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建華專欄:國家戰略新平臺 東方大港通州灣

太陽每天都是新的,人類文明必將存續進步。儘管新冠病毒疫情給世界帶來前所未有的挑戰,給百年未有之世界大變局添加了新變量因子,但我們只有一個地球,陰霾漸漸散去,經濟全球化價值取向與開放合作共贏趨向終將回歸正道。

長三角國家戰略與“北上海”發展機遇

當今世界經濟競爭格局中,有幾個明顯現象值得我們關注——

城市群建設與區域一體化發展成為全球趨勢,當今世界有公認的五大城市群,分別是美國東北部大西洋沿岸城市群、北美五大湖城市群、日本太平洋沿岸城市群、英倫城市群、歐洲西北部城市群。新中國成立尤其是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快速推進並基本實現工業化與城市化,目前有三個往世界級城市群發展的城市群,分別是長三角,珠三角,京津翼,其中最有潛力的應當是長三角城市群。

灣區經濟是當今國際經濟版圖的突出亮點,是世界先進濱海城市的顯著標志。美國舊金山“科技灣區”、紐約“金融灣區”、日本東京“產業灣區”以及我國粵港澳大灣區,被譽為世界四大灣區。灣區由於特殊的綜合優勢,成為經濟、科技、產業、人才等各類優質資源的集聚之地。

誰在世界中心?陸權與海權的爭奪博弈,核心是控制世界的物流路線,誰掌握了世界經濟和能源運輸之門之路,誰就掌握了世界各國的經濟命脈和安全命脈,也就控制了世界。海港空港物流能級,成為參與經濟全球化的核心競爭力。

未來經濟的內生動力在哪裡?諾貝爾經濟獎得主保羅·羅默認為,內生技術變化的長期增長模型,技術進步會是經濟增長的核心。世界主要經濟體均在謀求科技創新突破實現經濟轉型升級,也就是我國正在大力推進的實現高質量發展,根本在於經濟的活力、創新力和競爭力。

有學者將上海與東京進行經濟發展的比較分析研究顯示,東京灣區聚集了日本1/3人口、2/3經濟總量、3/4工業產值,成為日本最大的工業城市群和國際金融中心、交通中心、商貿中心和消費中心。上海人口是東京的2倍,面積是東京的3倍,但上海的GDP只有3.82萬億元人民幣,僅為東京的1/2。原因何在?較長時期以來,上海奉行內生性自我發展的單中心思路,導致資源、產業、人口過度向圓心集聚,制約了上海的發展空間與潛力後勁。

根據年初發布的貫徹《長江三角洲區域一體化發展規劃綱要》實施方案,上海在加快編制上海大都市圈空間協同規劃,圍繞上海和蘇州、無錫、常州、南通、寧波、嘉興、舟山、湖州“1+8”區域範圍構建開放協調的空間格局,加強在功能、交通、環境等方面銜接,促進區域空間協同和一體化發展。“1+8”區域範圍,陸域面積約5.4萬平方公里,2018年常住人口約7070萬人。新空間格局的構建,就是“聚”即強化上海作為“核心城市”的凝聚力和輻射力,主要體現在創新引領、服務匯聚、協同整合等方面;“散”即中心城市功能向都市圈乃至長三角城市群更加有效地疏解;“通”即加快都市圈內各類要素自由流動。在“1+8”區域空間格局中,綜合承載力最強者,當屬一江之隔的“北上海”南通。

國家整體發展,北有京津冀協同發展、南有粵港澳大灣區、海南自由貿易區等重大國家級發展佈局帶來的新使命。京津冀協同發展的核心是三地作為一個整體協同發展,疏解非首都核心功能、解決北京“大城市病”,調整優化城市佈局和空間結構,構建現代化交通網絡系統,擴大環境容量生態空間。粵港澳大灣區比肩美國紐約灣區、舊金山灣區和日本東京灣區,是國家建設世界級城市群和參與全球競爭的重要空間載體。海南自由貿易區則是進一步對外擴大開放的新探索、新實踐、新樣板。

