烘焙度,通常出現在深烘焙的咖啡豆,烘焙過程中焦糖化反應過度,因為產生焦苦味。

甜:甜一方面來源於咖啡果實的甜感,另一方面,也是主要來源於烘焙過程中的焦糖化反應。

你們總說從咖啡裡,喝出“果香”、“花香”,我怎麼覺得都一樣?

醇:咖啡香醇主要是咖啡在萃取過程中,萃取出的油脂,就像espresso的油脂越厚,咖啡越香醇,咖啡中油脂含量因品種和萃取方式不同。

2、品咖啡,我們用到的器官

品咖啡,不光靠喝,同時靠聞。很多人的嗅覺和味覺非常靈敏,能很快捕捉到咖啡中的味道,也有人需要不斷地喝,不斷尋找和熟悉。

你們總說從咖啡裡,喝出“果香”、“花香”,我怎麼覺得都一樣?

並在咖啡的發展過程中,咖啡的品質逐漸上升,大家對咖啡口感的描述,從抽象的香苦甘醇變成了現在具象的單種水果味、花香味、或堅果味,在舌尖上的味蕾越鋪越寬,風味更加複雜、多樣。

你們總說從咖啡裡,喝出“果香”、“花香”,我怎麼覺得都一樣?

嗅覺上,從研磨之後的幹香、到萃取時的溼香,同樣更加複雜和精彩。

3、那些具體的味道是怎麼品鑑出來的?

有人之所以能喝出某種水果或乾果的味道,前提是他有味覺記憶,就像肌肉記憶一樣。

你想喝出咖啡中的柑橘味,首先你要知道柑橘是什麼味,要對它最有代表性的味道很熟悉,這樣你在咖啡中喝到這個味道時,你才會聯想到柑橘,才會知道這款咖啡有柑橘的香氣。另外,像其他的莓果味、地瓜味、佛手柑等等都是一樣的道理。

你們總說從咖啡裡,喝出“果香”、“花香”,我怎麼覺得都一樣?

這種感覺是比較主觀的,每個人對味覺和嗅覺的感知不一樣,所以很有可能同一杯咖啡,他喝出的味道,跟你喝出的味道並不一樣,前提是你的味覺和嗅覺感知足夠準確,並且沒有受到別人的影響。

否則,你在自己品咖啡的時候,可能還是什麼都喝不出來。

這種味覺記憶,需要不斷的刻意練習,增強自己對味覺的敏感度和分辨能力。

你們總說從咖啡裡,喝出“果香”、“花香”,我怎麼覺得都一樣?

比如單種水果的味道,橙子、蘋果、藍莓、草莓各自什麼味道;同一種水果不同形態下又是什麼味道,比如蘋果、蘋果乾、青蘋果、紅蘋果各自什麼味道。

咖啡品鑑學習中有專門的聞香瓶,通過聞各種聞香瓶裡的味道,來加強自己的味覺記憶。

你們總說從咖啡裡,喝出“果香”、“花香”,我怎麼覺得都一樣?

咖啡精品協會對咖啡的評分是,把咖啡杯測後的嗅覺和味覺分數化,得出的分數就是咖啡豆的水平。

你們總說從咖啡裡,喝出“果香”、“花香”,我怎麼覺得都一樣?

儘管判斷標準都是由專業的高水平咖啡人來評判,但也不能說明哪一款豆子拿了高分就一定好喝,哪一款豆子得了低分就不值得喝,主要還是自己要本著探索的心態,暫且忘掉別人對它的評價,去享受這杯咖啡。

關注咖啡小芝士,每天學點小知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