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6年造了3000萬輛,這臺德系車是如何走過來的?

近日,大眾在德國的埃姆登工廠,為旗下的帕薩特(國內為邁騰)車型舉辦了隆重的慶祝儀式,以紀念帕薩特總產量達到3000萬輛這一里程碑時刻。第3000萬臺的帕薩特剛好是一臺插電混合的“蔚攬GTE”旅行車,既代表了Passat系列過往的輝煌,更承載了大眾對於這一經典車系未來的憧憬。

為何這樣一款平平淡淡的中級車,銷量能如此之高,下面我們就來了解一下這款車型的前世今生。

46年造了3000萬輛,這臺德系車是如何走過來的?

1. 故事的開始

第一代的帕薩特的歷史可以追溯到遙遠的1973年,當時的大眾正面臨著一系列的困境,由於落後的風冷引擎以及不再符合普羅大眾需求的後置後驅結構,甲殼蟲這位曾經的市場的寵兒已經跟不上時代的步伐,大眾迫切的想要推出一款前置前驅中級車來迎合當時市場的需要。

46年造了3000萬輛,這臺德系車是如何走過來的?

當時的奧迪已經屬於大眾集團旗下的品牌,並且也擁有生產水冷發動機,前置前驅轎車的技術,於是大眾便順理成章地使用了奧迪的技術,打造出了一款全新的車型,並以一股吹過大西洋的季風:Passat ,來命名這款新車。

46年造了3000萬輛,這臺德系車是如何走過來的?

第一代的帕薩特與我們現在所能看到的“成熟穩重”B級車完全不一樣,而是採用了溜背造型,走運動化年輕路線。前期版本的1.5L引擎能提供75匹馬力,後期改款升級的1.6L引擎馬力也只有78匹。雖然帕薩特B1的形象與定位都與後續車型不一樣,但依舊是為大眾日後中級車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46年造了3000萬輛,這臺德系車是如何走過來的?

2. 中國人最熟悉的小夥伴誕生了

1980年,第二代的帕薩特正式發佈,並在美洲地區採用了Santana(桑塔納)這一名字作為宣傳,第二代的帕薩特比起第一代在尺寸上要增大了許多,除了掀背版本,還提供了旅行版以及三廂轎車版。

46年造了3000萬輛,這臺德系車是如何走過來的?

46年造了3000萬輛,這臺德系車是如何走過來的?

就在1984年,上海大眾正式從德國引進第二代帕薩特三廂版與旅行版的組裝生產線,以進口部件國內拼裝的方法生產,並使用“大眾桑塔納”作為商標,而得益於這一代的桑塔納出色的品質,這一代車型也開始風靡全國,遍佈大江南北,從此大眾品牌的形象也被深深的刻在老一輩人的腦海中,並影響至今。

3. 第一臺橫置發動機的帕薩特

第三代的帕薩特B3與1988年推出,採用了前臉採用了無格柵設計的B3在造型上顯得十分前衛,甚至有點像現在流行的電動車。除了外形以外,內在的變化更是巨大,這一代的帕薩特正式跳出奧迪的“影子”,擁有了屬於自己的架構,發動機也採用了橫置佈局。

46年造了3000萬輛,這臺德系車是如何走過來的?

46年造了3000萬輛,這臺德系車是如何走過來的?

可能你會對這款第三代帕薩特感到有點陌生,但其實不然,這一代的帕薩特其實也來到過我們身邊,只不過因為造型怪異,銷量並不高,同時他也曾“換了一種方式”陪伴了中國人很長一段時間:1996年,上海大眾與巴西大眾在第二代帕薩特(桑塔納)的基礎上,運用了帕薩特B3的技術打造出了桑塔納2000這款車型。

46年造了3000萬輛,這臺德系車是如何走過來的?

4. 熟悉的“陌生人”

第四代的帕薩特B4在1993年推出,在第三代車型的基礎上進行了大幅度改進,增加了各種舒適性的裝備,同時把略顯怪異的中網改為了正常的樣式。而B4也因此成為當時歐洲最受歡迎的家用車。

46年造了3000萬輛,這臺德系車是如何走過來的?

