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摔跤吧,爸爸》:當家長得到"理解",教育才能"事半功倍"

文章純屬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摔跤吧!爸爸》這部電影,我相信大家一定都不陌生,也肯定有很多人看了這部電影,因為在當初上映的時候,它真的是引起了廣泛的爭論,在豆瓣上有92萬餘人標記看過,且評分高達9.0分。

影片講述了全國摔跤冠軍馬哈維亞帶領他的兩個女兒圓夢的故事。


《摔跤吧,爸爸》:當家長得到

馬哈維亞曾經是印度的摔跤手冠軍,但因為種種原因他沒能成為世界冠軍,這使他耿耿於懷。為此,他希望自己能有個兒子,但老天爺卻好似跟他過不去一般,妻子一連生了四個孩子都是女兒,這不僅讓他有些心灰意冷,試著放棄自己掩藏在內心的願望。但是直到有一天,有家長找他告狀,說他家兩個女兒把自己的兒子打了,這讓馬哈維亞不僅沒有惱火,反而因為發現了大女兒吉塔和二女兒巴比塔的摔跤天賦而亢奮不已,他決定親自訓練兩個女兒成為職業的摔跤運動員,故事由此,展開了父女三人共同圓夢的精彩歷程。

一萬個讀者有一萬個哈姆雷特,相信不同的人看完《摔跤吧!爸爸》也會有不同的感受,有的人看到了冠軍的來之不易,有的人看到了女權的崛起…而今天我們針對這部電影,站在教育的方面,給大家講述這樣一個道理:

當父母得到理解,教育才能"事半功倍"。

一:孩子對教育的不配合

很多家長都有面對這樣的困惱,就是孩子不聽自己的話,總是把家長的苦口婆心當成耳旁風,真的是讓人有的時候氣得牙癢癢,忍不住採取暴力式教育行為。


《摔跤吧,爸爸》:當家長得到

曉琳媽媽最近就是如此,每次管教孩子,孩子不買賬的時候,她性子原本是很穩靜的,但也能被氣到跳腳。

"我說了你怎麼就不聽呢?!"

"嘴上答應的挺爽快,怎麼還明知故犯?!"

"爸爸媽媽都是為了你好!你怎麼就體諒理解呢?!"

沒錯,就是這最後一句話,我想大多數家長應該很耳熟這句話吧,"為了你好"四個字是很多家長的殺手鐧和口頭禪,可能一開始效果還挺不錯,但是時間長了你會發現起不了多大的作用,相反還會引起孩子的不滿和反抗,而家長們都將原因歸結為孩子"不理解

那麼問題的關鍵不就是在於此,家長們自身也知道孩子是因為"不理解",所以才對自身的管教不予理會,那麼就應該把目光都放在如何幫助孩子理解上面來,像在電影《摔跤吧!爸爸》中,很多情節也很鮮明的展現出在教育中,孩子理解父母的重要性。

二:理解促進教育效果的達成

影片中馬哈維亞發現吉塔和巴比塔擁有摔跤天賦之後,他強烈要求兩個女兒按照自己設定的方式練習。


《摔跤吧,爸爸》:當家長得到

而我們都知道只要跟體育沾邊,那都是體力和體能上的訓練運動,更不必說像摔跤這樣的項目,對於女性來說所要付出的汗水和努力也是成倍的。

在電影中剛開始的時候,吉塔和巴比塔也和其他女孩一樣不喜歡摔跤運動,她們想吃好吃的零食、留好看的長頭髮。

前期吉塔和巴比塔有過逃避的心理,還一起尋找方法拒絕,記得一次練習過後她們找到父親說她們不能再練習摔跤了,父親問過緣由,一個說衣服不方便跑步,一個說頭髮太長都長蝨子了,而父親馬哈維亞當時並沒有說什麼,而是直接從侄子那找來了他不要的舊衣服改好了讓女兒們換上,又讓妻子幫她們剪短了頭髮。

她們抗拒,她們吵鬧,她們無奈的淚流滿面,可她們無法反抗,只能將憤恨懷記在心,被迫接受每日高強度的訓練。

當馬哈維亞開始帶女兒訓練摔跤時遭到無數街坊鄰居的嘲笑,但他不在意,同時也告訴女兒不必在意,人生中被嘲笑根本不算事。他用自己的態度和行為告訴女兒:無需跟任何人解釋你的夢想,直接去做就好了,等你成功之時,所有人都會閉嘴。


《摔跤吧,爸爸》:當家長得到

而像所有的孩子一樣,那個時候的他們不能理解父親這樣做的意義何在,也對父親的做法表示不贊同,每天重複著高難度的訓練內容的姐妹倆是茫然的,她們所有的疑問都是:為什麼父親要這麼折磨我們?

