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藝術家很苦,做藝術家的親人更苦

做藝術家很苦,做藝術家的親人更苦

左:梵高自畫像;右:提奧




這幾天,利用吃飯時間斷斷續續看完了《梵高與提奧》。

坦白說,個人覺得這部電影拍得不夠好,無論是人物形象、心理描寫還是藝術價值方面都遠遠遜色於另一部關於梵高的電影:《渴望生活》。

整部劇對主人公的掙扎與痛苦的刻畫流於表面,很多時候演員的演技顯得生硬而缺乏深度,給人一種“為梵高而梵高的感覺”。

不過,本文不打算寫成影評,所以關於電影的評價就到此為止哈。接下來,我還是想談點別的,那就是關於藝術家這個職業的一些看法。

是的,做藝術家很辛苦。即便你有天賦,有激情,夠熱愛,但是還有運氣一說。也即,你的作品好不好,不是你自己說了算的。

有時命運會和一個人開很大的玩笑。就像梵高,一想到他生前的顛沛流離,恐怕誰都免不了要感慨,死後的殊榮有毛用啊。一幅畫賣上億美元,卻不是創作者自身的福報。挺悲哀……

做藝術家很苦,做藝術家的親人更苦


生而為人,不管從事什麼職業,總得先填飽肚子才有力氣幹活。而一旦你是一個生不逢時的藝術家,那很有可能連自己的一日三餐以及一個棲身之所都提供不了。

這時怎麼辦呢?總有人要為藝術家的吃喝買單吧。靠不了自己,只好靠別人。而這別人,一般情況下只能是他們的親人了。

如果說梵高偉大的話,那他的弟弟提奧簡直是偉大的平方。作為一名畫商,他其實掙得並不多,結婚以後,更是有老婆孩子要養活。

在巴黎這種大都市,一家人吃穿住用都需是不小的開支,但是他總是定期給哥哥寄生活費。

更加感人的是,一開始,他甚至不願意讓梵高知道,他是以他們父親的名義支助哥哥的。直到有一次兩人吵了一架,他才在生氣和傷心之餘透露了事情的真相。

相比於提奧的無私奉獻,梵高簡直顯得自私透頂。他的內心是脆弱的,是幼稚的,為了自己的夢想不顧一切,勇氣有餘,卻成熟不足。

做藝術家很苦,做藝術家的親人更苦


提奧不僅為他提供生活費,在他認識了另一名畫家高更後,也為後者提供生活費。是提奧給了高更旅費,他才得以去另一個城市找梵高。

當他們悠閒自在地在田野上作畫的時候;當他們去酒吧鬼混,和妓女睡覺的時候;當他們在那棟破舊的閣樓裡吵架或者爭論藝術觀點的時候……

提奧,正在巴黎的畫廊裡和有錢人周旋,費盡口舌地推銷著畫作,以期多賣幾幅畫,多掙點錢。

他們兩住在一起後,幾乎所有開支都是提奧承擔的,包括基本生活費,用來創作的材料費,以及尋歡作樂的花費……不知道這兩個藝術家在花這些錢的時候,有沒有一絲愧疚心?

此外,作為一名大齡文藝青年,梵高同學一點也不叫人省心啊!和高更吵架後,他拿刀子割了自己的耳朵。於是提奧不得不心急如焚地趕來,為他付醫療費,為他找療養所。

哎,可憐的提奧,在為生計奔波的同時,還得時時刻刻牽掛著自己的那位巨嬰哥哥。我說梵高同志,你能少折騰一點嗎?

可是,不瘋魔不成活啊。最後,梵高幹脆朝自己的小腹開了一槍。於是,提奧又一次心急如焚地趕來,來到他身邊安慰、照顧他。

這還不算什麼,梵高死後沒多久,提奧也因為悲傷過度,再加上本身疾病纏身而離開了這個荒唐的人間。

做藝術家很苦,做藝術家的親人更苦


一切都結束了嗎?不!

接下來,更苦的是梵高的弟媳,也即提奧的妻子……

她叫什麼?我看完電影都沒有記住,哎,瞧瞧,這就是一個被我們眼中的大藝術家“連累”很久的女人,她得到了什麼?我們甚至只知其人而不知其名。

可是,兄弟倆死後,是這個可憐的寡婦獨自把孩子養大的,同時還把梵高的畫作以及他們兄弟二人的通信整理好。如果沒有她,也許對於一百多年後的我們來說,梵高只是個傳說。

不得不說,藝術家往往是很自私的。他們沉醉在自己的小天地裡,也許自得其樂,但是一些本該他們自己承擔的東西,卻轉嫁給了身邊最親近的人。

做藝術家很辛苦,做藝術家的親人更辛苦。

作為普通人,我們無法擁有梵高的畫作,我們甚至沒機會去博物館看真作,而只能在電腦上看看圖片。

但是當我們在欣賞時,不要僅僅讚美梵高,也想想他背後所有的付出者吧。毫不誇張地說,只要我們從那些作品中獲得過一些愉悅與啟發,我們就欠他們一份敬意與感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