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彥軍:為了那一抹心中的明麗

宋彥軍:為了那一抹心中的明麗

愛生活,愛時代。醉心於車水馬龍的都市罅隙之中,那浮動著的縷縷細香。馨香綿綿,巧笑倩兮;飛奔如鹿,美裳裁雲——究竟誰才是這個時代最具“眼球”效應的主角?作為畫家,人物畫家,工筆人物畫家,我別無選擇,脫口而出:瞧啊,她們!

宋彥軍:為了那一抹心中的明麗

宋彥軍 只有相思無盡處

主事國畫工筆人物畫創作有年,我的描繪對象多為都市麗人。繁華都市裡,街巷閭閻之間,那般飛動著的青春,那種奔湧著的生命活力,那一股股銀鈴般的歡笑,那一抹清冽而又明麗的美,都時時撞擊著我作為畫人的敏感胸次,令我心旌搖盪、浮想聯翩。她們是時尚生存的靚麗樣本,是新世紀不可或缺的形象代言人,正是因了她們的存在,鋼筋水泥的都市才多了七彩光暈,富含撩人情味。豈可不用手中畫筆,去淋漓盡致地表現她們!——我一次次厲聲提醒自己的內心。毫不誇張地說,這是我對她們——這個時代朝氣的蘊含者們、生命華彩的抒寫者們,所作出的鄭重承諾!為了這個目標,為了心中那一抹動人的明麗,我在畫案前頸腰累彎亦無少愧悔!

宋彥軍:為了那一抹心中的明麗

宋彥軍 都市麗影

儘管如今城邑繁華,世象多元,街頭巷尾“美眉”如雲,早已不復“靜女其姝,俟我於城隅”的時代,但在我的畫面上,還是要努力追尋一種朗逸真純的氛圍。在我看來,這種氛圍是詩性的,不特與豔冶無涉,反倒流溢著淡淡的梔子花香。藝術家的天職便是於錯綜交雜的紅塵百態中發現並提煉“真善美”的因子,進而用特有的藝術手法誇飾彰顯之,方以國畫家,無非個性心相之筆墨外示。尤其對於工筆人物畫而言,那種對青春歲月的由衷讚賞、對美麗生命的不倦歌吟、對時尚風致的細膩體察,都是我所要著重去描繪與表達的。

宋彥軍:為了那一抹心中的明麗

宋彥軍 早班車

將繁華都市中的時尚女性納入毫端,看似輕鬆瀟灑,而事實上,無論就造型、筆墨還是設色等諸方面而言,或許都有著意筆創作所體味不到的艱辛。具體說來,畫面要嚴謹而又不乏生動,縱筆施墨要細膩熟稔,整體上還要烘托出蓬勃、清新、淡雅、沖和的生活氣息與時代特色。尤其在探索水墨層次肌理的豐富表現力方面,須儘可能展示“墨分五色,以墨代彩”的藝術魅力。說實話,這樣的標準,對任何一個工筆人物畫家來說,都不是容易達到的。小子不才,願戮力以求。

宋彥軍:為了那一抹心中的明麗

宋彥軍 寄春來

在工筆人物畫創作這條漫漫長途上,我曾經深受何家英、蔣採萍等師長藝術風規的浸染。選用工筆淡彩手法表現都市青年女性,是我的主路子。所不同的是,相對於業界師長及同道而言,我的畫面題材更狹義而集中,人物形象更單純而華彩,筆墨技法也在一種不無隱忍的狀態下施行,從而竭力使畫面整體有著更其鮮亮的時代感與年齡規定性。在我看來,這或許就是自己近年來在工筆人物畫創作上能取得一點點成績的奧窔所在。

宋彥軍:為了那一抹心中的明麗

宋彥軍 麗質仙娥生月殿

創作之餘,我喜讀畫史畫論,試圖以前賢的創作心得,來指導自己的藝術實踐;最重要的是,我同時用自己在一線創作過程中所辛苦積累的些略經驗,去驗證古人觀點。如此比對汲探,一似良師益友晤對於雪夜青燈,那種深湛的交流與紮實的提高以及由之所產生的新奇藝術效果,也許是那些只曉得閉門揮毫者所無由夢見的。中國美術史上,傳統工筆人物畫家有文人學士與民間畫工之別。文人畫風格淡雅、設色清麗,饒溫婉之致,比如周昉、李公麟、武宗元等人的作品;而民間匠作所為,則往往筆憨色釅、端重樸豪,多寄跡於寺觀窟壁之上。歷史發展到近現代,工筆人物畫有了革命性創變,取法範圍大大拓寬,全球視野業已形成,創作題材及觀念手法更是異彩紛呈。這就要求活在當下的畫家如我,必須絲毫含糊不得地緊跟著作“守常達變”的充分準備。

