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飽了打廚子?山東聊城中通客車廠幾經磨難差點就折在自己人手上

山東作為曾經的汽車大省湧現過很多紅極一時的車企,但能活到今天的著實不多。中通客車就是這些倖存者中的一個,但誰又能想到這樣一個如今僅次於宇通、金龍閃耀在魯西平原的車企也曾經差點中道崩殂呢?

好了咱們閒言少敘,正式開侃。

吃飽了打廚子?山東聊城中通客車廠幾經磨難差點就折在自己人手上

中通客車的歷史最早可以追述到1958年,他是一個由韓莊村鐵業社和算盤社40名職工利用三萬元國家投資創建起來的企業,成立之初叫聊城市車輛制修廠。主要的工作內容就是修馬車。

成立之初的聊城市車輛制修廠非常寒酸,連個像樣的廠房都沒有,後來生產用的廠房還是全體職工們一磚一瓦自己蓋起來的。在計劃經濟體制下,聊城市車輛制修廠由於不在計劃名錄內所以只能靠著鑄造農具和農村生活用品勉強過活。說的簡單一點呢就是成立之初一窮二白以車輛制修廠之名行鐵匠鋪之實。直到1970年爭取到了汽車拖鉤的生產項目才正式進入國家計劃名錄,捧上鐵飯碗進入了體制內。

吃飽了打廚子?山東聊城中通客車廠幾經磨難差點就折在自己人手上

聊城市車輛修配廠(以下簡稱聊客)正式進入汽車製造業應該是1971年的事情,那時國內造車之風盛行,山東省交通廳將改裝公路客車的任務分配到了剛剛進入體制內的聊客。

聊客的工人師傅們靠著打鐵的手藝敲敲打打在1971年7月搞出了第一臺山東Q650型客車,並在當年實現了量產,1971年共計生產18臺。聊客也因此被劃入交通廳旗下改名為聊城地區交通局汽車制修廠。

此後的幾年裡聊客陸續生產過幾批JT650型客車,雖然是數量不多但聊客確實因此得到了很大程度上的發展。

吃飽了打廚子?山東聊城中通客車廠幾經磨難差點就折在自己人手上

聊客還辦起了自己的"721大學",聘請了很多著名的教授來向聊客內部一批年紀輕、基礎好的工人授課,傳授專業知識。後來聊客中興時期的中層領導幹部大多出自這裡。在產品方面由於此時還處在"十年"期間社會發展整體停滯,聊客自然也沒有新的車型面世。另外大家可能不太瞭解的是計劃經濟體制內各企業自己沒有權限研發製造新產品,只有上級下了任務或者分配了車型才可以生產。

吃飽了打廚子?山東聊城中通客車廠幾經磨難差點就折在自己人手上

1978年聊客的客車製造板塊被從聊城地區交通局汽車制修廠剝離,聊客被分成了聊城地區客車廠和汽車修理廠兩部分單獨開展業務。聊客的客車生產廠也搬到了建設東路10號即現在中通客車的位置,原廠則以汽車修理為主要業務繼續開展工作。分家後的聊客並沒有像有關領導預期的那樣做大做強反而是兩邊都不如從前了,於是乎1984年倆廠又併到了一起。當然這次拆改對於聊客而言也不是一點收穫都沒有,聊客還是往好的方向發展了一些。一是從屬關係變了由聊城地區交通局被劃到了山東省交通廳,二是張道廣當上了廠長。

吃飽了打廚子?山東聊城中通客車廠幾經磨難差點就折在自己人手上

上圖這位大爺就是張道廣,他出生於1945年是聊城市東阿縣人。1969年畢業於哈工大焊接專業。1974年底進入聊客,歷任"721大學"教師、技術員、技術科長、技術副廠長、廠長等職務。2005年從中通集團副總任上退休。

張道廣1984年當選成為聊客廠長時年僅39歲,是當年交通部下屬36個客車廠所有廠長裡最年輕的一個。年輕的張道廣給聊客帶來了新的活力,一方面技術出身的張道廣積極推進技術改革大力推廣二保焊,另一方面對於廠內的人事、制度進行了大力的改革。很快在張道廣的改革下聊客煥發出了新的活力。

吃飽了打廚子?山東聊城中通客車廠幾經磨難差點就折在自己人手上

當時正值國內經濟體制從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變的重要關口,很多客車廠一時沒有反應過來,聊客則趁此機會大力研發新產品,積極引進國外先進的生產技術和設備,奮起直追。

1985年,聊客在交通部統一設計的 661、662車型基礎上改造推出了聊客的SD661和SD662車型,憑藉其出色的性能和可靠的質量迅速得到了市場的認可。聊客開始逐步走上壯大之路。

吃飽了打廚子?山東聊城中通客車廠幾經磨難差點就折在自己人手上

由SD662A車型演變而來的LCK6931型客車更是多年暢銷不衰,累計生產了近六千臺。1989年聊客開發的LCK6970型臥鋪客車更是衝到了國內領先的地位。

經過一段時間的努力聊客成功走到了國內客車行業的前列,1992年聊客年產量達到了1344輛,產值也突破了億元大關。企業人均效益躍居成為全國第一、產量全國第二僅次於揚州亞星,當年客車行業內"南楊北聊"也是一段佳話。

吃飽了打廚子?山東聊城中通客車廠幾經磨難差點就折在自己人手上

這時的聊客表面看確實是風光無限,但內部還是隱藏著不小的隱患。

其一、聊客雖然歷經多次技術改革卻一直沒有自己的底盤技術,其二、聊客作為一家地方國企雖然目前看著備受恩寵但想要繼續發展下去內部卻不夠強大,最明顯的一點是缺錢。其三、之前張道廣上任時大搞人事制度改革和分配製度改革讓某些人很不舒服,企業內部存在著一定的矛盾。