當影片中姐妹倆對父親的魔鬼式訓練達到了逆反的頂點時,同村小姐妹嫁人前的一番肺腑之言如醍醐灌頂,澆醒了叛逆的兩姐妹,她們第一次真實的瞭解到自身所處的環境,以及父親的一番苦心,從那以後,她們開始發自內心的跟著父親訓練。

而也就是這一個插曲,成為了促成姐妹二人對父親的做法達成理解的契機,姐妹倆從心靈上進行了轉變。

其實現實中所有叛逆期的孩子也都是經過這樣那樣的一個契機後,慢慢開始學著接受和理解。

電影中的父親也是我們現實生活中很多家長的縮影,在自身的願望下對孩子進行規劃,目的是幫助孩子,從開始嚴苛的"他律",慢慢轉為孩子"自律",這也是這部電影的精髓所在。

三:切身體驗促進理解達成

吉塔在第一次上賽場輸給了對手,她很沮喪,尤其是面對周邊傳來的嘲笑,但是這個時候父親卻沒有對她進行批評訓斥,而是對她說:"人最大的恐懼就是恐懼本身,我女兒已經戰勝了不是嗎?"

也就是父親的這句話,來自父親的肯定,成為了吉塔人生中又一重要的轉折點,夢想的種子已經在她心中發芽,她急於散發自己的光輝,連夜睡不著覺跑去問父親:"我什麼時候可以再比一場?"


《摔跤吧,爸爸》:當家長得到

在這個時候,吉塔可以說是已經發自內心認可了父親之前的選擇,自身也開始萌發對勝利的渴望,她更加嚴格的要求自己,在父親的指導和家人的鼓勵下,一次次戰勝對手,越發的自信。

然而一路過關斬將的吉塔在進入國家體育學院的時候,有些飄飄然了。她不但放棄了父親的指導方法,在行為上也更加的放縱和懈怠,看著漸入歧途的女兒,身為父親的馬哈維亞想像小時候一樣通過打敗她再對她糾正教育,這其實也是現實中很多家長犯的一個錯誤,而在電影中,迫於身體素質限制的辛格卻被年輕體壯的女兒掀翻在地,最後滿目沮喪哀嘆的離開了。

打敗了父親後的女兒更加得意自滿,卻在後面一系列比賽中屢屢失敗,心灰意冷的近乎絕望,她終於意識到自己的錯誤,向父親尋求幫助,父女倆敞開心扉化解了分歧和矛盾,在父親的幫助下女兒再次鼓起勇氣拿下冠軍寶座,電影的最後是整部影片的情感昇華,父親對女兒說:"你一直都是我的驕傲。"

四:讓孩子試著理解

在我們的生活中家長們教育孩子很容易就會把自己的身份,放在一個權威者上,通過提出要求對孩子的行為進行干涉,很多時候都是直接告訴孩子多與否,只注重了結果卻沒想到通過達成理解,對孩子進行更有效的教育。

那麼如何才能使得孩子理解父母呢?可以採取以下幾點建議:

1.教育戰線的一致統一

首先,在教育這件事情上,家長們要站在統一戰線,就像電影中馬哈維亞和他的妻子,在學習摔跤這件事情上都表示一樣的態度這首先保證了教育的實施,也減少了對孩子接受造成的誤導。

2.旁交側擊給予提示

當孩子不理解父母做法的時候,父母不應該直接對孩子進行指錯和糾正,而是應該創造機會讓孩子"試錯",通過錯誤導致的後果讓孩子認識到自身的錯誤所在,從而真正理解到父母的引導的正確性。


《摔跤吧,爸爸》:當家長得到

同時,家長也可以採取'第三者效應'的方法,通過他們的引動,倆得到子女的更加信賴,從而增加可信度和理解。

3.換位思考互相理解

矛盾分歧的產生最大的原因就是缺少溝通,所以家長們要多和孩子進行交流溝通,瞭解孩子的想法和選擇,通過換位思考也能幫助孩子更加理解父母的用心良苦,從而達到理解目的。

我是小鹿媽咪,也是3歲寶寶的媽媽,專注育兒知識和分享育兒經驗,希望我的一點建議能有助你解決帶娃過程中的困惑與煩惱,讓我們的孩子能更好的成長!

關注我,做一個合格的父母。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