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祖國和事業隱姓埋名30年,年近半百多次改行。她叫名字叫王承書

年近半百,多次改行,一次次從零開始。55年前,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在新疆羅布泊。這背後,有這樣一位奇女子——為國家隱姓埋名30多年,用“我願意”肩負起祖國的重託。她叫王承書,是中國鈾同位素分離事業的理論奠基人。說:一生要為國家做貢獻。

為祖國和事業隱姓埋名30年,年近半百多次改行。她叫名字叫王承書

王承書從小有著極高的數學天分,她在1941年就獲得美國巴爾博獎學金。留學期間,她提出“王承書——烏倫貝克方程”的觀點。導師評價她是“不可多得的人才”至今仍在沿用。美國方面高薪聘挽留她,但是她在1956年毅然回國,把他得研究筆記和書籍一起帶回中國。

為祖國和事業隱姓埋名30年,年近半百多次改行。她叫名字叫王承書

回國後,她在筆記中寫下:“1956年10月6日是我難忘的一天,在離別了十五年的祖國國境上,第一次看到五星紅旗在空中飄揚,心裡說不出的興奮。國家需要什麼,我就幹什麼,我要為國家做貢獻。“

當時聚變能被認為是人類最理想的潔淨能源,這一技術在國內一片空白。1958年,我國籌建熱核聚變研究室。46歲,專業已經定型,王承書從未接觸該領域,面對錢三強的邀請,王承書毫不猶豫地說出“我願意。”

為祖國和事業隱姓埋名30年,年近半百多次改行。她叫名字叫王承書

經過兩年鑽研,王承書成為中國熱核聚變領域的領軍人物。但是隨著國家原子彈的研製進入攻堅期,核心燃料高濃鈾研究卻進展緩慢。1961年3月錢三強又一次找到王承書, 希望她負責高濃鈾研製,王承書再次說出“我願意!”

研究這個高濃鈾屬於機密事情,這一次她要隱姓埋名,告別丈夫和孩子,悄悄來到中國第一座濃縮鈾生產工廠。這一年,王承書49歲

為祖國和事業隱姓埋名30年,年近半百多次改行。她叫名字叫王承書

高濃鈾投產是我國第一顆原子彈,是否成功的關鍵。1964年1月14日,504廠成功取得第一批高濃鈾合格產品。1964年10月16日,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終於等到了那一聲東方巨響!至此,中國成為世界上第五個掌握高濃鈾研製技術的國家。王承書帶領團隊交付產品的時間,比原計劃整整提前了113天。

為祖國和事業隱姓埋名30年,年近半百多次改行。她叫名字叫王承書

晚年的王承書患上眼疾,拒絕昂貴進口藥的治療。將自己一生積蓄的十萬元,一分不剩全部捐給“希望工程”將遺體捐給醫院研究,將書籍和筆記留給科研工作。1994年6月18日,默默無聞了一輩子的王承書走了。

在她筆記的扉頁裡有一張已經發黃的字條,上面寫道:在無論任何條件下,堅決完成黨交給我的任何任務,在必要時不惜犧牲自己的生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