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價下跌,三桶油高層連夜開會,聲稱迎來至暗時刻

有車的朋友可能發現了,最近加油站的油降了不少,在中石油中石化92的一般是5.5左右,進入2020年下調了3次。不過國際原油的下降幅度卻更大,從2019年底到現在幾近腰斬,和國外比,我們這個油價下降的幅度就太保守了,曾經有網友調侃說,國外漲我們漲是國際化,別人跌我們不跌是走中國特色。老百姓好不容易看到油價下降,享受點實惠,3大石油公司高層就連夜開會,集體發聲,油價至暗時刻到來,生產經營受到前所未有衝擊。

油價下跌,三桶油高層連夜開會,聲稱迎來至暗時刻


但是在中國石油網上海有另外一條新聞,2005年發的,叫中國如何抵禦高油價的衝擊?怎麼高油價,低油價對我們都是衝擊呢?我們的石油到底是怎麼定價的?為什麼不能跟著國際油價走呢?和其他國家比到底是低還是高?今天我們就帶著這些問題,對我國的石油問題做一個全面的梳理。

首先說一下原油的國際格局

現貨市場

從全球的視角來看石油的供給方主要是三個市場分別是美國,沙特和俄羅斯。沙特,不用說了,大家都知道,天然條件比較好,成本比較低,成本大概只要7.5美元一桶,美國是先天不足,但是完全靠科技扛著,開發的是頁岩油,成本價在40美元一桶,俄羅斯成本25美元一桶。進口國家中國是最大的市場,印度日本歐洲也是用油大戶。這是現貨原油市場,

此外還有原油期貨市場

在第2次世界大戰之前,石油沒有現在這麼重要,因為當時沒有那麼多機器,需求量沒這麼大,因此價格也比較平穩。後來1960年石油輸出國組織歐佩克成立了,並且在70年代以石油為武器和美國以色列打了一場戰爭,直接導致了西方國家經濟衰退。大家突然間意識到石油的重要性。美國的金融天才就上場了,萬物皆可期貨。把石油包裝成了金融產品,可以像股票一樣買賣。於是這個石油的定價權就從產油國的手裡到了玩金融的歐美人手裡。現在國際上的主要原油期貨同樣有三家,分別是美國的WTI,歐洲的布倫特原油以及阿曼原油,主要前兩者為主。我們談到原油的價格,一定要把期貨和現貨分開,這兩個是不一樣的。

油價下跌,三桶油高層連夜開會,聲稱迎來至暗時刻


再說一下國內石油市場的格局

1.總的來說可以分為國有和民營

國字號的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民營的數量就非常多了,2019排名前三的是恆力集團,新疆廣匯,浙江恆逸,營收都在千億以上。我們石油的來源分為進口和國產。2020年每天的石油消耗是1482萬桶,根據海關數據1到2月份我們進口石油8608萬噸,摺合每天1051萬桶,也就是說70.9%的石油消耗都是靠進口的。因此國際石油的價格走勢對我們影響非常大。

進口來源上看15%來自俄羅斯,40%來自中東地區,16%來自非洲以及11%來自南美洲。石油進口對於國營企業是沒有限制的,對於非國營實行的是進口配額制度,由商務部向符合條件的民營企業下發,今年一共下發了15771萬噸的配額,這部分配額一般是民營企業拉到自己的煉油廠去了,煉出來的油也供給了民營加油站。因此我們可以看到每次石油價格變動,民營加油站是反應最快的,因為他和國際油價的聯繫更緊密。

2.石油經濟利益之外還有戰略儲備意義

但是對於國營的三桶油,就不是麵粉便宜了,麵包就要降價這麼簡單了。很多的商品進口的一般會比國產的貴一些,但是石油並不是這樣。我們每桶石油的成本在50美元左右,而最近的國際油價才20美元。如果只講經濟利益的話,我們就可以停掉國產石油,全部進口了。但是我們明顯不能這麼做,也沒有那個國家敢這麼做,因為石油是國家戰略儲備。

