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州機場迎來通航23年高光時刻:國際貨運量比肩北上廣深

河南商報記者 陳詩昂/文 記者 劉鴻翔/圖

時代的一粒塵埃,也落到了交通行業。

在這個疫情最嚴重時幾乎被按下終止鍵的行業,航空貨運從始至終都在滿負荷運營。鄭州機場一家國際貨代公司的出口貨量同比增長3倍,增量全部為防疫物資,最多一天出口100多噸。運費暴漲之下,航班仍是一艙難求。

【出口比去年同期漲3倍】

4月27日,鄭州機場國際/地區進出港航班多達45個,清一色的貨航。5天之前,這一數字曾突破60個,為1997年通航以來之最。

如此頻密的貨航進出港,是以前無法想象的。“進口與去年同期持平略弱,出口增長了3倍左右,增量幾乎全是防疫物資。”這種變化,直觀地投映在鄭州邦達天原供應鏈管理公司的業績上。這家以生鮮業務聞名鄭州機場的公司,佔據市場份額的八九成。疫情之下,其國際貨運代理(攬貨、訂艙、中轉、報關等)業務板塊增勢甚猛。

2月底時,國內疫情防控形勢嚴峻,生鮮業務沒有開展,當時邦達天原總經理郭黎民的主要精力是通過國外分公司籌集防疫物資,並幫助國外機構、團體將贈予中國的防疫物資運回。那時候客航未停,國外機場出港能力有限,無論是採購還是組織運力,都要更難些。

3月初,國內外疫情形勢反轉,依託鄭州機場出色的貨運保障能力,他源源不斷地將防疫物資運往疫情嚴重國家。

“最開始是韓國,繼而是日本,之後迅速轉向歐洲的意大利、西班牙等國,現在又開始到巴西。”做進出口生意,貨物以票計,過去,郭黎民操作的貨物一票常在三五噸,疫情發生以來一票貨最多有五六十噸。最多一天,郭黎民出口了100多噸防疫物資。

鄭州機場迎來通航23年高光時刻:國際貨運量比肩北上廣深

【一手交錢,一手給艙】

“你今日訂艙的話,貨物出港要排到10天之後。”郭黎民說。

鄭州機場數據顯示,3月至4月中旬,機場國際主體貨站和國際三號貨站進出車輛共計12565輛,同比增長446%。一名貨站工作人員介紹,由於多個貨站持續處於“爆倉”狀態,機場各貨站周邊貨車一度出現擁堵。

4月29日上午,鄭州機場西貨運區國際主體貨站內,只見叉車來回穿梭,約3萬平方米的庫區幾乎被方紙箱填滿,從外包裝能看出來,多是產自河南、安徽、湖北等地的口罩。

防疫物資出口大增的背面,是貨機艙位緊缺,運價飛漲。“現在不是一罩難求,而是一艙難求。所以航空公司紛紛‘客改貨’,拉貨比拉人還賺錢。”郭黎民說,以人民幣算,過去2個多月時間,防疫物資單公斤運價最高漲至100多元。去年同期,鄭州至歐洲單公斤運價為10~12元,美線不到20元,眼下歐線基本在60~80元,美線漲至80~100元。

不只是運價高,價格變化也快。“客戶打來電話,我會直接跟他說,不要談價格,交錢就能把艙位鎖定,就有位置飛,不交錢沒用。甚至相隔5分鐘再打過來電話,又是另一個價格。”這是郭黎民所經歷過的。

【鄭州與北上廣深並列】

數據顯示,從3月至4月中旬,每天都有上千噸國際上急需的防疫物資從鄭州機場空運出境

寰宇通達(北京)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於2015年進入鄭州,進場開展業務,本月這家公司多次使用全球第二大貨機安-124運送防疫物資。上一次安-124貨機落地鄭州,還是多年前的事情。

