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胭脂扣》与《玉卿嫂》为例,浅析女性痴情背后的自我意识

白先勇与李碧华,都是我非常喜欢的作家,虽然他们风格迥异,但在刻画女性形象与性格上,却是同样的淋漓尽致,细腻深刻。

二人受《红楼梦》的影响,皆是用情高手,白先勇善于将人物与时代结合,无论是豪门贵族还是贩夫走卒,都要面对时代无情的碾压,过去与现实,理智与情感,灵魂与肉体,不管选择如何,都逃不掉那一抹悲凉。

以《胭脂扣》与《玉卿嫂》为例,浅析女性痴情背后的自我意识

李碧华对于情,更加毒辣尖锐,从头到尾都是不信任,痴男怨女,英雄美人,神话人物,她一个都不放过,都说人间有情,她偏偏要写尽世间的薄凉。

读白先勇,让我感觉到人生无奈,读李碧华,让我思考情为何物,而李碧华的《胭脂扣》与白先勇的《玉卿嫂》,却让我感受到了异曲同工的地方。

痴情付出的背后,皆是占有私欲

作为小说《胭脂扣》中的女主角如花,本是风尘女子,因缘际会,结识十二少,两人相识恋爱,但因为身份悬殊,被十二少的家人反对,十二少为了如花从家里搬了出来,在中环摆花街租了间房子,学戏登台跑龙套,但养尊处优的十二少,根本受不了这样的苦日子,靠抽食鸦片逃避现实,日渐堕落,最终他还是选择离开如花,回家认错。

以《胭脂扣》与《玉卿嫂》为例,浅析女性痴情背后的自我意识

如花看着情郎心意已决,自己的苦心付出都化作尘烟,既然自己得不到,就同归于尽,她在酒水中下药,眼睁睁看着十二少喝下毒酒,她将一场私欲的谋杀,美化成了一对痴情爱侣的殉情,她等了十二少五十三年,也骗了自己五十三年,直到看到老态龙钟落魄潦倒的十二少,才将那枚比自己生命还重要的胭脂扣放下,也放下了这么多年的执着痴情。

白先勇笔下的玉卿嫂,在爱情观念上,跟如花有不谋而合之处。

玉卿嫂本是花桥柳家的媳妇,丈夫抽鸦片过世,婆家容不下她,无处可去的她,只能出来找事情干,给小说的第一人称""当保姆,表面上循规蹈矩的玉卿嫂,私下居然养男人,这男人叫庆生,也是个苦命人,父母早逝,寄人篱下,得病之后就被亲人赶了出去,遇到了玉卿嫂接济照顾,无家可归,同病相怜。

以《胭脂扣》与《玉卿嫂》为例,浅析女性痴情背后的自我意识

玉卿嫂把庆生当成了情感依靠,自己舍不得吃穿,把赚到的每一分钱,都花在了庆生身上,对他呵护备至,体贴入微,把能给的一切都给了庆生,这份爱确实痴情,可是也让人窒息,玉卿嫂不允许庆生外出工作,跟其他人打交道,将庆生当成了自己的所有物,容不得他一点点违背,这样极端的束缚禁锢,犹如手中的沙,握得越紧流失得越快,庆生终究还是移情别恋了,玉卿嫂苦求不得,最终选择手刃了负心人,自己也自杀身亡,决然悲凉,对于玉卿嫂而言,除了被抛弃,这是她唯一的选择。

“庆生,莫怪我讲一句多心话,我在你身上用的心血也算够了,你吃的住的,哪一点我没替你想到?天冷一点,我就挂着你身上穿得单,主人赏一点好东西,我明明拿到嘴边,只是咽不下去,总想变个法儿留给你,为了找这间房子,急得我几个晚上都睡不着,好不容易换了些金器,七凑八凑,才买得下,虽然单薄些,却也费了我好多神呢。只是我这份心意不知——”玉卿嫂说着,忽然我听见她带着哭声了。

如花爱十二少,心甘情愿为他付出全部,但却不敢挨穷,十二少为了她离家出走,如花却没有为十二少离开倚红楼,继续卖笑陪客,赚钱维持两人的生活,她明白如果一旦挨穷了,他们的爱情注定凋零破碎。

玉卿嫂爱庆生,也是同样付出了自己的一切,照顾他的起居饮食,身体健康,自己但凡有一点好东西,都要给庆生用,可是她不让庆生外出工作,不允许他跟外界有接触,只想将庆生牢牢困在自己身边。

她们俩的爱情观,都是一样的病态,一个不敢挨穷,一个限制自由,都是对爱情的不放心,害怕自己费尽千帆心思,到最后一无所有,可是爱情本来就不是做交易,不是付出的多,回报就多,道理大家都知道,可是谁又能做到无欲无求,不计回报了,贪念本来就是人之本性。

封建社会下,传统女性的反抗与报复

两部小说的女主角,如花和玉卿嫂,一位是妓寨当红阿姑,一位是被赶出婆家的俏寡妇,都属于旧社会下的边缘人,在情感和社会身份上,无依无靠没有归属。但是她们在经济上面,是不需要依附男人。