油價下跌,三桶油高層連夜開會,聲稱迎來至暗時刻


3.三桶油的全產業鏈板塊間是此消彼長的

那麼,保持一定的國產石油就成為我們油價調控的掣肘因素。三桶油是典型的全產業鏈巨頭,從勘探開發到成品油銷售一條龍,具體來說,上游主營業務是原油的勘探和開採,中游是石油的儲運冶煉和化工,下游是銷售。先說說上游勘探與開發,這部分非國營原油企業參與度比較低,成本太高了,更重要的是還不一定賺錢。

4.原油開採條件極差

我國的石油儲量是全世界13位,這和我們國土面積和人口是不匹配的,其次在油田的品相上我們也比較差,像中東產油國都是海相沉積,我們是陸相沉積,陸相沉積在構造上以碎屑岩為主,橫切面上非常不均勻,舉個例子來講海相沉積是三明治的話,陸相沉積就是餡餅。我們國家的油田本來數量就不多,加上陸相沉積的影響導致出油量和開採難度成本都非常高,世界上最大的加瓦爾油田位於沙特,探明儲量達107.4億噸,年產量高達2.8億噸,我們產量最高的長慶油田每年產量是2416萬噸,量級上看差了10倍,並且勘探區域達到了37萬平方公里,跨越陝甘寧內蒙古山西五個省,打了幾萬口井,而且我們的鑽井是非常深的,中東國家有些油田打個幾百米就能往外噴油,而我們開採時還要注水,注聚合物。這樣採取出的油價格自然是非常高的。

關於中石油和中石化許多人都有個錯覺:覺得中石油的業務是以油田為主的,中石化的業務是以煉化和銷售為主的,1998年,兩兄弟分家的時候,確實是這麼分的,中石油帶走了中國最好的油田,中石化拿走了中國最好的煉廠以及遍佈全國的加油站。但是現在已經不是這樣了,兩家都有油田,而煉油和化工在中石油的業務比重也很大了,已經超過8668億,是公司非常重要的核心業務之一。

油價下跌,三桶油高層連夜開會,聲稱迎來至暗時刻


我們國內的油價到底貴不貴?以及為什麼貴?

1.三桶油的本身盈利能力

關於兩桶油,很多人都詬病油價貴,服務差,關鍵這麼好的條件還天天喊虧損,中石油更是讓老股民傷透了心啊,從07年上市的48.6,到現在的4.45,堅持不懈的跌了十幾年。

從銷售端看。以中石油為例,2019年報顯示,營收2.52萬億,比工行的7760億的3倍多,淨利潤卻只有456億,是工行3133億1/7.當然了不能和銀行比利潤率,但是營業收入這麼高,淨利潤卻只有幾百億,足以說明營業成本有多高。中石油有22365座加油站,單站加油量10.55噸,按淨利潤算的話一個加油站一年收入才203萬,一天5586元。相信這個數字會出乎很多人的意料,人來人往的加油站一天只賺五千多塊,而且這還是把所有利潤歸到銷售端的情況,事實上,中石油是在內部分成了勘探與生產,煉油化工和銷售3個版塊。但是這樣分板塊經營收益數據沒有太大意義只是公司內部的收益分成,說到底就是一家三兄弟分賬的問題。

2.發改委的價格調控機制

三桶油雖然在我國是絕對的市場主導,但是要具體到石油定價,還必須提到一個機構,發改委。國內油價多少,並不完全市場說了算,發改委需要調控。具體的辦法是,十個工作日進行一次調整,設置調控上下限,只有每桶在40-130美元之間,國內成品油價才會正常調整,今年油價降這麼多,我們已經有4次沒有調整了。所以這也導致很多人抱怨,國際油價都跌成這樣了,為什麼我們的油價還不降呢?其實和19年比我們的油價下降了,只是幅度沒這麼大,19年92均價是6.7,現在是5.5.