“它差不多是1.3個波音747貨機的運量,達到125~150噸。”寰宇通達公司總經理段國強告訴河南商報記者,3月份至今已從鄭州飛出15架次航班,其中包括6架次安-124,共出口防疫物資約1000噸,換算成口罩應在1億隻。

全貨機之外,為緊急搶運國際上急需的防疫物資,有越來越多大型客機臨時“客改貨”直飛鄭州。

鄭州機場海關數據顯示,疫情以來,共驗放進出境防疫物資2300批次,涉及近70個國家和地區。

國家發改委相關負責人近期在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新聞發佈會上介紹,北京、上海、廣州、深圳、鄭州五大機場的國際貨運量集中了全國國際貨運量的90%,

首次將鄭州機場同北京、上海、廣州、深圳進行並列,肯定了鄭州機場在國際貨運上的地位和影響力。

鄭州機場迎來通航23年高光時刻:國際貨運量比肩北上廣深

這是鄭州機場通航23年來的高光時刻。在這次大考中,鄭州機場無疑已經成為我國中部地區空運防疫物資的國際出港大通道。

【鄭州機場高光的背後】

北上廣深鄭,這種並列放在以前是不可想象的。

對於鄭州機場疫情之下的高光時刻,段國強認為,鄭州位於中原,無論是來自湖北、安徽,還是浙江、廣東、東北等地的防疫物資,通過陸運36小時都能集中到這兒。

鄭州機場迎來通航23年高光時刻:國際貨運量比肩北上廣深

距離防疫物資生產地近,是鄭州機場成為國際防疫物資出港大通道的原因之一,而之所以鄭州能成為中國防疫物資中轉集散地的原因,段國強認為,最為重要的原因是鄭州機場貨航運力大、服務好。

郭黎民也表達了此類觀點。他說,在國內疫情發展時期,由於武漢機場關閉,到漢防疫物資多由鄭州分撥。其先決條件是,鄭州是中國比較大的全貨機機場,它自然而然地會肩負起防疫物資進出港大通道的重任。

對於疫情期間的突出表現,河南省機場集團貨運公司董事長常曉濤認為,這與鄭州機場的發展戰略緊密相關,多年努力,鄭州已經成為國際貨運大通道,在疫情時期大家自然而然地會想到鄭州。

此外,他還提到,基於鄭州機場的保障能力和服務水平,更多航司、貨代公司願意把貨放到鄭州。同時,鄭州擁有空中絲綢之路區位、樞紐優勢,在全球的貨運航點分佈比較均勻,這也是其中一個因素。

風口之下,高歌猛進。

但這陣風能給鄭州機場留下什麼?在後疫情時代,鄭州機場又該如何發力?

【提速:近兩個月,國際和地區貨運量增長35.6%】

據統計,3月份,鄭州機場單月貨郵吞吐量增速名列全行業第2位。截至4月26日,全貨機總量同比增長13.90%,國際和地區貨郵吞吐量累計同比增長12.38%,全貨機、國際和地區貨運量均實現兩位數增長。

疫情期間,國內外航司和貨代紛紛新開、增開直飛鄭州的航班,共新增12家國際航空公司、10個國際通航點。

今年2月底至4月底,鄭州機場完成的國際和地區貨郵吞吐量同比增長了35.6%,保障國際全貨機數量634班,同比增長77%,創下歷史最高水平。

鄭州機場迎來通航23年高光時刻:國際貨運量比肩北上廣深

其中,3月份出口郵件同比增長67%,保障超規超長貨物包機近40架次。

【策略:推出免費進口艙位等】

“疫情終究會被控制,防疫物資出口(支撐機場貨郵吞吐)不能長久。”受訪中,邦達天原總經理郭黎民表達了他的擔心。

他認為,眼下就需要引導普貨類商品的進口。其策略是“打廣告”,推出免費的進口艙位,針對跨境電商、汽車零配件、生鮮這三類商品。

郭黎民手裡的資源,是去年以色列CAL航空公司開通的比利時列日、鄭州間的全貨機貨運航線。這是省內某跨境電商平臺的包機,原本是為了保障其跨境電商出口,疫情之下轉向保障防疫物資出口。他的三文魚進口便是這條航線,他準備利用進口方向的艙位。

