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最傳奇的黑衣宰相,不愛功名利祿,一生只為造反!

歷史上出現過很多的謀士,這些人憑藉著精準的判斷力,幫助帝王將相成就一番霸業,自己也得以名垂青史,劉伯溫便是其中的佼佼者,也是明朝最著名的謀士。民間傳說劉伯溫有呼風喚雨的能耐,能夠預知前後五百年的事情。這些自然都是傳說了,無非是顯示劉伯溫的智慧。其實明朝還有個同樣神秘的謀士,他就是被世人成為黑衣宰相的姚廣孝。

姚廣孝在歷史上知名度並不高,雖然他同樣有運籌帷幄決勝千里的謀略,但由於朱棣得位不正,所以世人對他的評價也非常有爭議。不過無論後人怎樣評價,絲毫不能掩飾姚廣孝的才能,這個精通儒釋道的出家人,幫助朱棣締造了藩王造反成功的奇蹟。而他在實現抱負後立即功成身退,在複雜的權利鬥爭中游刃有餘。晚年全心全意研究佛道經典,更增添了幾分神秘色彩。下面跟著小編一起,瞭解這位傳奇的黑衣宰相。

明朝最傳奇的黑衣宰相,不愛功名利祿,一生只為造反!

別人笑我太瘋癲,我笑他人看不穿

姚廣孝從小就是個不合時宜的人,和那些被逼造反的貧農不一樣,姚廣孝的家境非常的不錯,家族世代行醫,有著優渥的物質基礎。由於明朝重農抑商的國策,商人雖然有錢但地位卻不高。家族很希望出個士大夫能光宗耀祖,而這項艱鉅的任務就交到了姚廣孝的頭上。雖然多年後姚廣孝確實成了明朝的高級官員,但在當時,他走的卻是一條與當官背道而馳的路。

想要當官就必須要考科舉,但姚廣孝對死板的八股文卻沒有半點興趣,從他識字時起更多的在看醫書。見多了生老病死,他開始思考人活著究竟有什麼意義。他怎麼都想不明白,便到附近的廟裡去參禪,經常好幾天都不回家。這下可把家人給急壞了,這孩子不學習四書五經,以後怎麼能當官呢?家人非要逼著姚廣孝去讀書,沒想到姚廣孝也是個較真的主兒,一氣之下就到廟裡出家。明史載:年十四,度為僧,名道衍。

明朝最傳奇的黑衣宰相,不愛功名利祿,一生只為造反!

可能是佛經同樣不能解開他的疑惑,不久後他又在道士席應真名下掛了單。和尚拜了個老道當師傅,這下別說姚廣孝的家人了,就連寺廟的和尚也容不下他。不過姚廣孝才不管別人的看法,他當道士也別人不同,對主流的煉丹畫符不屑一顧,而是學習陰陽術數以及兵家的排兵佈陣,他天賦高而且肯努力,很快就遠近聞名。不過即便他有一肚子的學問,但他所學的東西在太平盛世毫無作用,除非到街頭算命,否則就只能帶到棺材裡。

所有人都覺得他瘋了,家人對他已經失望,唯有姚廣孝仍舊我行我素。他四處遊覽名寺古剎,拜訪當地有名的高人,結識了一批朋友。這年他以精通儒學的僧人身份去禮部應試,毫無懸念的落選了。好在經過朋友的舉薦,他在一家寺廟當了主持。不久後馬皇后病逝,他被邀請到京城隨侍諸位王爺。在這裡他遇到了能幫他實現抱負的人,野心勃勃的燕王朱棣。

明朝最傳奇的黑衣宰相,不愛功名利祿,一生只為造反!

機會總在無人問津處,風險都在萬眾矚目時。姚廣孝等這個機會太久了,他瞅準時機對朱棣說了一句暗語:我想送你一頂白帽子。這話把朱棣嚇得冷汗涔涔,王爺頭上加頂白帽子,那隻能是皇帝了。朱棣覺得這個和尚瘋了,立刻拔出劍要殺了這個大逆不道的人,然而姚廣孝的眼神卻沒有一絲慌亂。朱棣有點頭皮發麻,鬼使神差把姚廣孝帶回王府,事實證明這個選擇改變了他的命運。

南北驅馳報主情,江花邊月笑平生

朱允炆繼位後心裡總不踏實,覺得這些當藩王的叔叔留著是個威脅,為此還沒等龍椅坐熱,就火急火燎的開始削藩,先後將幾位藩王全部貶為平民。這下把朱棣逼到了絕路上,造反的結果可能是死,朝廷的軍隊上百萬,他根本沒有抵抗的資本。可如果不造反的話,前面幾位藩王就是他的下場。姚廣孝覺得時機到了,果斷的勸說朱棣造反。朱棣說天下人心都向著皇帝,姚廣孝說我只知道這是天命,何必在乎人心呢?(明史道衍曰:臣知天道,何論民心。)

明朝最傳奇的黑衣宰相,不愛功名利祿,一生只為造反!