《長江三角洲區域一體化發展規劃綱要》明確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戰略定位,概括起來就是緊扣“一體化”與“高質量”兩個關鍵詞,打造“一極三區一高地”:要把長三角通過一體化的發展,使長三角地區成為全國經濟發展強勁活躍的增長極;成為全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樣板區,率先基本實現現代化的引領區,區域一體化發展的示範區;成為新時代改革開放的新高地。

將長三角區域一體化發展上升為國家戰略,具有極大的區域帶動性和示範作用,將帶動整個長江經濟帶和華東地區發展,形成高質量發展的區域集群。按照人類社會發展的國際經驗,由於自然因素與運輸便利,大江大河入海口孕育城市文明。早在浦東開發開放之初,我曾採訪一位全國政協委員,他當時提出議案,建議與浦東開發開放一同開發建設南通,打造萬里長江的“龍頭”。因為上海只是“龍頭”的上顎,南通是“下顎”,蘇州是“龍筋”,如果只有一邊發達,那麼咬合力不夠,就難以很好發揮“龍頭”昂揚騰飛、牽引帶動作用。長三角一體化將改寫區域經濟發展地圖,其中最值得關注的是上海、蘇州與南通這三座城市的同城化融合發展將日益增強,可以深度融合打造成為長三角區域的“金三角”,成為萬里長江巨龍的“龍頭”。

南通有大橋夢 還有大港夢

蘇州市委書記藍紹敏早在2006年履職南通時,就表示要全力構建滬蘇通“金三角”,把南通打造成北上海的副中心城市。滬蘇通“金三角”,上海居首,蘇州、南通各為南北兩翼,並不是一個虛構的概念,而是要實實在在地起到拉動經濟的作用。南通除了大橋夢之外還有一個大港夢,南通的港口建設正面臨大的變化,江港變海港,漁港變大港。

南通市委書記徐惠民表示,過去有一句話能夠概括南通,就是“靠江靠海靠上海”,我們在新一輪發展當中要改變一個字,要把“靠江靠海靠上海”改成“通江通海通上海”,因為交通問題一直是南通發展的一個瓶頸。在國家公佈的長三角區域一體化發展規劃綱要中,南通的交通問題一些重大項目都有了充分的體現,要解決南通的交通問題。

正是在國家戰略總體佈局的背景下,“大通州灣”應時應運呼之欲出。2019年12月1日,國家層面《長江三角洲區域一體化發展規劃綱要》正式發佈,其中明確“規劃建設南通通州灣長江集裝箱運輸新出海口”。今年4月1日公佈的《〈長三角區域一體化發展規劃綱要〉江蘇實施方案》明確,規劃建設南通通州灣長江集裝箱運輸新出海口,努力成為長三角世界級港口群的重要組成部分。

南通立志“一龍頭三先鋒”,即要在國家大戰略中抓住機遇、放大優勢,努力成為江蘇沿海崛起的龍頭,爭當解放思想跨越發展的先鋒、全省高質量發展的先鋒、新時代幹事創業的先鋒;實現“三個全方位”,即全方位融入蘇南,全方位對接上海,全方位推進高質量發展;答好新時代南通發展“四問”,即面對新機遇,我們準備好了沒有?面對過萬億,我們準備好了沒有?面對大項目,我們準備好了沒有?面對爭先鋒,我們準備好了沒有?“大通州灣”全面步入高速發展的重要戰略機遇期,成為南通爭當江蘇沿海崛起龍頭、實現高質量發展走在前列的具有戰略意義的撬動性大工程。

從哲學層面觀察,要解決思維和存在、意識和物質等人與世界的關係問題。南通南望上海港和寧波-舟山港,江蘇又是港口大省,為什麼還要高起點、深謀劃、大手筆建設“大通州灣”?至少可以從四個維度加以認知——