他告訴河南商報記者,以生鮮為例,從去年開始,到貨北上廣的生鮮客人,不再像往常一個品類單月數百噸的批量進口,而是改由貨機腹艙帶貨。

“雖然腹艙裝貨不多,但是客人需求也不大,況且北上廣國際航班密度大,每天運送的貨物都是新鮮的。”疫情發生後,這些機場的客機運力迅速下滑,加之全貨機運力相對不足,客戶為了保證市場佔有率,只能選擇新的通道,比如鄭州。

【效果:北上廣的業務開始大批量往鄭州轉移】

鄭州的通關效率和貨物保障,是郭黎民引以為豪的。按他的邏輯,希望藉助免費政策,讓新客戶知道鄭州口岸、習慣鄭州口岸的保障能力和高效的服務水平,進而吸引歐洲的生鮮貨物,包括鮮花。

“當客人形成慣性後,就能保證鄭州機場順利地過渡和良好地向前發展,不會大起大落。”他認為,免費政策有足夠的吸引力。

當然,郭黎民和他的朋友們也算了筆賬,一個包機往返成本在700多萬元,目前出口基本能把成本收回來。郭黎民說,像三文魚進口,之前除了本地或鄰近區域有需求,八九成是直接發往北上廣。而免費政策推出後,現在業務已經開始大批量往鄭州轉移。

郭黎民操作的其他線路的進口量也明顯增長。從上週開始,之前一週四班的泰國水果包機,將再增加兩個客人,“比之前的泰國線要放大三倍。”

“後期,也希望跟有關航空公司、政府溝通,進來落地鄭州,出去也有了更多艙位。通過‘以進帶出’的形式,增加貨運吞吐量。”郭黎民說。

【發力:未來要有更多的電商包機】

“今年新增的客人,預計能留下50%。”郭黎民自信地說,這出於客人的慣性,也出於對鄭州口岸的認可。

鄭州機場迎來通航23年高光時刻:國際貨運量比肩北上廣深

鄭州機場數據顯示,2月底至今,防疫物資佔鄭州機場出口貨量比例最高達到50%,最近一段時間在30%~50%之間。根據機場方面的預計,到5月中旬,防疫物資出口佔比會慢慢降低。

對於後疫情時期,鄭州機場如何發力的問題,河南省機場集團貨運公司董事長常曉濤認為,防疫物資相當於爆品,特殊時期佔比確實比較高。他坦承,大家也確實擔心隨著防疫物資的減少,其他供應鏈會出現停滯或進入發展較慢的階段。“但在平時,我們很關注全球供應鏈的運輸保障,我們也和航司在積極溝通,除了防疫物資外,大部分艙位還是用到了日常生活用品、電子產品、工業用品等的運輸,以保持全球產業供應鏈的完整。”

他稱,鄭州是未來要深耕之地,無論是鄭州機場貨運為先的發展戰略、空中絲綢之路的打造,還是“四路”協同發展的理念,他都非常看好。

“我們現在不是單單就這幾架防疫物資,未來還要有更多的電商包機。”他說,在疫情之前就訂了很多飛往列日、紐約的包機,4月份包機已經開始正常運營了,希望未來三年能在鄭州完成整個包機計劃。

而在郭黎民看來,鄭州機場已經憑藉疫情以來的高光表現,通過飛往各個國家的貨運航班做足了廣告,讓更多國外客人、貨代知道除了傳統的北上廣樞紐外,中國內陸還有鄭州這麼一個口岸,而且服務很好。

“這樣,體驗了鄭州口岸的服務,以後會有更多生意通過鄭州向全國分撥。”他說,這波“廣告”做得挺好,會收到良好的效果。

(河南商報編輯 施尚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