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酸!父親突遇車禍,鉅額治療費難倒遠在雲南的洛陽小夥

河南商報記者 張逸菲/文 受訪者供圖

三年未歸家的牛衝,4月初收到了父親出車禍、雙腿嚴重骨折的噩耗。面對高昂的治療費用,牛衝發自內心感受什麼是“絕望”。

父親開貨車遭遇嚴重車禍,兒子遠在雲南服役不能回家

看到父親牛聯偉X光下斷裂成幾截的腿骨,遠在雲南服役的河南小夥牛衝,心都要碎了。

心酸!父親突遇車禍,鉅額治療費難倒遠在雲南的洛陽小夥

牛衝今年23歲,2017年應徵入伍,現在是一名在雲南省服役的武警戰士,他已經三年沒有回老家河南宜陽縣了。

入伍第三個年頭,如果沒有這次疫情,牛衝準備利用今年一個月的探親假,回家好好跟爸媽、妹妹團聚。疫情阻止了牛衝回家的腳步,4月1日晚上,他又接到父親牛聯偉因車禍住院的壞消息。

“在部隊,手機需要上交,我只有晚上半個小時看手機的時間。那天是因為正好有事,我打電話聯繫妹妹,她告訴我,媽媽在醫院,因為爸爸出了車禍。”

“爸爸出了車禍”,這句話像一記重錘,猛烈的給了牛衝一擊:“掛了電話,我頭都是懵的,爸爸近半年,做的是貨車司機的工作,我也在部隊開過貨車,我也知道,一旦出車禍會有多嚴重。自從知道爸爸當了貨車司機,每次通話我都是千叮嚀、萬囑咐他注意安全,可越怕什麼,越是來什麼。”

心酸!父親突遇車禍,鉅額治療費難倒遠在雲南的洛陽小夥

令牛衝更著急和愧疚的是,原本,父親牛聯偉在出事之後,還特意告訴家人。不要告訴兒子牛衝,他不想影響兒子在部隊的訓練。

“三年了,沒法回家,平常跟家人,只能通過視頻通話。”牛衝告訴河南商報記者,從小到大,他跟父母還有妹妹的感情一直很融洽:“爸媽對我總是報喜不報憂,家裡條件不好,生活壓力很大,但只要跟爸媽視頻,他們總是很樂觀地對我笑,告訴我家裡一切都好,讓我不要擔心,好好在部隊訓練、為國家效力。”

開貨車只為賺錢還債,感嘆命運不公卻從未放棄努力

牛衝的姑姑告訴河南商報記者,牛聯偉是在凌晨運送貨物的途中,在一個紅綠燈路口遭遇車禍:“我哥哥之所以這麼拼命跑車掙錢,是因為這些年間,他欠下了幾十萬的債務。”

“哥哥和嫂子沒有什麼文化,有了兩個孩子,夫妻倆一直在想辦法賺錢養家,改善一家的生活條件。疫情緩和後,他早早地跑去當地衛生所開了健康證明,就來到鄭州開貨車,每天最多幹十幾個小時,就是為了多賺點錢。”牛衝姑姑說道:“但是,我哥哥的努力沒有獲得什麼回報,他這一路非常不順,之前因為包工被騙,這些年陸陸續續欠下二十餘萬元。”

這次的車禍,如同雪上加霜。不僅導致牛聯偉右腿多處骨折,雙腿膝蓋粉碎性骨折,剛買才半年的貨車也幾近報廢。出過車禍的車賣不了多少錢,加上買車的貸款,又欠下近十萬元。

“有時我會覺得命運對我爸爸不公!”牛衝說:“說實話,家裡的情況一年比一年差,這幾年我雖然沒回家,但過年視頻,我能感受到家裡的環境和父母的變化。”

“我爸爸老的厲害,我常跟他開玩笑:‘爸爸,你看你頭髮都白那麼多,臉上皺紋也多啦!’我爸爸總也笑著說‘那有什麼辦法,人都是要老的呀!’”牛衝回憶著跟父母聊天的片段。

“可就算這些年,家裡光景越來越差,我爸爸一直都很樂觀,雖然我知道他心裡苦……”村子裡,不少有說閒話的人,牛衝想為父親鳴不平,可父親總是攔下:“他告訴我就算條件再差,也要爭口氣,再努力一把,賬總能還的清。”

父親牛聯偉有一個做法,讓牛衝一直佩服到現在:“他被包工騙了錢,給手底下工人的工資自然沒法給,但是我爸爸說,工人比他更不容易,他被騙了錢,也不能辜負了工人們。於是,他找身邊親戚朋友借錢,把工資給工人們墊上,剩下的他自己承擔。”

懂事兒子節衣縮食攢錢為父治病,鉅額治療費險些壓垮整個家庭

車禍發生後三天,牛聯偉轉入到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院。目前,他做完了第一次大手術,正在恢復。

“我哥哥現在才48歲,還算壯年,我們都想著,儘量能讓他恢復的好一些,儘快能再找個工作,還清債務。”牛衝的姑姑對河南商報記者說道。

牛衝說,上一年由義務兵轉為士官後,工資也漲了一些。在部隊基本每天都要訓練,他花不了多少錢,知道家裡條件不好,再加上在部隊的幾年成長,也懂事不少,他存下來近三萬元錢,都轉給了母親,為父親全力治療。

“雖然是杯水車薪,爸爸為我們操勞一生,我很痛苦,我沒有錢為他治病。”牛衝的聲音顯得低落。

牛衝覺得有些走投無路:“爸爸作為家裡頂樑柱,現在倒下了,媽媽原來在超市當理貨員,每月1500元的工資,後來因為爸爸開貨車、妹妹今年又要高考,就辭職回家照顧妹妹……”

突如其來的車禍,意味著這個家庭,至少一年失去生活來源。高達十五萬元的治療費、以及二十餘萬的外債,籠罩在整個家庭上空:“命運不公,想要壓垮我的家,但我們不想放棄。”牛衝的聲音裡透出頑強的生命力:“爸爸暫時倒下,我作為家裡的兒子,一定要堅強,我想帶著他們度過難關!”

如果您願意伸出援手,幫助身處絕境的牛衝一家,請與河南商報記者聯絡,聯繫電話:0371-86088666。

(編輯 張惟一 吉倩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