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中”探尋百年石庫門裡的五四精神,東華大學紀念五四運動101週年雲直播開講

青年報·青春上海記者 劉昕璐

“近百年前,陳獨秀將新青年編輯部從北京遷回上海,入駐老漁陽裡2號。就是在這裡,中國第一個社會主義青年團誕生,共產主義的星星火種從這裡點燃。” 4月29日,來自東華大學機械工程學院的在滬學生董沁儀,向鏡頭前正在觀看直播的青年人娓娓講述百年紅色弄堂——漁陽裡的前世今生,東華大學“五四精神 傳承有我”紀念五四運動101週年雲直播在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中央機關舊址開講。

“雲中”探尋百年石庫門裡的五四精神,東華大學紀念五四運動101週年雲直播開講
“雲中”探尋百年石庫門裡的五四精神,東華大學紀念五四運動101週年雲直播開講

“他們當中最年輕的17歲,最年長37歲,平均24.5歲”,主講人介紹到,直播的鏡頭聚焦在一組大型浮雕群像上,浮雕呈現了上海社會主義青年團最早的八大發起人。從他們的面色、眼神、形態能夠看得出他們投身革命的勇氣、決心和為未來前途的展望。

“雲中”探尋百年石庫門裡的五四精神,東華大學紀念五四運動101週年雲直播開講

記者隨著主講人來到了展廳的二樓,大家在一個展櫃旁停下了腳步,原來這裡陳列著中國共產黨上海發起組內最年輕的一位成員俞秀松的日記。主播老師還講了一個當年俞秀松問他父親要路費的有趣故事:俞秀松在給他父親的信中索要路費,竟稱呼父親為“同志”,出乎意料的是,老先生還真的附上了1塊錢,回信說是作為“同志情誼”給他。

“雲中”探尋百年石庫門裡的五四精神,東華大學紀念五四運動101週年雲直播開講

隨著鏡頭穿梭在百年石庫門建築中,一群立下報國之志的熱血青年開啟解救中華民族於危難之間的紅色故事彷彿就發生在眼前……

“雲中”探尋百年石庫門裡的五四精神,東華大學紀念五四運動101週年雲直播開講

近一小時的直播,來自東華大學的青年教師、在滬青年學生,從五四精神、愛國主義精神、疫情抗擊中的青年擔當、決戰脫貧攻堅四個角度,通過介紹漁陽裡的百年曆史,向大家展現中國青年始終挺起的脊樑。

“雲中”探尋百年石庫門裡的五四精神,東華大學紀念五四運動101週年雲直播開講

此次直播吸引了大量的青年師生通過東華大學官方b站、抖音直播平臺觀看,遠在千里之外的同學們通過彈幕與主講人開展“青年大學習知識問答”現場互動。“太有意思啦,我回答對了問題,還拿到了東華定製‘戰疫口罩’,開心開心”,b站用戶“L瑤同學”發來這樣一條彈幕。

活動現場來自工業設計專業1802團支部的張怡卿告訴記者, “我是第一次到漁陽裡來參觀,聽了幾位老師、同學的講解才知道共青團的誕生成長經過這麼曲折的歷程,同時我也被共青團八名發起者的革命故事所感動,正是有了他們的堅持和奮鬥,星星之火才得以燎原。”

“雲中”探尋百年石庫門裡的五四精神,東華大學紀念五四運動101週年雲直播開講

本次的四位主講之一,旭日工商管理學院團委書記沈嘉斌表示,此次作為青年教師代表走進漁陽裡,通過集中學習共青團的前世今生,既是一次對自身深刻的沉浸式教育,更是教會學生如何在疫情下明晰青年使命,講好中國故事,體悟中國精神。這些鮮活的人物和故事是一本生動的“教材”,值得我們不斷品味、學習。

特別的是,東華大學黨委書記劉承功也來到了活動現場為青年們講了堂生動的微團課。他在“雲”端向東華青年致以節日問候,並勉勵廣大東華團員青年,要不負黨和國家的召喚,勇敢擔當起民族復興的時代大任,把個人的夢想同實現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融匯起來,成長為新時代的奮鬥者,以先鋒者的姿態、先鋒者的擔當和作為,奔跑在我們新時代的最前列。

據瞭解,五四“雲直播”,標誌著東華大學紀念五四運動101週年系列活動正式啟動。直播的同時,還發布了2020年東華大學青年馬克思主義培養工程青年研究課題,東華大學“青馬工程”的學員們將圍繞共青團歷史研究、團屬新媒體建設、基層團支部建設、團員勞動精神培育等方面展開調查研究。團市委掛職副書記戴冰、東華大學黨委副書記劉淑慧為學校“青馬工程”學員贈書。

將團日活動、主題教育“遷移”到線上是在特殊時期的全新探索。為了紀念五四運動101週年,東華大學團委以網絡直播、微信公眾平臺推送為主要形式,持續開展2019-2020學年五四表彰優秀典型風采展、戰“疫”雲團課、“勞動煉就新青年”線上主題團日等活動,以青年人的視角、語言和態度傳遞能量,進一步引導師生更好擔當作為、努力激揚家國情懷,讓青春在黨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綻放絢麗之花。

青年報·青春上海記者 劉昕璐

編輯:梁文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