全球視野:通州灣區域區位優勢獨特,是東向浩瀚太平洋的出海門戶,西通長江中上游城市群,南鄰上海國際大都市,北接廣袤的蘇中蘇北平原腹地。借鑑灣區經濟發展經驗,建設“大通州灣”,可謂佔盡天時地利與人和優勢條件,符合全球經濟與人類文明進步趨勢。

國家戰略:“一帶一路”、長江經濟帶、長三角區域一體化、江蘇沿海發展等戰略疊加,最優化發揮集聚放大效應。規劃建設南通通州灣長江集裝箱運輸新出海口,是更好地服務“一帶一路”建設、引領長江經濟帶發展、承載支撐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打造江蘇最具活力新增長極的重要舉措。

江蘇願景:建設“富強美高”新江蘇、走在高質量發展前列是新時代江蘇發展的目標追求。去年5月30日在東京舉行的江蘇日本開放合作交流會上,江蘇省委書記婁勤儉在介紹南通時說,南通是江蘇未來的新增長極,這裡正在打造江蘇新的出海口。這個新的出海口就是位於長三角北翼的通州灣,將成為江蘇真正意義上的“龍頭”港口,進而整合完善江海河聯運集疏運體系,加強跨江聯動發展,努力成為長三角世界級港口群的重要組成部分。

南通擔當:有利於發揮江蘇“一帶一路”交匯點的紐帶作用,深化陸海雙向開放,參與國際競合,推動區域經濟高質量發展;有利於發揮通州灣長江經濟帶戰略支點功能,為長江沿線城市新增一個“海進江、江出海”的便捷通道,增強長三角對長江經濟帶的龍頭帶動作用;有利於發揮通州灣江海聯動開發示範區的亞太門戶功能,構建“鐵路連港區、內河到碼頭、港口通大洋”的格局,放大上海國際航運中心功能,全面融入長三角世界級港口群一體化治理體系建設;有利於發揮南通江海聯運、江海直達的比較優勢,加速江蘇沿海崛起。

江蘇新出海口“新”在哪裡

江蘇在通州灣打造新的出海口,人們自然而然會聯想發問:新出海口“新”在哪裡呀?通過學習思考,我認為可以從“九新”上加以認知:

一是對外開放合作新信號。規劃建設“大通州灣”,打造“一帶一路”對外開放新門戶,依託通州灣港區開闢新出海口,融入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做好經略海洋文章,放大向東開放優勢;依託三洋鐵路及隴海線,實現江蘇東部沿海與歐亞大陸新貫通,全面參與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這是面對新冠疫情肆虐導致進一步影響經濟全球化背景下,對世界發出的江蘇開放合作新信號。

二是長江經濟帶上新支點。作為江蘇唯一濱江臨海城市,江海聯運功能凸顯,具備打造長江集裝箱運輸新出海口的天然優勢,通過江海水鐵聯運,溯江而上服務長江全流域,順江而下通達全球,發揮海進江、江出海的雙向集散優勢,真正為長江沿線城市江出海、海進江提供高效便捷的新通道,打造長江經濟帶戰略支點。

三是長三角一體化新亮色。發揮獨特的區位和資源優勢,更好承接長江沿線及長三角中心區城市的重大產能轉移升級,打造沿海綠色臨港產業基地和現代物流基地,為江蘇高質量發展走在全國前列激發新動能、注入新內涵、形成新增長極。

四是東方大港短板新補位。孫中山先生100年前描繪的“東方大港”藍圖正在化為現實。中國長三角港口群“一體兩翼”戰略格局,上海港、寧波-舟山港吞吐量牢牢佔據全國前兩位,位於“北翼”的江蘇港口群落,雖然港口數量可居全國第一,但卻沒有形成樞紐作用較強、帶動輻射能力突出,可與“南翼”寧波-舟山港能級匹配的“龍頭”港口。規劃建設新出海口,無疑是對“東方大港”的國際競爭力疊加。