如花是当红阿姑,裙下恩客众多,早就有能力为自己赎身,而且她貌美如花,楚楚动人,当个外室偏房还是有机会,并非只有十二少一个选择,但她只想跟十二少厮守终身。

以《胭脂扣》与《玉卿嫂》为例,浅析女性痴情背后的自我意识

玉卿嫂也是如此,三十多的她,风姿绰约,貌美端庄,是很多男人眼中的尤物,帮佣非礼骚扰她,她以牙还牙给了对方苦头吃,远房表亲满叔想娶她为妻,她严词拒绝,只想赚钱回乡下,跟庆生远走高飞,一生一世不分离。

从这点可以看出,她们都选择的机会。

旧时代下,女性被封建思想的压迫,只能顺从认命,在婚姻上,遵守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在情感上,被道德礼教绑架束缚,如花是风尘女子,玉卿嫂是守节寡妇,就该认命接受现实。

然而,她们偏偏都不认命,可是旧时代下的女性,想要改变命运,还是需要男人来给予她们身份,安排她们命运。

王宝钏,大家闺秀,不顾家人反对,嫁给了一无所有的薛平贵,她在寒窑中苦等了十八年,丈夫薛平贵早已娶了年轻貌美的公主,成了威风凛凛的驸马爷,她的忠贞等候,只是换来了十八天的好日子,然后就撒手人寰,细思极恐。

杜十娘,貌美绝伦,虽然沦落风尘,但洁身自好,一心等候有情人能带她脱离苦海,只可惜她看中的李甲,并非良人,儒雅俊朗的皮囊之下,只是个卑劣的小人,懦弱无能,背信弃义,面对爱人的背叛,杜十娘怒沉百宝箱,投河自尽。

唐琬,一代才女,跟陆游情投意合,婚后二人琴瑟和鸣,和睦恩爱,他们俩原本是天赐良缘,只因为陆母专横霸道,厌恶反感唐琬,认定她是不详人扫把星,就逼迫儿子陆游休妻再娶,陆游没有勇气违背母亲,只能辜负唐琬,可怜唐琬痴情深爱,到最后郁郁而终,一首《钗头凤》,成了千古绝唱,到底是错错错。

自古以来,女性都是处于被动的一方,被安排、被占有、被辜负抛弃。

只是如花和玉卿嫂都没有选择顺从,而是在被辜负抛弃之前,她们都选择了同归于尽。

从男性角度看,确实很极端骇人,毕竟相爱一场,就算不能在一起,大家好聚好散,给彼此一个好印象。

以《胭脂扣》与《玉卿嫂》为例,浅析女性痴情背后的自我意识

但是从女性的角度看,我却看到了一丝痛快,长久以来,女性被传统观念束缚,压抑了自己真实的情感,唯命是从,安守本分,容不得女性有半点反抗,可是凭什么女人就该从一而终,无怨无悔,男人就可以三妻四妾,无情无义,如花和玉卿嫂自身确实有问题,但她们的问题早就存在了。

十二少见到如花的第一面,就知道她是风尘女子,明知身份的悬殊,但他还是千方百计费尽心思,打动了如花的一颗芳心,十二少确实爱如花,不然也不会为她离家出走,拜师学戏,但他不可能会为了如花抛弃万贯家财,沦为三教九流,他们的爱情一早就注定了没有结果。

庆生会跟玉卿嫂在一起,大半是因为他别无选择,疾病缠身,无处可去,只能依靠玉卿嫂的照顾,可等到他身体日渐好转,就开始反抗摆脱玉卿嫂的束缚,在跟戏子金飞燕结识相恋后,有了更好的选择,就立刻跟玉卿嫂摊牌,要求分手。

以《胭脂扣》与《玉卿嫂》为例,浅析女性痴情背后的自我意识

虽然如花和玉卿嫂,都不属于传统观念下的忠贞女性,但她们在感情上都是一样的执着,都渴望着从一而终,她们不在乎钱财,只想跟自己爱的男人相守到老,可是拼尽全力,还是美梦破碎。

她们都选择了不放过,这不仅仅是极端病态的占有,也是对于整个社会环境的反抗与报复,用尽自己最后一点力量,将主导的权利掌握在自己的手中,虽然这无法改变悲凉的命运,但还是竭尽全力改写了结局,只是在我看来,都是一样让人唏嘘。

个人感想:

小说《青蛇》中写过:都说人间有情,但是情为何物?

从李碧华的小说中,我看到了决然迷离,人间,不过是抹了脂粉的脸,皮相之下,都是丑陋不堪,底色还是贪恋,爱情就是一场对弈,棋逢对手,自然要分个输赢,可是用尽手段,费尽心思,到最后也是徒劳无功,自我折磨。

而在白先勇的笔下,我读出了无可奈何,人在留恋过去岁月的同时,也在跟随时代的步伐前进,青春与爱情都是如此,留不下、带不走、求不得,那些不肯接受现实的人,只是伤人害己,毕竟痴情也是病态。

都说情深不寿,慧极必伤,人生除了爱情,还有太多美好的事物,值得我们追求,可是旧时代下的边缘女性,除了追求爱情,还能追求什么呢?

以《胭脂扣》与《玉卿嫂》为例,浅析女性痴情背后的自我意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