油價下跌,三桶油高層連夜開會,聲稱迎來至暗時刻


3.對比美國和日本油價

為了驗證我們油價是便宜還是貴,找兩個國家對比一下,美國和日本。

美國能源署統計顯示,2019年美國汽油平均價格為每加侖2.60美元,換算成人民幣差不多5元,同期中國的油價是6.7元人民幣,我們比美國貴了34%,而現在國際油價降低之後美國降了我們沒降,差距就更大了。所以和美國比中國的油價偏高這是個不爭的事實,但是由於面臨的國際環境不一樣,我們和美國比會有失偏頗,美國是全球霸主,在世界各地包括中東產油國駐紮的有軍隊,原油進口渠道非常多,因此美國的石油價格更市場化,2012年美國油價貴的時候3.64美元一加侖,現在1美元都不到。價格幾倍波動這種風險,我們是承受不了的。其次,美國掌握著石油的結算貨幣,美元。我們想到國際市場買石油是需要有美元儲備的,這一點也沒優勢,容易被卡脖子。那日本呢?日本最新的油價是1.27美元一升,換算成人民幣要8.5元,比我們還貴不少,韓國和西歐不少國家也是比我們貴的,但是收入上我們是有差距的。在全世界油價排名上,從低到高160個國家和地區,我們是68名,這個數字還是很不錯的,畢竟要保證我們這麼大的消費,又要保證國家戰略,政府還是很難的。

4.一桶油半桶

但是這也不能說明我們的價格就沒有下降空間了,最大的一個頭就是稅。

說到這,兩桶油又要委屈巴巴了,中石油甚至自己在官微發了一篇文章,中石油揭秘中國油價為什麼比美國貴,我們的油要收多少稅呢?26.81%的消費稅、14.53%的增值稅、其他的城市建設稅,教育附加費等加起來48.05%,最後你加一升油中石油只能拿3.48元。那有人說了別的國家也有稅,沒錯,美國加油也要收聯邦稅和州稅,一般在20%左右,日本的石油稅比中國還高,超過了50%,所以日本的油比中國貴這麼多,也就是說說這塊對油價影響還是很大的,但是這個稅並不是政府亂收的,而是調控價格的手段。除此之外,國企效率低下,外行領導內行導致工程浪費,以及國有石油企業歷史包袱問題也是比較大的。篇幅有限就不再介紹了。

油價下跌,三桶油高層連夜開會,聲稱迎來至暗時刻

穩字當頭,低油價高油價對我們都不利

為什麼油價高了低了對我們都不好呢?對中石油和中石化來說,利潤最大的是兩大板塊,煉油與化工、勘探與生產兩大業務。但是這兩大板塊是對立的,油價低時,進口成本低有利於煉油與化工業務,但是上游的勘探和開採就是虧損狀態,高油價時有利於勘探與生產業務,我們國內的油可以賣個好價錢,但是進口成本就高了,這兩者就無法兼得,但總體來說高油價對三桶油會更為有利。有人說現在低油價對我們社會生產是有很大好處的,短期的確是這樣,但是油價不可能一直都這麼低。短期的低油價會對我們產生兩個不好的影響,第一,擠壓國產原油的空間,導致上游企業和部分民營石油企業破產。第二,導致社會盲目投資造成浪費,石油的低成本短期對社會生產和投資是利好的,但是油價低位時間短,而社會投資週期長,一旦低油價不再,很多項目都得死。

其實無論是價格調控機制還是兩桶油發展全產業鏈,我國政府石油定價策略圍繞的無非一個字,穩,這個字雖然看著簡單,但是看看國際環境,就會知道多麼的不容易。

我們中國目前處於快速發展的上升期,這種機會回眸看看過去幾千年的歷史,也只有那麼幾次,我們有幸生活在這樣的年代,中國這輛列車要想繼續奔跑,一個零件都不能壞,但是技術成熟了之後,國企效率低下這個問題是亟待解決的,其實,也不止石油一個行業,隨著我們允諾的開放條件,銀行、電信、原油、都要迎來外資企業的競爭,這些行業躺著賺錢的日子早該結束了,必須起來走一走,甚至跑起來,甩甩一身的肥肉,才能不被市場淘汰,也能給我們一個足夠健康的市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