五是跨江融合發展新平臺。南通勵志進入蘇南板塊:比肩蘇南、追趕蘇南、看齊蘇南,跨過長江去、融入蘇錫常、同質化生態。凝心聚力、攜手協同打造新的出海口,尤其是與蘇州實現全方位深度融合,將成為跨江融合發展的新的合作共贏平臺。

六是江海河湖聯運新樞紐。江海河兼具、通江達海,是江蘇特有的自然稟賦。新出海口的規劃建設,大力發展江河海、公鐵水聯運,深化運輸結構調整,著力破解長三角內河集裝箱運輸體系建設難題,著力揚公鐵水空運輸方式齊全和江海河湖水運優勢明顯之長,就能以交通運輸引領長三角更高質量一體化發展,進一步降低江蘇製造業成本,努力把多重國家戰略在江蘇疊加的區位優勢轉化為交通優勢,提升轉化為競爭優勢、發展優勢。

七是蘇中蘇北腹地新引擎。對南通來說,上海是標杆,蘇南是座標,蘇中蘇北是壓力。面對前有榜樣、後又追兵的局面,對具有後發優勢的蘇中蘇北比如鹽城等地的發展要棋高一著,力爭能發揮帶動引領發展的輻射示範作用,實現南融、北聯、西拓的能級不斷提升,使南通成為長江經濟帶戰略支點和上海大都市北翼門戶城市。有鑑於此,規劃建設新出海口,會增強提升南通對蘇中蘇北經濟社會發展的輻射帶動作用。

八是國際航運系統新增量。緊扣“一體化”和“高質量”兩個關鍵,堅持世界眼光、一流標準,著力推進江海聯動、多式聯運、港產融合,著力把新出海口建設好、管理好、運營好、發展好,打造一流設施、一流技術、一流管理、一流服務,整體提升綜合功能和高質量發展水平,打造交通便捷、物流高效、貿易便利、生態綠色、經濟繁榮、具有較強競爭力的新出海口,為長三角率先建成世界一流港口群提供有力支撐,無疑是優化國際海運系統的一個新增量。

九是南通增長崛起新要素。作為江蘇新的增長極,南通經濟社會迎來快速發展新機遇。藉助於打造新的出海口,著力構建以高端裝備製造、新材料和新一代信息技術為主導、能源和現代物流為支撐、文旅休閒為特色的產業格局,加快推動現代產業體系向佈局集聚化、結構合理化和產品高端化方向發展,率先突破重特大項目,重點打造50億級、百億級乃至千億級大企業,建設富有區域特色的產業集群。港產城有機融合發展,一定會給南通崛起騰飛注入新要素。

人是需要一點精神的。作為南通人的藍紹敏在蘇州勵志:再創一個激情燃燒、幹事創業的火紅年代;心無旁騖謀創新,重塑發展新優勢;讓“白髮蘇州”煥發新時代青春容顏;選擇蘇州,就是選擇機遇,選擇成功。各界評論:攪動十大區縣,再現“群虎爭雄”。作為蘇州人的徐惠民在南通倡導:要在幹大事、創大業中發現使用“狼性”幹部。實現“三個全方位”,借鑑蘇南“三大法寶”,回應自身“發展四問”,對南通來說是別無選擇,惟有發奮有為。這就是說,使發展願景一步步變為現實,八小佛山之首的狼山腳下呼喚“狼性”幹部衝鋒陷陣、不屈不撓,為事業拼搏、為夢想前行。

“大通州灣”規劃建設吹響了集結號、衝鋒號,這裡必將成為長三角、全國乃至世界矚目聚焦的一片熱土。北宋蘇軾所言:“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堅忍不拔之志”。“大通州灣”在充滿激情創業精神的“狼性”幹部團隊的不懈奮鬥中,國際一流的通州灣長江集裝箱運輸新出海口,一定會在黃海之濱化為美好現實!

(作者何建華 繫上海社科院研究員、原副院長,上海文化研究中心首席專家,此文系4月28日在蘇州召開的通州灣新出海口跨江融合發展懇談會上的演講整理而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