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諒生活的不完美,才會越來越好

原諒生活的不完美,才會越來越好

有句詞說:“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

沒有什麼事情是十全十美的,再好的人生都有坎坷和缺憾。

人只有懂得與不完美和解,才能越來越好。

正如季羨林大師所說:“不完美的人生才是真正的人生!”

1、原諒自己的不完美

法朗士說:“我能堅持我的不完美,它是我生命的本質。”

不完美是人生的常態,每個人都有需要面對的缺點。

正因如此,才讓每個人都獨一無二,讓我們的內心充滿追求完美的力量。

一個人要成長、成熟,就要懂得正視缺點,學會與不完美的自己和解。

有個年輕人,他從小的夢想,是成為一名電視節目主持人。

不幸的是,他的右手只有4個手指。

他的能力十分的突出,也具備一個電視節目主持人所需的條件。

可是每次電視臺的負責人面試,看到他有殘缺的手時,都回絕了他。

他沒有因此放棄,雖然自己不完美甚至不完整,但是他依舊相信自己能夠實現夢想。

原諒生活的不完美,才會越來越好

經過一年半的努力,他終於被一家電視臺錄用了。

在試鏡的時候,他按照電視臺的建議,戴著仿指手套主持節目。

可他覺得不真實也不自在,而且在節目中帶手套十分的突兀。

他很矛盾,如果讓公眾知道了會不會被嘲笑呢?

在正式主持節目時,他與不完美和解了,摘下了手套,以最自然的方式面對觀眾。

他真誠、自信、充滿魅力的主持風格受到了觀眾的熱烈歡迎。

他還收到觀眾的來信,信中肯定了他面對缺陷的坦率。

如果一個人深陷在自身的不完美中,就會看不清自己,會自卑,會不敢向前走。

卡耐基說:“人生是公平的,每個人都被分配的蘋果都被咬過一口,只是被咬的位置不同罷了。”

人生就是因為有這個“缺口”,才會有動力去努力完善自己,追求完美。

與自己的不完美和解,去看到未來的無限可能,去嘗試和挑戰人生的新高度。

原諒生活的不完美,才會越來越好

2、寬容他人的不完美

《漢書》 有說:“水至清則無魚,人至察則無徒。”

水太清了,魚都不敢在那裡生活,而人如果對別人太嚴格了,就會沒有同伴。

每個人都有缺點,只有懂得容忍對方的缺點、悅納對方,才能結交到好友。

有一個老人,已經七十歲了,可仍然孤身一人,隨著親人一個個逝去,未結婚的他成了孤身一人。

老人無論在年輕時還是年老時,條件都不錯,但卻找不到伴。

大家都覺得老人單身一輩子,是因為他自己不想結婚。

有次,旁人十分好奇便問了他這個問題,他的答案令人意外。

其實並不是他不想結婚,而是因為他一直在尋找一個看起來十分完美的女人

那人問他:“過了幾十年,你也去過那麼多地方,始終在尋找,難道你還不能找到一個完美的女人嗎?”

原諒生活的不完美,才會越來越好

這時候,老人非常悲傷地說:“也不是,有一次我遇見一個挺滿意的女人。”

那個發問者追問說:“那麼為什麼你們不結婚呢?”

老人傷心地說:“我當時也想結婚,可沒辦法呀!她當時也在尋找一個完美的男人。之後幾十年,就沒有遇到我覺得完美的女人了。”

老人想要完美的伴侶,無法去包容別人的缺點,因而錯過一個又一個人生伴侶,最後孤身到老。

馮夢龍說:“事不三思終有悔,人能百忍自無憂。”

寬容別人的不完美,會讓別人愉悅,自己也快樂;而苛求別人的完美,會讓別人痛苦,自己也難受。

山中樹林有高低,十個手指有長短。

人如果對他人的缺點耿耿於懷,就無法交出自己的真心。

只有懂包容他人的小缺點,將心比心看到他人的優點,才會有好的人緣。

寬容他人的不完美,誠心接納別人,待人如己,人際關係必然不會差。

原諒生活的不完美,才會越來越好

3、接受生活中的不完美

林語堂說:“人生不完美是常態,而圓滿則是非常態。如此理解人生,我們就會很快變得通達起來,苦惱和晦暗也會隨風而去。”

大部分人的生活,都沒有那麼的完美,更多是不完美的生活。

為了彌補這種遺憾,就需要與生活的不完美和解,然後努力地生活。

歐陽修四歲時,父親去世,家裡失去了頂樑柱後,家境逐步貧寒,後面淪落到了“房無一間,地無一壟”的地步。

孤兒寡母在這樣的境況下生活,困難是可想而知的,家裡更加沒錢供他讀書。

他的母親接受了現狀,但沒有因此與生活妥協,她堅信人窮志不能窮,靠自己辛勤勞動,把兒子養大。

歐陽修五六歲了,他母親就教他讀書識字,教他做人的道理。

沒錢買紙筆,就用蘆杆代替,把沙鋪在地上當紙,一筆一畫教歐陽修寫字,還教給他誦讀許多古人的篇章,讓他學習寫詩的方法。

他的母親用行為深深影響著他,他也接受了生活的不完美,選擇更加努力地生活。

年少的他,家裡沒有書可讀,他就到鄉里的讀書人家去借書來讀,有時進行抄寫。

很多時候還沒有抄完,就已經能夠背誦了,以至於白天黑夜廢寢忘食,只致力於學習。

他從小所寫的詩歌文章,就像大人寫的一樣有文采,後來他還開創了一代文風。

辛棄疾說:“人生不如意事,十常八九。”

生活,總有一些缺憾伴隨,但人可以通過自身的努力,去彌補那些缺憾。

很多時候,我們追尋的東西不一定屬於我們,希望的現實也不一定能實現,所以不必勉強自己力求完美。

接受生活中的不完美,放寬心態看待人或事,這樣你會發現,原來在不完美的生活中,我們依舊可以過得很好。

原諒生活的不完美,才會越來越好

列夫·托爾斯泰說:“人類的使命在於自強不息地追求完美。”

追求完美,是一種人生態度,而接受不完美,是一種人生高度。

人生,不求活得完美,但求活得實在。

與不完美和解,才能活出自我,悅納他人,好好生活。

以上圖文,貴在分享,如涉及版權問題,請隨時聯繫我們,謝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