宋彥軍:為了那一抹心中的明麗

宋彥軍 秋聲

在對古今中外的工筆人物境況作一統觀之後,我將自己的鼓點主要擊打在“造型”與“筆墨”兩方面。於前者,我下大力氣提高寫生對象及主觀造型的能力,竭力用“書寫性”線條塑造形體,並站在全局高度審慎處理好線條之間縱橫交錯的細微關係,求取寓勁韌於爽潤的精嚴效果;此外,我將更多心力放在對筆墨肌理效果的營造之上,不意竟獲得了業內人士多所謬賞。可能是個性原因所致,我不喜濃墨重彩,嚮往素雅淡逸,尤其迷戀那種牡丹花開般的水墨漸次鋪衍的層次感。那種優雅、含蓄得令人心疼的彩墨境界,令人陶醉其中不能自拔。如何迫近或實現此種境界?我的辦法是,以黑、白、灰為畫面主色調,依靠“秘法”皴點及水墨配比,表達虛實、濃淡、燥潤、冷暖等微妙對比關係,從而謀求一種似有若無的視覺色差。茲般操作手法,對我個人的工筆人物畫創作而言,不僅是適用的,甚至是必須的。

宋彥軍:為了那一抹心中的明麗

宋彥軍 依紅醉濃露

我喜好繪畫根由天性、肇自髫齡,及長,興味愈濃,素描、速寫、水粉、水彩靡不力之。回首那些負笈學藝的日日夜夜,用“朝勤夕惕”來形容我的痴迷與飢渴狀態,也許並不過分。瘋狂地練、不分晝夜地畫,把自己往某種極致狀態上逼,總算天不我負,打下了還算堅實的造型底子。美院數年深造,國畫技藝同步推進,結合自己穩靜沉實的性情,主事工筆人物洵為不二之選。在創作過程中,我對墨色濃淡、乾溼、虛實、起伏、蓄放、冷暖等細若毫芒的微妙變態有著非比尋常的敏感,我極力捕捉並操控它們,不容它們一閃而逝。我相信,單以不同墨色的交疊對比,即能予人以彩墨相生之感。

宋彥軍:為了那一抹心中的明麗

宋彥軍 閒尋舊蹤

此外,儘量避免多用色、用濃色,戮力於春蠶齧桑、簷雨鑿石般的墨線密織,累而塊,而面,步步為營,勢若燎原,以墨代色,墨分五色,是我的基本手法。如是創作規程,對畫家的理性、耐性、觸覺靈敏度、細節深入度以及宏觀掌控能力,都有著極為苛刻的要求,蟻穴之失,輒致潰全堤。不怕諸位方家見笑,每當臨紙吮毫之際,我都凝念不釋、深陷不起,想來,那種神與物忘的創作之態,定然如一張繃緊的弓弦。

宋彥軍:為了那一抹心中的明麗

宋彥軍 碧水連天

嘔心之作,表現出來的卻完全是輕盈淡雅的觀感,這是我在創作上一種心嚮往之的效果。斯正表明了藝術的終極功用以及從藝者的寂寞與充實。我個人的日常狀態,是被起稿、肌理、水分、渲染、罩色等概念擠佔瓜分著的,工筆畫就是這樣,一次經意的創作,差似瀚海遠足。唐符載之觀張員外畫松石序有云:“意冥玄化,而物在靈府,不在耳目。故得於心,應於手,孤姿絕狀,觸豪而出,氣交衝漠,與神為徒。”竊願自己今後在整體上能夠再“寫意”那麼一點,讓隱忍著的線條的力再奔放一些,定然會有新境別開。

宋彥軍:為了那一抹心中的明麗

宋彥軍春如舊

以上是我的一點“王婆賣瓜”式的喃喃自語,不成體統,徒惹識者哂笑而已。不過,再怎麼巧舌如簧,都不如自己埋首躬行來得踏實而愉悅。藝海無涯,關山路遠,為了那一抹心中亙古的明麗與詩情,我願“雞聲茅店月,人跡板橋霜”,再次悄然啟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