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雷軍:你們買100塊錢的小米硬件產品,我們掙了不到一塊錢?真的是這樣嗎?

琳瓏兒


小米公司本來就是把手機、電視以及其它電器作為其移動互聯網/物聯網的入口,其真正的盈利目標應該放在移動互聯網的增值服務上。為了迅速擴大是移動互聯網的覆蓋面,其硬件確實採取了低價競爭策略,利潤水平較低也是事實。


老孫隨筆



老羅還沒失去錘子手機的時候就講過:手機不賺錢,就是交個朋友。
這句話在過去被不少人看作是一種自嘲,一種忽悠消費者的話術。

不過如果你挨個去看看國產手機品牌各家的財報,你只會覺得一絲悲涼。



硬件只賺1塊錢是手機行業常態


雷軍2018年回到自己母校武漢大學開發佈會的時候就說:未來小米硬件綜合淨利率不會超過5%,如果超過,那麼超過的部分將會原封不動的返還給消費者。

我相信這句話不太清楚手機行業的人會覺得雷軍真TMD良心,100塊錢只賺5塊錢,簡直比路邊上的小販還要良心。但是真正業內的人士,比如說榮耀的總裁後來在採訪的時候被問到這個問題,笑了笑說,哪家國產手機公司的淨利潤可以穩定達到這麼高的。


確實,從前幾年智能手機行業的淨利潤來看,其中有接近70%的的淨利潤被蘋果給拿走了,之後是三星拿走了14%,華為拿走了7%,這三家加起來總共拿走了接近95%的淨利潤。剩下的5%就是小米、OV、魅族、一加這些廠商分......更何況OV兩家的機器出貨量實際上是超過小米出貨量的。因此你還是覺得等得到雷軍說的小米硬件綜合淨利率超過5%的時間點發生麼......

這也側面說明了蘋果賺錢的恐怖之處,就在於蘋果雖然出貨量並不是全球第一,而且三星每年基本上出貨量都要超過蘋果一億臺左右,蘋果的在世界500強裡面只排到了11名,但是淨利潤排名全球第二,僅次於沙特阿美石油公司。因此賺錢嘛,不只看現金流多少,真正要看有多少錢是進到了自己的口袋裡面。


正是因為這種赤裸裸的不賺錢......所以才導致小米必須要想辦法通過其它方式來盈利。比如說圍繞手機業務打造智能硬件生態,並且都運行上基於MIUI改良的系統,背後核心邏輯是鋪渠道,讓更多的人用上運行MIUI系統,然後就可以做各種服務類的業務,比如說廣告業務,內容業務,遊戲業務,金融業務等等,這些業務賺錢,淨利潤會高很多。


當然,只要你硬件設備的量鋪得足夠廣,賣配件賺錢也不是不可以,畢竟幾十塊錢的保護殼啥的,成本真的只要幾塊錢。



不賺錢是自己選擇的道路


那麼問題來了:同樣是手機,為啥蘋果那麼賺錢,但是小米這麼慘?

因為走的商業模式不同,自己選擇的道路不同,賺錢的方式不同。


如今我們已經知道,小米本身就是希望依靠性價比快速打通市場,快速累計用戶量,然後依靠服務業務來賺錢收入。畢竟雷軍是互聯網出身的人,做什麼都繞不開互聯網的那一套打法。簡單的例子就是360安全衛士,當年免費安裝免費服務,很快裝機量就超過了過去的瑞星、卡巴斯基、諾頓這些收費殺毒軟件。緊接著就開始做各種周邊的應用,瀏覽器、應用商店等等,並且捆綁安裝。最後就開始做服務,做廣告,做遊戲分發,做金融業務,開始賺錢。

小米走的路其實一模一樣。這樣一來,硬件不賺錢也就很正常了。當年要把價格壓到1999元,這個價格按照成本來計算一定是虧錢的,畢竟硬件堆料來看小米還是相當有誠意的。必須等到後期供應鏈產能加大,成本減少,毛利就可以提高。這也就是為啥過去小米手機前幾輪必須搶購才行,等到半年以後才可以實現穩定的出貨。但是毛利再高,拋開運營和研發成本,也就不賺錢了.......小米依靠這樣的一條道路在幾年的時間裡面做到了全球出貨量第四名的成績,著實不容易,也是自己選擇的道路。


那麼OV呢?作為全球出貨量第五名和第六名的兩個品牌,為啥他們的淨利潤也這麼低?還是因為自己走的道路:線下渠道。

OV兩家作為步步高拆分出來的品牌,本質上來講繼承了步步高的核心優勢就是渠道資源,OV僅僅在中國就擁有超過20萬家門店,鄉鎮級別的城市都可以看見綠色和藍色的廣告牌。這樣的線下渠道資源是從小霸王時期就開始積累一直到今天的。這也是為什麼前面智能手機兩輪洗牌,都沒有把OV兩個品牌洗掉的原因。

不過走線下渠道能夠保量,無法保利潤。因為大多數利潤都給了渠道代理商,一部3000元的機器,賣一部提成幾百元,這都是成本。還需要依靠明星代言,大量的廣告刷屏,這些費用減下來,賣出一臺3000元的機器能夠掙多少呢......



漲價不是為了賺錢而是活下去


那麼現在,2020年開始的機器,消費者應該已經感覺到了,智能手機越來越貴,小米都可以買到5000元以上了,OPPO都敢把價格開到7000元的價位了......再也沒有過去1999元的超級性價比機器出現。是因為通貨膨脹了?還是因為大家收入真的都變好了?不是,只是因為廠商們要開始賺錢了......


一方面成本確實高了,因為有了5G,處理器、基帶芯片、天線模組、電池這些成本都在往上加,至少目前想要買驍龍865+5G基帶的手機,1999元肯定是做不出來的,因為處理器+基帶成本就已經達到1000元了.....

但是另一方面就是,廠商必須要為了活下去而開始賺錢了......因為手機市場的競爭已經從正面的C端轉向了供應鏈端。過去賣手機,大家各吹各的,你屏幕好,我拍照好,他續航好,都有自己的一套特色。現在隨著洗牌進一步結束,全球就剩下這麼幾家手機品牌,硬件上的趨同是必然的趨勢。那麼考驗廠商的核心競爭力就是對供應鏈的控制能力。

比如說華為向索尼定製的RYYB傳感器,提高華為的拍照水平,並且是獨佔技術;比如說三星自家的頂級AMOLED屏幕;比如說蘋果的A13新品,以及IOS系統等等。未來手機廠商拼的不僅僅是把硬件配置堆滿做一款水桶機,還要看供應鏈上能不能拿到獨家技術。能夠就可以拉開產品差異化,形成競爭力,或者可以滿足快速鋪貨快速收割用戶。這些都需要錢......


華為衝進了高端市場,可以慢慢開始享受較高的利潤。那麼對於小米和OV這樣的企業來說,如果不漲價,不賺錢,還是依靠過去性價比,或者不把資金投入到產品本身而是渠道上面,那麼離死就只是時間問題。

因此必須要衝擊高端市場,能夠賺到更多的錢,才有充足的資金去滿足供應鏈的需求......希望我們在未來看見的不是小米OV到底賺了多少錢,而是可以有獨佔的技術,可以有充足的備貨,可以作出更多驚豔的產品。


PM宋先生


沒有老闆做虧本生意!小米產品並不是虧本處理品,只是它的利潤低而己。這是雷軍創建小米公司的初衷。就算每件產品純利潤只有一元,但以小米銷售上幾個千萬量級別的數據可以推算出收益關係。又有多少個公司一年純利潤有幾個千萬的總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