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事,不說還好,你一說我就不想做了

很多事,不說還好,你一說我就不想做了

文 | 柳雪敏(思想碎碎念)


“一會兒走時,記得把門窗都關好,切斷電源,給那些花草澆下水哦!”

李姐離開辦公室前,對小劉殷勤叮嚀道。

這一叮嚀,頓時讓小劉心裡起了些輕微牴觸。

本來不用叮嚀,作為辦公室裡的年輕人,小劉自然知道這些小活都該自己幹,沒啥說的。

可是,李姐這一強調,彷彿她原本不知道似的,即便幹了也是在別人吩咐下乾的,自己原有的勞動積極性和自覺性立刻被削減了不少。

這讓她有些掃興,有些失落,又有些說不上來的憋屈。

很多事,不說還好,你一說我就不想做了

很多事情就是這樣,你不說,該做的時候,我自然會做得妥妥的。

你說了,我突然就不想做了

這可能是許多人都有的一個毛病。

究其根源,大概是人這種動物,說到底是喜歡自主自立的,喜歡把主動權和選擇權統統握進自己手裡。只有這樣,事情做成了,他才能大功獨攬,收穫全部的成就感。

倘若被人引導著催促著去做一些事,即便做成,他也總覺得那不完全是一己之力,勞動價值會大打折扣,成就感也會被分掉一部分,喜悅感也隨之明顯縮水。

很多事,不說還好,你一說我就不想做了

所以,我們普遍討厭做事前,被人提醒和叮嚀。

除非這提醒和叮嚀,是我們自己要求對方給的,為了防止忙忘了誤事。要不然,不管從誰嘴裡說出來,不管出於何種好心好意,不管對我們做事發揮了多大實際作用,都會被嫌棄。

當然,給你提醒和叮嚀的人,肯定不承認這一點,他們還覺得自己委屈呢,明明是好心,為啥被人當作驢肝肺!

因為他可能忘了,沒有人願意被當成傻瓜。什麼時候該做什麼,不該做什麼,其實人人心裡都有數的,至於做不做,那是另一回事。而他們的問題就在於,不相信人有這樣的自知自覺,所以才主動提醒,趁早叮嚀。

殊不知,恰是這樣的提醒和叮嚀,直戳人的逆反心理,讓人做事的興致大減,讓人自以為是的很多獨特創意,顯得不再別出心裁。

很多事,不說還好,你一說我就不想做了

就像李姐剛一下樓,同行的王哥劈頭就問:“你剛才給小劉說了沒?要放兩天假,讓她走時關好門窗,切斷電源,記得把那些花草澆一下!

“哎呀,我早想到了,已經給叮嚀過了,還用你操這閒心?真是囉嗦!”

李姐極不耐煩地回道。

那些不耐煩裡,清晰地寫滿了“我又不是傻瓜,就你聰明”的不滿和嫌怨,讓李姐覺得自己對小劉的叮嚀,剛才還充滿了睿智和遠見,怎的現在就有點畫蛇添足,沒入流俗了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