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經典之《國富論》(第二十四天)

品經典,享幸福。

每天讀經典,日進一點點。

《國富論》作者亞當斯密(1723—1790),英國經濟學家和哲學家。斯密是英國古典經濟學體系的創立者、舉世公認的現代經濟學之父。該著作出版距今已有二百多年,當屬經典之列。

品經典之《國富論》(第二十四天)

1.文中提到“生產人類糧食的地租,支配著其他大部分耕地的地租。任何特殊產物所提供的地租,不會長久低於大部分耕地的地租,因為那土地定會立即改為他用;要是任何特殊產物所提供的地租,通常高於大部分耕地的地租,那是因為適合於這產物的土地過少,不能供應其有效需求”

所得:房價持續走高,與建設用地供應不足有直接關係。另外,房產的特殊在於固定性,無法流動,所以優質區域的房價一定是持續堅挺,還是供小於求。

2.文中提到“稻田所產的食物量,比麥田所產的大得多。據說,稻田每畝,普通每年收穫二次,每次三十蒲式耳到六十蒲式耳。雖然耕種稻田,通常需要更多的勞動,但其生產量,除了維持,除了維持勞動以外,還有更多的剩餘。因此,在以米為普通愛好的食物,而耕作者主要也是靠米維持生活的產米國家,地主從這更大的剩餘所得的,比產麥國地主所得的多”。

所得:同樣的勞動,不一樣的產出。除了多勞多得的觀念,更重要的是選擇耕種”稻田”還是耕種“麥田”。選擇不同的城市,選擇不同的行業,同樣的勞動,會有不同的結果,選擇很重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