這一代B4曾在1995年以進口車的身份進入我國銷售,4萬輛左右的數量讓它在路上的能見度並不是很高,但是他卻擁有一張我們熟悉的臉,因為一汽大眾生產的1998年款捷達就是直接搬用了這款車的前臉。

46年造了3000萬輛,這臺德系車是如何走過來的?

5. 首次國產化,B5走進千家萬戶

時間來到了1996年,第五代的帕薩特正式亮相,這一代車型重新改用與奧迪A4相同的縱置前驅平臺,並首次提供渦輪增壓發動機。雖然這一代車型在各方面都十分優秀,但由於種種原因,直到2000年,這代車型在德國正式停產,上海大眾才有機會將它引入國內。

46年造了3000萬輛,這臺德系車是如何走過來的?

46年造了3000萬輛,這臺德系車是如何走過來的?

帕薩特B5也是第一次在國內真正使用“帕薩特”作為車型名稱,而B5在國產化的同時,也進行了加長處理,軸距增加了100mm,各種“新潮”的技術的運用,比如:渦輪增壓,激光焊接,空腔注蠟等,都讓它成為了當時熱議的對象。憑藉著不俗的產品力與良好的口碑,這一代帕薩特也成為了當時國產轎車中的標杆產品。後續更是衍生出B5.5,帕薩特領馭,新領馭等車型,進一步奠定了帕薩特在國內市場的重要地位。

46年造了3000萬輛,這臺德系車是如何走過來的?

6. 屬於我們的“邁騰”橫空出世

2005年,就在上海大眾還在“死磕”B5的各種衍生改款車型的時候,一汽大眾正式引進新一代帕薩特B6,並以“邁騰”的名號進行銷售,與B5不同的是,B6的外觀設計更加年輕化,同時還重新換用了大眾自家的橫置前驅平臺,並全面渦輪化。

46年造了3000萬輛,這臺德系車是如何走過來的?

除了普通版車型以外,B6還推出了轎跑版,也就是被稱為“最美大眾”的CC,還有搭載3.6L V6發動機的高性能旅行車R36,而R36後來也成為了二手車市場上的“理財產品”。

46年造了3000萬輛,這臺德系車是如何走過來的?

7. 更像是像改款的一次換代

2010年推出的第7代帕薩特(B7),使用的還是老款B6的平臺,重新設計了外觀的同時,在電子裝備方面進行了大幅度的改進,國內版本繼續由一汽大眾以“邁騰”名號進行生產,而上海大眾則是引入了專門為北美與中國市場打造的一款車型,命名為“新帕薩特”。

46年造了3000萬輛,這臺德系車是如何走過來的?

46年造了3000萬輛,這臺德系車是如何走過來的?

雖然上海大眾擁有著更為“響亮”的帕薩特的名號,但是產品卻不是跟進全球換代的車型,從這一代的車型開始,邁騰也逐漸在市場上站穩了腳跟,並完成了對兄弟車型帕薩特的壓制。


8. 兄弟車型終於南北同步

2016年,第八代的帕薩特(B8)正式發佈,不出人所料,再次由一汽大眾引進國產,新一代的車型也使用了大眾集團最新的MQB平臺,這也讓邁騰的產品力大增,而帕薩特卻依舊在使用老舊的PQ46平臺,兩者的定位從一開始的平起平坐,變成了錯位競爭,共同搶佔市場。

46年造了3000萬輛,這臺德系車是如何走過來的?

而在去年,帕薩特也終於成功完成了換代,與邁騰一樣用上了MQB平臺,從此,帕薩特不再是“B7 Plus”,而是正兒八經的B8了,產品力也得到了全方位的提升。

46年造了3000萬輛,這臺德系車是如何走過來的?

從B1到B8,歷經46年,產量突破3000萬,絕非一件易事,雖然由於近年來的一些負面新聞,大眾在國內外都經常成為被調侃的對象,許多人一談到大眾就是“斷軸”“燒機油”,“排放造假”,更有說大眾專門“研究中國人”的,但是,也正是這種願意去研究市場的行為,才能為不同地區的消費者帶來符合他們需求的產品。

銷量從來不會騙人,你們覺得帕薩特(邁騰)算得上是一款好車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