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你一个亿,你能用它赚到多少钱?

如果想要靠出借实现财富自由,什么最重要?

大多数人会认为本金才是关键因素,当你的本金有1000万,年收益有8%,那么每年有80万的被动收益,这足够让80%的人实现财富自由了。

当你的本金只有10万,年收益10%,一年也顶多赚1万,花了就没了。

看起来似乎有道理,但是有没有更重要的因素决定你的财富自由?


离财富自由越来越远的原因

本金越大,实现财富自由的可能性才越大,这很重要,但明显不是最重要的。很多人抱着这样的观念拼命赚钱,但似乎也没有几个人靠这种观念实现了财富自由,甚至有人因为本金小就觉得没有必要出借,于是情况越来越糟糕。

当有多个选择的时候,你必须靠高质量的筛选来淘汰掉一些选择,如果你的选择错误,一定是缺了某个必要条件。

亚马逊是世界上第一家世界级的电商巨头,它一开始卖的商品是书,如果当时一开始卖的是服装和生活用品的商品,亚马逊不见得会发展的这么好。贝索斯有一次线下交流的时候,他提到公司成员当时在选择商品品类的时候,定了这么一套必要的条件:①市场要足够大;②品类必须有长期成长性;③消费者复购率要足够高;④关键在于,要选择一个售后成本很低,甚至干脆不需要售后服务的商品。


前面三个必要条件可以淘汰80%的商品,但是最后一个必要条件,直接淘汰了99.9%的商品,只有书符合条件。

靠着在电商上卖书,亚马逊成为世界级的互联网公司。

给你一个亿,你能用它赚到多少钱?



被忽略的出借收益率

实现财富自由,这其中的关键,是需要你的被动收入不断增加,换句话说:你需要把本金变成资本,让资本长期的为你赚钱。

什么样的钱算是资本?能够给你源源不断地带来现金才叫资本。很多人中途放弃出借,就是因为觉得自己本金太少,再怎么持续出借,也没什么用,甚至是在浪费时间。

那么那些本金一开始并不大,通过挣扎着搞清楚哪个更重要,得到正确答案后,真正靠出借实现财富自由的人,是怎么思考的呢?

那就是出借收益率!出借收益率是相对值,而赚了多少钱是绝对值。

媒体报道巴菲特连续52年年复合出借收益率为20%,但从来没有提到某个出借人,连续20年赚了多少钱。


因为出借收益率比本金大小更重要,比赚了多少钱要更加重要。

思考一下:市场上高净值人群(净资产上千万)的人多,还是出借能力强的人多?

当然是高净值人群的数量远比出借能力强的人多。

出借能力强的人,远远比有钱人要少。在这个时代,真正懂得出借的人,远比有钱的人,要稀缺得多的多。

给你一个亿,你能用它赚到多少钱?



你的钱足够长寿吗?

出借收益率比本金大小,比本金赚了多少钱要重要的多,那什么会影响出借收益率呢?

在出借领域,出借能力最强的,不一定能保持每年出借收益率都是最高的。为什么很多人即使知道价值出借的方法论,也同样亏钱?

有很多很多方面的原因,但是最普遍的原因是:用于出借的金钱,寿命不够长。

即使你有一个亿,只能用1天,你也没法发挥多少威力。

金钱的使用时限越短,威力越小。

一年寿命的金钱,根本没法发挥大作用,而半年寿命的金钱,更加没有什么威力。

万科的传奇股东刘元生,在1988年买入360万的万科股票,根据万科的市值计算现在至少值27亿,29年涨幅超过750倍。而这笔钱,刘元生先生30年的时间都没有套现,使用寿命超过30年,甚至在可见的未来,他也完全用不到这笔钱。


在1988年能有360万的人,真的是没几个,更关键的是,刘元生先生的这笔360万,寿命是无限的。

一笔钱的寿命越长,威力越大。

一笔钱的寿命足够长,你才能有足够的智慧去做出借决策,才有可能做对决策。


给你一个亿,你能用它赚到多少钱?



每个人都可以开始出借

本金很重要,本金的收益率很重要,本金的寿命更重要。

有一笔长寿的本金,把注意力放在出借收益率上,才有可能开启出借智慧的锁。

那对于普通人,是不是真的要本金非常大,才能够出借呢?

当然不是,只需要你有一笔长寿的金钱,甚至无限寿命的金钱,就可以开始你的出借。

根据社会心理学调查:一个人的年收入,损失10%,甚至20%,对生活都不会造成太大的影响。

也就是说,如果你税后月收入是5000,年收入是6万,即使一年损失了6000,对你的生活也不会有太大影响。

既然损失了6000元没有影响,那么你就可以每年把6000元,当做一笔无限寿命的金钱,把它当做已经损失掉的钱,不要想着以后把这笔钱拿来消费而且干其他的。

如果收入提高,不要急着增加消费,可以先把10%拿来做出借,只有尽早起步,才能离出借智慧越来越近。

知识可以瞬间习得,但是观念和经验,只有自己去经历,才有可能获得。

出借牛人的成功经验再好,也都是别人的,可以帮你少走弯路,但是只有自己的亲身经历,才能让自己获取真正的出借智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