吃飽了打廚子?山東聊城中通客車廠幾經磨難差點就折在自己人手上

當然這第一第二點張道廣心裡清楚,第三點他知不知道我就不知道了。針對沒有底盤和沒錢沒背景的問題張道廣很快想到了解決方案,那就是找一家有底盤生產權又有背景有錢的企業合資,這樣聊客的問題自然也就解決了。

吃飽了打廚子?山東聊城中通客車廠幾經磨難差點就折在自己人手上

起初張道廣找的是一汽,那時恰逢濟青高速通車,山東省想要研發一款高速公路客車。張道廣順勢提議由聊客、一汽合作成立研究所專門研究高速公路客車,誰知道一汽也不怎麼靠譜,首批生產的50臺高速公路客車有三臺在去實驗的路上就壞了,其他的在高速公路上也是跑的顫顫巍巍,根本不能滿足設計的行駛速度要求。聊客生產高速公路客車的計劃因此落空。

吃飽了打廚子?山東聊城中通客車廠幾經磨難差點就折在自己人手上

這讓張道廣更加深刻的意識到了自己擁有底盤技術的重要性,於是乎張道廣找到了同在山東的重汽集團,重汽集團理論上屬於公路機械總公司比聊客行政級別高而且有底盤生產權,目前也很有錢。重汽方面聽說了張道廣的想法也很開心,於是高高興興的拿出了5000萬跟聊客一起成立了山東省聊城客車股份有限公司。1994年又引入了公路機械總公司成立了山東客車(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聊客也成了國內客車行業第一個股份公司。

吃飽了打廚子?山東聊城中通客車廠幾經磨難差點就折在自己人手上

當然新的公司成立就得有新的章程,1993年《公司法》剛剛頒佈對公司內部的人事任免做出了新的規定,新成立的聊客自然也就按照《公司法》的內容制定了新的人事制度和績效制度。於是乎就有部分同志心裡可能不太舒服,寫了很多舉報材料到省裡舉報張道廣,說張道廣一走資本主義道路,二不依靠工人階級,三不遵從黨的領導。這舉報材料交上去上面就得查啊,結果查了半年多啥問題沒有。本以為事態已經平息,可調查組剛回去又有人舉報張道廣有經濟問題,材料中明確列舉了張道廣的17個經濟問題,調查組殺了個回馬槍又查了半年多結果純屬子虛烏有。

吃飽了打廚子?山東聊城中通客車廠幾經磨難差點就折在自己人手上

雖然是沒查出問題,可聊客內部的發展也暫停了一段時間,剛剛制定的績效工資制度被趁機推翻,底薪變得非常高,原先的績效工資也變成了超產獎勵。工人們失去了前進的動力不用幹活也能拿很高的工資,讓聊客很快開始出現了倒退,產量暴跌、訂單流失。不到三個月的時間裡,聊客就出現了非常大的虧損。而此時的張道廣正在接受調查,在廠裡沒有任何話語權,這就是典型的吃飽了打廚子。聊客差點因此就創業未半而中道崩殂了。

吃飽了打廚子?山東聊城中通客車廠幾經磨難差點就折在自己人手上

好在最後證明舉報材料不實,一切又迴歸了正軌,1995年聊客年產量重回千臺以上。

一切迴歸正常後,1997年張道廣被調任集團總部任副總,雖然分管企業但基本不再插手聊客的內部事務,1998年聊客更名成為中通客車股份有限公司並於次年完成了上市準備,2000年元月,中通正式在深交所上市。並慢慢形成了如今的產業格局。

吃飽了打廚子?山東聊城中通客車廠幾經磨難差點就折在自己人手上

對於客車行業,鐵錘不知道大家是不是跟我有一個一樣的疑問,那就是客車廠家好像很少有像小型乘用車廠家那樣搞合資的,基本都是靠引進技術自己發展到現在的。

在查聊客資料的時候,鐵錘無意間發現好像當年國內汽車市場合資熱的時候,聊客也想過搞合資企業。大概是93、94年的樣子,聊客當時是找的瑞典斯堪尼亞,雙方經過了很多輪的談判終於敲定了技術合同和商務合同。聊客方面也爭取到了很多有利於我們的條件,省裡也非常的支持時任山東省省長的韓寓群更是全程參與了談判。

吃飽了打廚子?山東聊城中通客車廠幾經磨難差點就折在自己人手上

但當報告送到中汽總公司的時候,中汽總公司卻一直沒有批。聊客也因此放棄了合資的想法。

當然對於這事也得從兩方面來看,沒有能夠合資確實可惜。可參看揚州亞星、常客弗萊西堡和桂林大宇的結局,鐵錘覺得不合資可能也挺好的。

吃飽了打廚子?山東聊城中通客車廠幾經磨難差點就折在自己人手上

後面的故事想必大家也都清楚了,鐵錘就不再贅述了。

如今張道廣早已退休在家享受含飴弄孫之樂,但在回憶當年這些往事的時候,老爺子還是激動的說道:我有兩件事感觸最深,第一,我的性格不適合於去政府工作,我有機會可以到政府部門工作,但我沒有去,我去了之後也適應不了那樣的工作。能在聊客工作我很開心。第二,我經手了很多錢,有很多金錢的誘惑,但是,我沒有貪。所以,退休以後我心很踏實。

好了,今天的故事就到這裡,我們有緣再見。

每個車企都是一本好書,看車企故事品百味人生。我是鐵錘侃侃,感謝您的觀看,祝您及家人平安喜樂、福壽綿長。

關注鐵錘走夜路,下一篇我們來聊聊哪個車企呢?想看什麼就在下面留言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