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樓市官方指導價來了,是安撫民眾情緒,還是避風頭?

深圳樓市官方指導價來了,價格過高的房源要全部下架,目的是為了維護樓市穩定,這是在真正解決問題嗎?

怎麼看都像是要避風頭的感覺。

以光明新區為例,單價高於6.3萬的房源要全部下架,而之前龍光九瓏臺的成交價達到7.2萬,讓業主嚴重低於市場價去賣,誰會願意?

深圳樓市官方指導價來了,是安撫民眾情緒,還是避風頭?


結果只會是無房可賣,這等於是在阻礙市場自由交易。阻礙交易的結果只會滋生出新的問題,比如陰陽合同之類的。

價格管制不是在解決問題,而是在製造問題,問題只會以另一種形式暴露出來,應當做的是讓價格自己去調節,同時增加住房供應量。


深圳樓市官方指導價來了,是安撫民眾情緒,還是避風頭?


有網友反映:高掛的都是大部分是虛假房源,比如九龍臺實質只有一套房在賣,但是為了支撐7萬的價格,虛假掛了十套八套假房源,單價都標7萬多,烘托氛圍,製造恐慌,實質上這屬於欺詐行為。

房子去金融屬性才是殺手鐧:一,要結婚了才能買,二: 二套房全款。三:每一次交易後,限售十年。四:開徵房產增值稅,稅率50%。也就是本次交易金額減去上次交易金額,如果為正的,收一半的稅。


深圳樓市官方指導價來了,是安撫民眾情緒,還是避風頭?


這讓筆者想起了去年的一個文件,在安撫民眾情緒方面有異曲同工之妙!

2019年12月19日,據媒體報道,深圳市住建局接受採訪人員專訪時表示:按照要求 ,二手房一年的增長幅度不應該超過5%,如果有發現漲幅明顯超過近期的成交價格 ,市民可以向區房地產市場主管部門投訴 。

深圳樓市官方指導價來了,是安撫民眾情緒,還是避風頭?


然後就出現了深圳幾家大的頭部地產公司如鏈家、中原、樂有家等房源的歷史成交價,原本可以自行查看到的這項功能,直接消失了,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既得利益者肯定不會自己去檢舉,這就使得上述文件形同虛設,不了了之。

這次住房指導價殺傷範圍更廣,價格管制的結果是無房可賣,成交量嚴重下滑,最終整個相關利益鏈都將受到傷害,這個政策能持續多久,讓我們拭目以待。


深圳樓市官方指導價來了,是安撫民眾情緒,還是避風頭?


對於深圳房價的上漲,總結起來就是可防可控,至於政策什麼時候出要看時機。

經濟增長是房價上漲的基礎。

至於“泡沫”也是存在的,只是一切可控。打個比方,假如一波漲幅有50%,按照深圳GDP每年7%的增長速度,房價維持平穩個5年,這個“泡沫”就消化的差不多了,下一波房價上漲也就有了基礎。


深圳樓市官方指導價來了,是安撫民眾情緒,還是避風頭?

也就是說房價始終是要向上漲的,漲一波調控一下平穩幾年,再漲一波調控一下再平穩幾年,只是每一輪的漲幅和平穩週期不同,模式是相似的。

對於這些信息,您是怎麼看?

聲明:本文由原創,歡迎關注,帶你一起長知識!信息為傳播之用途,如果有誤或侵權,請聯繫刪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