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介石終不得人心,卻有一人始種忠誠於他,死後還被其親自寫墓碑

對於統治者來說,最希望得到的就是完全忠實於自己的部下,蔣介石作為國民黨的統治者自然也希望得到那樣的部下,只是很遺憾的是,因為他剛愎自用的性格,很少有人能完全對他不予抵制,而這些人中,陳繼承無疑就是對蔣介石最忠心的那一批人,

他是蔣介石手下的八大金剛,也是其中唯一一箇中將軍銜,能力一般,靠著對蔣介石的忠心耿耿,死後竟然還能獲得蔣介石為其親自寫墓碑的待遇。

其實蔣介石手底下的能人不少,但是他卻很少有能夠完全信任的,用人不疑,疑人不用,蔣介石卻是對手底下幾乎所有人都不完全信任,卻又能夠任用。其實這也正常,畢竟在那樣一個混亂的年代,蔣介石奪得的天下本就是各大軍閥林立,大家雖然都有著一樣的抗日目標,但總歸是不可能同心同德的,單是如此,也就罷了,不少蔣介石的親信都與他離心離德,陳誠就是這群人中的代表,說實話,雖然蔣介石一直將他當作接班人來培養,但陳誠對他卻始終保持著一種牴觸的感覺,還有何應欽,明明是其嫡系將領,卻想著取而代之。

蔣介石終不得人心,卻有一人始種忠誠於他,死後還被其親自寫墓碑

陳繼承雖然個人的能力不咋樣,但卻是實實在在的對蔣介石十分忠誠,他的忠誠是所有人都能看得見的,也許是為了表彰他對自己的忠誠,雖然蔣介石沒有派他擔任過重要的軍團指揮,但卻也給過他不少關鍵的職務。

陳繼承是保定軍校畢業的,自始至終他一直都是蔣介石的嫡系軍閥,在很長的一段時間內,他繼承了張治中在黃埔軍校的教育長一職,直到1942年才離任,在他任職黃埔軍校期間,雖說軍校的地址因為日軍的侵犯一直在變動,但在他的帶領下,軍校的課是從來沒有斷的,或許這一點正是他的過人之處。

後來北平有三個重要的機構,分別是李宗仁的國民政府北平行轅,傅作義的華北剿總,與陳繼承的北平警備司令部。毫無疑問,這幾個機構中只能最弱的便是陳繼承的警備司令部,但是陳繼承到華北的真正目的並不是來這裡帶兵打仗,建功立業,而是當蔣介石的一隻眼睛,傅作義與蔣介石之間早有間隙,看似陳繼承去華北是幫助傅作義對我軍進行圍剿,實際上卻是監視他。而傅作義自然知道陳繼承的真實用意,一直在想辦法將陳繼承擠走。

傅作義是什麼人,他的手段絕對不是小小的陳繼承可以抗衡的,沒過多久,陳繼承這枚蔣介石安插在華北的棋子就被他支走了。

蔣介石終不得人心,卻有一人始種忠誠於他,死後還被其親自寫墓碑

當國民黨前線失利,國民黨在大陸上再也無法與我軍抗衡的時候,蔣介石也成為了無垠之水,流向了臺灣暫避鋒芒,蔣介石走了,他手下的諸位忠臣呢?自然也得走了,不過陳繼承並沒有直接跟著他去往臺灣,而是且戰且退,最後退到了香港。

忠心於蔣介石的人自然不會被他遺忘,陳繼承去了香港以後,蔣介石也是一直惦念著他,後來還直接派人去往香港請陳繼承歸去臺灣,陳繼承聽說了蔣介石親自派人來接自己,心中也是十分自豪,沒有任何猶豫的就去往了臺灣。當時的臺灣百廢待興,正值用人之際,而陳繼承的能力卻是略有不足,蔣介石在他到來以後並不是說給了他一個要職,但陳繼承卻從來不會介意職務的高低,只要是能夠在蔣介石手底下做事他就很滿足了。在工作上他一直都是盡心盡力,沒有辜負過蔣介石的期待。

蔣介石終不得人心,卻有一人始種忠誠於他,死後還被其親自寫墓碑

陳繼承是1971年去世的,他病逝於臺北,據說在他去世的時候,蔣介石也生了重病,而蔣介石卻是拖著病重之軀,親自參加了陳繼承的葬禮,還為他親筆題寫墓碑,陳繼承的一生,雖說能力不咋地,但卻靠著對蔣介石的忠誠,混的也很不錯,甚至是死後蔣介石都會對他十分惦念。

不管立場如何,陳繼承這樣的品性是值得我們學習的,很多時候的確如此,雖然我們的能力未必趕得上最尖端的那一批人,但是我們卻需要保持忠誠,保持對黨的忠誠,能力是天生註定的,而忠誠卻是自己決定的。

陳繼承的一生雖然沒怎麼上過戰場,但他對抗戰的貢獻卻是不可小覷的,他作為黃埔軍校的教官,培養了不少人才,這些人在抗日戰場上的表現是不可替代的,陳繼承一生最卓著的貢獻莫過於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