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遜連敗蜀、魏兩國,為東吳立下汗馬功勞,為何最終被孫權逼死?

文/格瓦拉同志

在東吳創建及鞏固的過程中,名將陸遜無疑居功甚偉,而他也因此受到孫權的賞識,最終官至丞相,可謂位極人臣。但讓人意想不到的是,陸遜晚年橫遭猜忌,最終竟被孫權活活逼死,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

陸遜是吳郡吳縣人,出身江東大族,自幼便以聰慧過人、志向遠大見稱於世。陸遜少年喪父,被從祖父廬江太守陸康撫養成人,起初居住在舒縣,後來又因躲避袁術的進攻,遷回老家吳縣居住。建安八年(203年),年僅21歲的陸遜進入孫權的幕府,因平定山越首領潘臨、尤突、費棧等人的叛亂,深得主公的賞識。

陸遜連敗蜀、魏兩國,為東吳立下汗馬功勞,為何最終被孫權逼死?

陸遜曾連敗蜀、魏兩國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關羽鎮守荊州期間,與孫權的關係惡化。為此,陸遜與呂蒙聯手製定計劃,通過奇襲的方式奪取荊州,並擒斬關羽。兩年後(221年),劉備率大軍東征,陸遜臨危受命出任大都督,在夷陵大敗蜀軍。經此一戰,孫權再無西顧之憂。魏明帝太和二年(228年),陸遜又在石亭擊敗曹魏大司馬曹休率領的十萬大軍,從而緩解了來自北方的軍事壓力。

次年(229年),不再畏懼曹魏的孫權正式稱帝,建立東吳帝國。孫權稱帝后,為獎賞陸遜的功勞,便進拜他為上大將軍,命其輔佐太子孫登,並掌管陪都武昌的事宜。赤烏七年(244年),陸遜被進拜為丞相、荊州牧、右都護,由此達到權勢和地位的頂峰。說句題外話,孫權在稱帝前,把侄女(孫策之女)嫁給陸遜為妻,由此可見對他的賞識。

陸遜連敗蜀、魏兩國,為東吳立下汗馬功勞,為何最終被孫權逼死?

孫權對陸遜非常器重

從陸遜的人生經歷來看,他追隨孫權40餘年,統領吳國軍政20餘年,為人深謀遠慮、忠誠耿直,並且立下赫赫戰功,對於東吳的建立和鞏固居功至偉,堪稱社稷之臣。然而,就是這樣一位能臣、直臣,最終卻落得被逼死的下場,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一切,還要從孫和、孫霸兄弟間的爭鬥說起。

赤烏四年(241年),太子孫登英年早逝,孫權因次子孫慮此前已病死,所以便冊立第三子孫和為儲君。據正史記載,孫和不僅愛好文學、擅長騎射,而且禮賢下士、尊敬師長,無論是綜合能力還是個人形象都極佳,因此頗為朝野所矚望。但與此同時,孫權又寵溺第四子魯王孫霸,讓他享受跟太子一樣的飲食、起居標準,由是讓後者滋生非分之想。

陸遜連敗蜀、魏兩國,為東吳立下汗馬功勞,為何最終被孫權逼死?

太子孫和

孫霸為扳倒孫和,便糾集黨羽陷害兄長及其支持者,而孫和為何保住位子,也授意親信控告孫霸,希望能除掉這個心腹大患。隨著太子與魯王的爭鬥日益尖銳,朝臣們也因為立場不同而分化,逐漸形成“太子黨”、“魯王黨”兩大集團。兩個集團之間互相攻擊,導致東吳的政局動盪不安,若不加以制止的話,必將使東吳陷入分裂、混戰當中。

起初,陸遜採取中立立場,不肯加入到任何一個集團當中。但是,當孫和秘密探知孫權與大臣楊竺商議廢黜太子、改立魯王的事宜後,便派親信陸胤(陸遜的族侄)去拜訪陸遜,請求後者為自己申辯。此時,太子太傅吾粲也數次致信陸遜,請求他為太子進行辯護。陸遜認為茲事體大,便屢次上疏陳述嫡庶之分,又請求進京面見孫權。

陸遜連敗蜀、魏兩國,為東吳立下汗馬功勞,為何最終被孫權逼死?

陸遜屢次上疏陳述嫡庶之分

孫權看到陸遜的奏疏後,雖然暫時擱置改易太子的事情,但對禁中語漏洩的事情大為憤怒,因此下令逮捕楊竺、陸胤、吾粲等人,並審問他們究竟是誰洩露了秘密。在連番拷打之下,陸胤、吾粲為了保護太子,便誣告楊竺是洩密之人,而後者因為熬刑不過,也只能就此“招供”。

楊竺被屈打成招後,捏造了陸遜的20條罪證,想拉他一同下水。孫權是個雄猜陰狠、刻薄寡恩的皇帝,雖然知道這些罪狀大都不實,但他為了敲打陸遜,還是數次派遣使者責備他。陸遜是個自尊心極強的人,屢次三番地被皇帝訓斥,在憤恚交加之下感染重病,沒多久便撒手人寰,終年63歲,時在赤烏八年(245年)。

陸遜連敗蜀、魏兩國,為東吳立下汗馬功勞,為何最終被孫權逼死?

孫權將陸遜活活逼死

陸遜去世後,次子陸抗承襲爵位,並出任建武校尉,負責統領其父的5千名部曲。此時,孫權依然怒氣未解,便利用陸抗面聖的機會,拿著楊竺誣告陸遜的20條罪狀向他質問,陸抗事事條答、一一批駁,成功地讓孫權相信陸遜的清白。事後,孫權懊悔不已,恨自己不該對陸遜如此刻薄,這也是後話了。

史料來源:《三國志》、《資治通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