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摔跤吧,爸爸》:当家长得到"理解",教育才能"事半功倍"

文章纯属原创,版权归本作者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

《摔跤吧!爸爸》这部电影,我相信大家一定都不陌生,也肯定有很多人看了这部电影,因为在当初上映的时候,它真的是引起了广泛的争论,在豆瓣上有92万余人标记看过,且评分高达9.0分。

影片讲述了全国摔跤冠军马哈维亚带领他的两个女儿圆梦的故事。


《摔跤吧,爸爸》:当家长得到

马哈维亚曾经是印度的摔跤手冠军,但因为种种原因他没能成为世界冠军,这使他耿耿于怀。为此,他希望自己能有个儿子,但老天爷却好似跟他过不去一般,妻子一连生了四个孩子都是女儿,这不仅让他有些心灰意冷,试着放弃自己掩藏在内心的愿望。但是直到有一天,有家长找他告状,说他家两个女儿把自己的儿子打了,这让马哈维亚不仅没有恼火,反而因为发现了大女儿吉塔和二女儿巴比塔的摔跤天赋而亢奋不已,他决定亲自训练两个女儿成为职业的摔跤运动员,故事由此,展开了父女三人共同圆梦的精彩历程。

一万个读者有一万个哈姆雷特,相信不同的人看完《摔跤吧!爸爸》也会有不同的感受,有的人看到了冠军的来之不易,有的人看到了女权的崛起…而今天我们针对这部电影,站在教育的方面,给大家讲述这样一个道理:

当父母得到理解,教育才能"事半功倍"。

一:孩子对教育的不配合

很多家长都有面对这样的困恼,就是孩子不听自己的话,总是把家长的苦口婆心当成耳旁风,真的是让人有的时候气得牙痒痒,忍不住采取暴力式教育行为。


《摔跤吧,爸爸》:当家长得到

晓琳妈妈最近就是如此,每次管教孩子,孩子不买账的时候,她性子原本是很稳静的,但也能被气到跳脚。

"我说了你怎么就不听呢?!"

"嘴上答应的挺爽快,怎么还明知故犯?!"

"爸爸妈妈都是为了你好!你怎么就体谅理解呢?!"

没错,就是这最后一句话,我想大多数家长应该很耳熟这句话吧,"为了你好"四个字是很多家长的杀手锏和口头禅,可能一开始效果还挺不错,但是时间长了你会发现起不了多大的作用,相反还会引起孩子的不满和反抗,而家长们都将原因归结为孩子"不理解

那么问题的关键不就是在于此,家长们自身也知道孩子是因为"不理解",所以才对自身的管教不予理会,那么就应该把目光都放在如何帮助孩子理解上面来,像在电影《摔跤吧!爸爸》中,很多情节也很鲜明的展现出在教育中,孩子理解父母的重要性。

二:理解促进教育效果的达成

影片中马哈维亚发现吉塔和巴比塔拥有摔跤天赋之后,他强烈要求两个女儿按照自己设定的方式练习。


《摔跤吧,爸爸》:当家长得到

而我们都知道只要跟体育沾边,那都是体力和体能上的训练运动,更不必说像摔跤这样的项目,对于女性来说所要付出的汗水和努力也是成倍的。

在电影中刚开始的时候,吉塔和巴比塔也和其他女孩一样不喜欢摔跤运动,她们想吃好吃的零食、留好看的长头发。

前期吉塔和巴比塔有过逃避的心理,还一起寻找方法拒绝,记得一次练习过后她们找到父亲说她们不能再练习摔跤了,父亲问过缘由,一个说衣服不方便跑步,一个说头发太长都长虱子了,而父亲马哈维亚当时并没有说什么,而是直接从侄子那找来了他不要的旧衣服改好了让女儿们换上,又让妻子帮她们剪短了头发。

她们抗拒,她们吵闹,她们无奈的泪流满面,可她们无法反抗,只能将愤恨怀记在心,被迫接受每日高强度的训练。

当马哈维亚开始带女儿训练摔跤时遭到无数街坊邻居的嘲笑,但他不在意,同时也告诉女儿不必在意,人生中被嘲笑根本不算事。他用自己的态度和行为告诉女儿:无需跟任何人解释你的梦想,直接去做就好了,等你成功之时,所有人都会闭嘴。


《摔跤吧,爸爸》:当家长得到

而像所有的孩子一样,那个时候的他们不能理解父亲这样做的意义何在,也对父亲的做法表示不赞同,每天重复着高难度的训练内容的姐妹俩是茫然的,她们所有的疑问都是:为什么父亲要这么折磨我们?