不過造反可沒那麼容易,起碼要招募足夠的士兵,準備足夠吃的糧草,還要打造大批的兵器。這些都不是短期內能做好的事情。況且朝廷的密探很多,這種大規模的行動肯定瞞不過朱允炆的耳目。姚廣孝想了個絕妙的點子,他挖了很大的地宮用來鍛造兵器,並且在附近馴養家禽,用嘈雜聲掩蓋兵器碰撞的金戈聲,偷偷鑄造了大批的兵器,為朱棣的起兵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朱允炆這邊已經等不及了,先後宣召朱棣父子進宮面聖,試探朱棣的態度。時間越來越緊迫了,為了儘可能的拖延時間,朱棣只好選擇裝瘋賣傻。他花費大量的錢財收買宮裡的太監,從而掌握皇帝的情報。姚廣孝這邊也沒閒著,派了許多的方士在街頭巷尾宣揚朱棣才是真龍天子,為造反制造聲勢。他這招很有先見之明,竟然救了朱棣的性命。

明朝最傳奇的黑衣宰相,不愛功名利祿,一生只為造反!

官員張信奉命捉拿燕王,不過老母親卻拿燕王是真龍天子的謠言勸說他棄暗投明,張信是個沒主見的人,果然把朝廷的密報告訴燕王,讓朱棣提前有了準備。不久後燕王攻取北平,打出靖難的旗號正式造反。有了先前的積累的資本,很快就打下了附近的州縣。朱棣帶兵在外面作戰,而姚廣孝則奉命在北平守著大本營,同時還要為軍隊提供源源不斷的糧草。

這年朝廷派出李景隆來攻打北平,數十萬大軍將北平圍成鐵桶,城內人心惶惶。姚廣孝非常的冷靜,站在城頭指揮士兵守城,同時趁著夜色降臨的時候,悄悄的用繩子將士兵放到城外與援軍裡應外合,成功的擊退的朝廷的軍隊。朱棣沒有了後顧之憂,帶著大軍攻打濟南城,不過他的運氣不太好,圍困三個月都沒能攻下城池。道衍寫信勸他趕緊撤兵師老矣,請班師。

明朝最傳奇的黑衣宰相,不愛功名利祿,一生只為造反!

無論何時何地,最終的勝負顯現之前,絕不能押上所有的籌碼。現在的情況對朱棣很不利,因為他已經押上了所有的籌碼。朱棣陷入了進退維谷的局面,接連打了好幾場敗仗,連最得力的大將張玉也戰死沙場。全軍的士氣都非常的低落,死亡的陰影壓在每個人頭上,甚至有些將士想到了投降。

夜裡,身穿袈裟的姚廣孝坐在蒲團上陷入沉思,朱棣披著甲冑來回的踱步,他看了眼安之若泰的姚廣孝,苦笑著說:要是能和大師一樣遁入空門,或許也是件不錯的事情。姚廣孝睜開眼冷冷的盯著朱棣,這眼神像極了他們初次見面的場景。兩人對視良久,姚廣孝忽然情緒失控咆哮道,如果不能勝利,除了死亡沒有別的選擇,就連當和尚也休想!又是一陣漫長的沉默,朱棣心灰意冷搖搖頭,他已經沒有別的辦法。這時,姚廣孝用手指了指地圖。

明朝最傳奇的黑衣宰相,不愛功名利祿,一生只為造反!

明史:毋下城邑,疾趨京師。京師單薄,勢必舉。姚廣孝手指的地方正是京城,朱棣做夢都想去的地方。依照姚廣孝的分析,目前的局勢不能再拖了,朝廷的後續軍隊源源不斷,燕軍能控制的地盤很有限,而且在揹著亂臣賊子的罵名。如果不能一鼓作氣攻破皇城,敗亡只是必然的結果。朱棣此刻已經別無選擇,他立即集中兵力,朝著京城做最後的決戰。勝利比他想的要容易得多,朝廷主將李景隆選擇了投降,朱允炆在大火中不知所終。

是非成敗轉頭空,功過自有後人評

榮辱功名空歲月,多少英傑含恨終。朱棣當上了皇帝,姚廣孝自然成了大功臣,明史載:拜資善大夫,太子少師。不過他卻不像其他人那樣志得意滿,他冷冷的謝主隆恩,卻拒絕了大量的財寶封賞。當天退朝後姚廣孝換上平時穿的袈裟,一如往昔。朱棣想要他還俗幫他治理天下,姚廣孝沒有同意還俗,只是答應繼續為官。

明朝最傳奇的黑衣宰相,不愛功名利祿,一生只為造反!

姚廣孝依舊和年輕時一樣不合時宜,他把朝廷賞賜的黃金全部送人,抽空回了一趟家拜祭宗廟。族人對他的態度很冷淡,在許多人的眼裡,他仍然是造反的亂臣賊子。姚廣孝不理會這些俗人的眼光,他的畢生信念就是實現自己的抱負。至於後人如何的評價,那些都和他沒有關係。他逐漸退出了朝堂的爭鬥,安心在寺廟裡整編經文,活到八十多歲無疾而終。朱棣非常傷心,明史載:帝震悼,輟視朝二日。朱棣辦了盛大的葬禮,緬懷這位亦師亦友的同伴。

一個人知道為什麼而活,就可以忍受任何的生活,生命中最難的階段不是沒有人懂你,而是你不懂自己的追求。姚廣孝從來不被人理解,他也不需要任何人的理解和認同。他一生都過的很清苦,沒有享受世俗的快樂。但他有著堅定的信念,並最終實現了自己的抱負。他是陰狠奸詐的反賊,也是悲天憫人的高僧,他不是好人也不是壞人,但他是個真實的人。

明朝最傳奇的黑衣宰相,不愛功名利祿,一生只為造反!

參考文獻:《明史,列傳第三十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