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 乾隆御筆《葛覃遺意》匾額,中庸渾厚

清 乾隆御筆《葛覃遺意》匾額,中庸渾厚

清 乾隆御筆葛覃遺意匾額

作品鑑賞

清高宗愛新覺羅·弘曆,清朝第六位皇帝,定都北京後第四位皇帝。年號乾隆,寓意“天道昌隆”。25歲登基,在位六十年,退位後當了三年太上皇,實際掌握最高權力長達六十三年零四個月,是中國歷史上執政時間最長、年壽最高的皇帝。


微拍堂

珍品天然牛角大毛筆


一粒米應知農夫苦 半縷絲更念蠶婦難

—閒話乾隆御筆《葛覃遺意》匾額

晉甫

我國是一個古老的農業大國,人們吃飯穿衣都要依賴於農作物,所以,自從先民們學會了耕織以後,便向神農、嫘祖—大自然的象徵—祭祀、乞求以獲得好的收成。歷代統治者們,更要帶頭制定與農業相關的禮制,如祈谷、祈雨、先農、先蠶等禮。明、清兩代興建並不斷完善的北京著名的“九壇八廟”中的9個祭壇,基本上都是關乎天地自然的,尤其是祈谷、先農、先蠶和社稷等壇則是直接祭拜土地、穀神、農耕和蠶桑的場所。每年初春,皇帝要率領諸大臣們到先農壇去祀神農,並且親身躬耕,行藉田禮。而在每年暮春的時節,皇后則帶著妃嬪等宮人們,赴先蠶壇舉行六拜三跪三叩禮。

清代,先蠶壇晚建於先農壇。其始建於乾隆七年(公元1742年)七月。當時,大學士鄂爾泰上疏指出:天子親耕、皇后親蠶乃古制,並提出了設立先蠶壇的問題。八月,內務府大臣海望奏請:建先蠶壇的設計方案。他根據先秦周禮“詔後率內外命婦蠶於北郊”的說法,以及漢、魏、六朝、陏、唐、宋、明等各朝代築壇的情況,“詳加酌量,援古制以為程,據地形而相度”,提出了在北海公園內東北角的原明代雷霆洪應殿舊址上,建築一個包括宮門、親蠶門、親蠶殿、配殿、浴蠶池、觀蠶臺、親蠶臺、蠶神殿、井亭、牲亭、社廚、神庫、蠶署、蠶所、浴蠶河等等工程,總建築面積為1520.5平方米的先蠶壇的方案。

微拍堂

珍品天然牛角大毛筆

乾隆皇帝對此規劃完全批准,當即動工,歷經一年的時間,於乾隆八年(1743)全部建成。《欽定四庫全書—欽定日下舊聞考》卷二十八[國朝宮室]中記載:先蠶壇,乾隆七年建,垣周百六十丈,南面稍西,正門三楹,左右門各一,入門為壇,一成方四丈,高四尺,階四出,各十級,三面皆樹桑柘,西北為瘞坎(圖一)。另據該年11月21日奏銷檔記載,整個壇區建設,共花費白銀7萬4千1百27兩7錢2分2釐。

清 乾隆御筆《葛覃遺意》匾額,中庸渾厚

清 乾隆御筆葛覃遺意匾額 局部

先蠶壇自建成後,經道光、同治、宣統以至民國各個時期,都曾經實施過大小不同程度的修繕工程。最後,直到1949年4月,經北京市公用局軍管會批准,將先蠶壇全部房屋,撥給“北京實驗託兒所”( 即今北海幼兒園之前身)使用。根據《北海•景山公園志》記載:北京實驗託兒所進駐後對蠶壇院內進行了修葺和改造,即對原有古建築除蠶署外均進行了修繕,並拆除先蠶臺和採桑臺,填平浴蠶池。在先蠶臺舊址,即親蠶門西側,添建做廚房用的平房和兒童教室、活動室、禮堂、辦公室及鍋爐房等,在採桑臺舊址即親蠶門南,開闢為兒童活動場。

微拍堂

雀蒜頭毛筆5支合拍

《欽定日下舊聞考》中又載:壇東為觀桑臺,臺前為桑園,臺後為親蠶門,入門為親蠶殿。……親蠶殿內恭懸皇上御書額曰:葛覃遺意(圖二)。這個匾額,明確告訴世人:皇家遵守古制、並且有效仿像“葛覃”詩中遺留下來的古風的意思,務本稼穡,重視農桑。

“葛覃”一詞,是我國最早的一部詩歌總集—《詩經》中開頭的第二篇的篇名。葛,是一種豆科植物,全身都是寶:嫩的莖葉是我國南方一些地區人們經常食用的蔬菜;肥大的塊根可供藥用,莖可編籃,莖皮纖維可以織成葛布,俗稱夏布,做繩可以編鞋,稱為“葛屨”。

《葛覃》詩云:

葛之覃兮,施於中谷,維葉萋萋。

黃鳥于飛,集於灌木,其鳴喈喈。

葛之覃兮,施於中谷,維葉莫莫。

是刈是濩,為絺為綌,服之無斁。

言告師氏,言告言歸。

薄汙我私,薄浣我衣。

害浣害否?歸寧父母。

微拍堂

雀蒜頭毛筆5支合拍

第一首是借自然景物起興,描繪山谷中生長的葛藤樹葉茂盛,黃鶯在這裡飛鳴棲息。第二首是敘述采葛、煮葛、織布、製衣等工作情形。第三道點明主題:寫幹完活的婦女,告訴管家,換洗脫衣服,要回家去看望父母的喜悅心情。乾隆皇帝把這篇詩的本旨,題寫在先壇殿內,就是要皇后以母儀天下的身份,親臨蠶桑,化育臣民,提倡男耕女織、和諧、幸福的生活方式。

為了進一步闡明這一主旨,他又配寫了一副對聯,掛於匾額下面左右兩邊。上聯是:“視履六宮基化本”;“履”是禮的意思,因為“禮可以履行也”,“視履”就是觀察其行為的意思。“六宮”是說皇帝有一正寢(宮)和五燕寢(宮),合稱為六宮。起初,曾為皇后的代稱,之後則泛指所有的后妃。這句聯語大意是說,基於“與民教學,導以化本,而納以仁軌”的教化之本的目的,而使后妃們以實際行動給全國的子民做出表率。

下聯是“授衣萬國佐皇猷”。

“授衣”一詞,也是出自《詩經》。其《豳風•七月》的詩句:“七月流火,九月授衣”。意為準備製做寒衣。“皇猷”是指皇帝的謀略或教化。全句是說:給天下的百姓準備衣服,是輔佐皇帝共謀大業的舉措。


清 乾隆御筆《葛覃遺意》匾額,中庸渾厚


清 乾隆御筆葛覃遺意匾額 局部

微拍堂

雀蒜頭毛筆5支合拍

乾隆,是我國清朝第四代皇帝愛新覺羅•弘曆的年號。他生於康熙五十年(公元1711年),卒於嘉慶四年(公元1899年),享年89歲。執政整60年,另外還坐了3年太上皇。諡號純皇帝,廟號高宗,死後葬於清東陵的裕陵。

乾隆時代,正是經歷了康、雍兩個皇帝的治理,社會逐漸安定,經濟也慢慢復甦,也就是所謂的“雍乾盛世”。在他登基之後,除了繼續實行殘酷的文化專制、迭興文字獄以外,還對一些文人士子籠絡利誘,提倡詩、文、書、畫,藉以標榜他的“文治武功”。當然,他本人也篤好此道,據說他在位期間,就作了將近4萬首詩。他喜好遊覽,每到一處便題詞、賦詩,也是個出了名的風流皇帝,民間關於他的傳說很多,尤其是近年電視劇的“戲說”風行,使乾隆這個名字更是家喻戶曉、婦孺皆知了。他還選派了一個由160餘名學者組成的班子,編輯了我國最大的一部叢書—《四庫全書》;他還不惜重金,大量從民間聚斂歷代名人書跡、繪畫,甚至留下了真假莫辨、至死不悟的笑柄;他將王羲之的《快雪時晴帖》、王獻之的《中秋帖》和王珣的《伯遠帖》貯於他的書齋,顏其額曰“三希堂”,並將所有的名人法書選刻成《三希堂法帖》、將所有的名畫都著錄於《石渠寶笈》……總之,客觀上,他還是做了一些有益於文化發展的事情。

微拍堂

雀蒜頭毛筆5支合拍

乾隆的字是學習趙孟頫的,由於社會地位、文化素養、基本功力、個人性格以及審美趣味等不同,因此他的字,只有趙字的柔美、嫵媚而無趙字的勁健、遒麗。然而卻有不激不勵,不燥不火,在恬靜、安詳的氣氛中,顯露出一種居高自負的神情。特別是寫在先蠶殿裡的榜書鉅額,莊嚴肅穆,極有廟堂氣概。

在封建時代,皇帝的字是根本不會流落到民間來的。有時,皇帝高了興,寫一個“福”字,賞賜給某個寵臣,已屬罕見之事。他們得到之後,如獲至寶,拿回家去,供奉在佛龕裡,藉以光宗耀祖,不是一般人都能見得到的。《葛覃遺意》這塊匾自乾隆皇帝題寫之後200多年的時間裡,經歷了無數次動亂,其間,究竟經何人之手、於何時從原地流出,已經無跡可尋。不過,今天有幸自外域迴歸故土,使我們能近距離一睹這樣一幅皇帝的御筆大匾,也是相當不容易的事了。它極有可能為文物、園林部門所關注,或在恢復先蠶壇之時,重懸本位,那可真是得其所哉了。


微拍堂

雀蒜頭毛筆5支合拍


- end -

—版權聲明—

文章來自網絡,版權歸原創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