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念不忘,必有迴響,記當代陶瓷藝術家吳志勇

吳志勇,1978年出生。國家一級陶瓷工藝師,高級工藝美術師,福建省工藝美術大師,福建省陶瓷藝術大師,中國傳統工藝美術青年大師,福建省陶瓷行業協會副會長。

念念不忘,必有迴響,記當代陶瓷藝術家吳志勇

吳志勇


“河畔的金柳,是夕陽中的新娘,波光裡的豔影,在我心頭盪漾......那榆陰下的一潭,不是清泉,是天上虹,揉碎在浮藻間,沉澱著彩虹似的夢”,徐志摩在詩中描述他心中的虹,如一潭清水,波光漣漪,也像吳志勇手作的萬虹盞,遠望紅霞漫天,近看七彩斑斕,美不勝收。

念念不忘,必有迴響。吳志勇從最初做建盞碰到瓶頸,到轉行從事白瓷創作,再到迴歸本心創新技術攻克建盞燒製難題,這其中的困難掙扎可想而知,但是不經歷風雨哪能見彩虹,努力堅持的人終會走上自己成功的道路。

念念不忘,必有迴響,記當代陶瓷藝術家吳志勇

吳志勇作品


建盞作為中國茶文化中為茶而生的器具之一,被稱之為茶之聖器,產自中國宋代八大名窯之一的建窯。建窯創燒於晚唐五代,盛於兩宋,終燒於元末,燒瓷歷史長達千年,燒造品種有青釉器、黑釉器,其中以建盞最為經典,被賦予“瓷壇明珠”的美譽,曾為宋朝皇室御用茶具,其璀璨神秘的釉色裝飾曾引起過帝王詩人的無數讚譽。

念念不忘,必有迴響,記當代陶瓷藝術家吳志勇

吳志勇作品


而建盞的產生與發展便是得益於宋代茶文化的盛行,從高居廟堂之上的達官貴族,到行吟山水間的文人墨客,從策馬橫行的豪門公子,到奔波勞苦的布衣百姓,無不將“鬥茶”視為樂事。宋人鬥茶喜歡用白茶,以茶色白者為上品,湯花久而不散為上好,這就要求鬥茶的茶具要便於觀察,能襯托茶色,同時還要耐熱,建盞便是由此而生,其造型、胎質和釉色都符合這種鬥茶的方式,文人墨客爭相購之並以此為榮。可以說,建盞就是宋代茶文化的產物,即顯露出宋代“自然天成”和“天人合一”的審美趣味,又暗藏著茶文化和靜怡真的精髓。

念念不忘,必有迴響,記當代陶瓷藝術家吳志勇

吳志勇作品


建盞的造型,普遍較為規整,束口穩重典雅,撇口舒展勻停,斂口渾圓小巧,敞口直率闊朗,線條婉約流暢,修足乾淨利落,整個造型呈“V”字線形,口沿部分體量大,圈足部分體量小,即突出了口沿處的舒展包容,也襯托出了圈足處的精巧雅緻,呈現出一種寬和包容、舒展典雅的風韻。其中以束口盞最具特色,敞沿束口,腹微弧,腹下內收,淺圈足,有圈淺顯的“注水線”,起到鬥茶注湯的標準線作用,即利於觀察湯花,也適合在飲茶是欣賞盞內的美麗釉色花紋,暗藏著中國人飲茶的智慧。

念念不忘,必有迴響,記當代陶瓷藝術家吳志勇

吳志勇作品


建窯黑釉屬於結晶釉的範疇,釉色紋樣是建盞最主要的特徵,釉色漆黑髮亮,花紋精美奪目,有著極強的藝術魅力。“入窯一色,出窯萬彩”是建窯生產的最大魅力。建盞以黑為貴、以黑為美,但它的黑並不是千篇一律的,而是富有變化的,其中暗藏了兔毫、油滴等各種不同的神秘紋飾,其釉色紋樣的產生,並非人力所控,完全是在燒製過程中因爐溫變化而自然形成的,哪怕是完全一致的原料,因季節、天氣、窯爐的不同,燒製出來的建盞也各不相同,可以說每個建盞都是獨一無二的孤品。

念念不忘,必有迴響,記當代陶瓷藝術家吳志勇

吳志勇作品


建盞的胎質是一種鐵質胎,胎體較厚,能夠耐高溫,保溫性較好,符合鬥茶時的需求,大多呈黑、棕等顏色,與釉屬同類色,但與釉色的黑而滋潤、光亮如漆不同,胎體常常顯得比較粗糙,與釉色呈現出一種鮮明的材質對比,呈現出一種粗細結合的視覺享受,達到視覺上的和諧統一。建盞藝人在燒製時並不會掩蓋胎體,而將其顯露出來,讓作品呈現出一種古樸厚重的歲月感,在整體上顯得質樸、謙和、內斂。

念念不忘,必有迴響,記當代陶瓷藝術家吳志勇

吳志勇作品


建盞是時代的產物,它在一定的程度上促進了宋代茶文化的傳播,也體現出了宋代的社會政治經濟環境、美學思想和工藝技術水平。宋代建盞追求實用與美觀相統一的創作原則至今仍有很大的啟示指導作用,在滿足鬥茶的使用需求同時,創作出符合時代審美特徵的精神價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