当影片中姐妹俩对父亲的魔鬼式训练达到了逆反的顶点时,同村小姐妹嫁人前的一番肺腑之言如醍醐灌顶,浇醒了叛逆的两姐妹,她们第一次真实的了解到自身所处的环境,以及父亲的一番苦心,从那以后,她们开始发自内心的跟着父亲训练。

而也就是这一个插曲,成为了促成姐妹二人对父亲的做法达成理解的契机,姐妹俩从心灵上进行了转变。

其实现实中所有叛逆期的孩子也都是经过这样那样的一个契机后,慢慢开始学着接受和理解。

电影中的父亲也是我们现实生活中很多家长的缩影,在自身的愿望下对孩子进行规划,目的是帮助孩子,从开始严苛的"他律",慢慢转为孩子"自律",这也是这部电影的精髓所在。

三:切身体验促进理解达成

吉塔在第一次上赛场输给了对手,她很沮丧,尤其是面对周边传来的嘲笑,但是这个时候父亲却没有对她进行批评训斥,而是对她说:"人最大的恐惧就是恐惧本身,我女儿已经战胜了不是吗?"

也就是父亲的这句话,来自父亲的肯定,成为了吉塔人生中又一重要的转折点,梦想的种子已经在她心中发芽,她急于散发自己的光辉,连夜睡不着觉跑去问父亲:"我什么时候可以再比一场?"


《摔跤吧,爸爸》:当家长得到

在这个时候,吉塔可以说是已经发自内心认可了父亲之前的选择,自身也开始萌发对胜利的渴望,她更加严格的要求自己,在父亲的指导和家人的鼓励下,一次次战胜对手,越发的自信。

然而一路过关斩将的吉塔在进入国家体育学院的时候,有些飘飘然了。她不但放弃了父亲的指导方法,在行为上也更加的放纵和懈怠,看着渐入歧途的女儿,身为父亲的马哈维亚想像小时候一样通过打败她再对她纠正教育,这其实也是现实中很多家长犯的一个错误,而在电影中,迫于身体素质限制的辛格却被年轻体壮的女儿掀翻在地,最后满目沮丧哀叹的离开了。

打败了父亲后的女儿更加得意自满,却在后面一系列比赛中屡屡失败,心灰意冷的近乎绝望,她终于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向父亲寻求帮助,父女俩敞开心扉化解了分歧和矛盾,在父亲的帮助下女儿再次鼓起勇气拿下冠军宝座,电影的最后是整部影片的情感升华,父亲对女儿说:"你一直都是我的骄傲。"

四:让孩子试着理解

在我们的生活中家长们教育孩子很容易就会把自己的身份,放在一个权威者上,通过提出要求对孩子的行为进行干涉,很多时候都是直接告诉孩子多与否,只注重了结果却没想到通过达成理解,对孩子进行更有效的教育。

那么如何才能使得孩子理解父母呢?可以采取以下几点建议:

1.教育战线的一致统一

首先,在教育这件事情上,家长们要站在统一战线,就像电影中马哈维亚和他的妻子,在学习摔跤这件事情上都表示一样的态度这首先保证了教育的实施,也减少了对孩子接受造成的误导。

2.旁交侧击给予提示

当孩子不理解父母做法的时候,父母不应该直接对孩子进行指错和纠正,而是应该创造机会让孩子"试错",通过错误导致的后果让孩子认识到自身的错误所在,从而真正理解到父母的引导的正确性。


《摔跤吧,爸爸》:当家长得到

同时,家长也可以采取'第三者效应'的方法,通过他们的引动,俩得到子女的更加信赖,从而增加可信度和理解。

3.换位思考互相理解

矛盾分歧的产生最大的原因就是缺少沟通,所以家长们要多和孩子进行交流沟通,了解孩子的想法和选择,通过换位思考也能帮助孩子更加理解父母的用心良苦,从而达到理解目的。

我是小鹿妈咪,也是3岁宝宝的妈妈,专注育儿知识和分享育儿经验,希望我的一点建议能有助你解决带娃过程中的困惑与烦恼,让我们的孩子能更好的成长!

关注我,做一个合格的父母。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