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我们的人生中都能认识这样的人……

如果我们的人生中都能认识这样的人……


人与人的交往中,有一种东西叫缘分。它忽略了交往双方的年龄、性别、兴趣和爱好,将自己的思想和情感牢牢地嵌入对方的大脑。因为我的老师的关系,我有幸认识了他——胡建生主席,是我当年还是个懵懵懂懂的小教师时的乡镇分管教育的领导。

认识他,才了解他颇具传奇色彩的人生:从放牛娃,到解放军战士,本来已经让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年轻人羡慕不已,而他却在他的军旅生涯中两次荣升营长的职务;他只读到小学二年级,但是做起报告、写起文章时却不是当今一般的文科大学生所能相比;转业到地方后先后在县、区、乡镇工作过,既做过办事员,也任过主要领导。期间,他雷厉风行,桀骜不驯,刻骨仇恨贪腐行为,没有眼色看那些庸碌之辈,甚而至于对那些不了解实际、夸夸其谈的上级领导,轻则直接顶撞,重则辛辣讽刺,这也为他在官场上没法走到巅峰埋下了伏笔。但是,担任乡镇人大主席却是他宦海中最精彩的浪花:他深入田间地头,与平头百姓促膝谈心,心平气和地了解他们的生产生活,老百姓的大小困难都是他工作的主要内容。当地群众用这样几句诗来评价他:“风风雨雨入民间,和和气气把心谈;层层叠叠稼禾浪,家家户户小楼眠。”

他从政的那个时期恰逢中国农村改革的转型期。说实话,他是好人,但无法做当时的好官。他是一本难懂的古书,承载了特殊阶段中国农家子弟的共同追求和共同归宿。只不过,他个性化地俯瞰着那个阶段历史的风狂雨落, 暮色苍茫, 任凭风云掠过。在我的印象中,他教会我如何用坚实的脊背顶住生活的沧桑时的从容不迫。他教会我如何面对人生的翻卷的漩涡,激流勇进,于惊涛骇浪拍击峡谷时去迎接命运的颠簸。

大漠收残阳, 明月醉荷花。当他厌倦了案牍劳形的生活之后,他选择了去江浙沪办学,筚路蓝缕,开启山林。他用军人的果断和刚毅,加上农家之地的坚韧和执着,在阴柔如水的江南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当他看到何止千千万万的外来工子弟有学可上,有书可读时,他说他太高兴了!是的,我分明看到他额头舒展开来的皱纹!

我们的人生旅途中接触的人太多太多,但是能直接影响一个人的生活的又有几人?加入我们的人生中都能认识这样一个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