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尔干半岛为何总是战火纷飞

从古到今,巴尔干半岛一直持续动荡。无论是古典时期、中世纪还是近现代,战乱与纷争都是这个半岛的主旋律,几乎少有和平时期。为此,巴尔干半岛负有"欧洲火药桶"的恶名。

近代最有名的事件当属1914年,奥匈帝国的皇储斐迪南大公在萨拉热窝被塞尔维亚青年开枪刺杀——这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索。而也正是这次大战,使得"巴尔干火药桶"的称谓名扬全球。

巴尔干半岛为何总是战火纷飞

奥匈帝国的皇储斐迪南大公被刺

而现代则是冷战结束后的前南斯拉夫内战,以及后来的科索沃战争——前者以残忍的种族屠杀为世人熟知。而后者,则引发南斯拉夫得最后一次解体,让这个国家称谓成为历史。

巴尔干半岛为何总是战火纷飞

犯有种族灭绝罪和反人类罪的波黑塞族前领导人卡拉季奇

为什么巴尔干半岛总是战乱不断呢?让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剖析:

一、地理因素

巴尔干半岛位于欧洲东南端,总面积大约55万平方公里,全境多山,山地几乎占到巴尔干半岛总面积的七成。低地平原的稀少,意味着这个半岛的整体生产潜力有限,这就导致这个半岛很难孕育出一个强势文明,并在此基础上构建出一个大一统式的国家。

巴尔干半岛为何总是战火纷飞

巴尔干半岛地理位置图

另外,巴尔干半岛处在三大地缘势力的夹缝中心。西亚自小亚细亚半岛和东地中海,从东、南两面通向巴尔干;欧洲则借亚得里亚海和多瑙河平原,从西、北方向压至;东欧主要以黑海及其沿岸为战略通道,自东北方向而来。

总之,三大地缘势力都可通过不同的方向,同时对巴尔干施加影响。任何一个外部势力的插足,都可以在当地引发战争和冲突。这使得巴尔干半岛不幸沦为各个时期列强争夺的逐鹿场。

二、民族因素

这个地区民族关系复杂,各民族间结怨颇深。从民族构成来看,巴尔干地区民族众多,这里居住着塞尔维亚人、克罗地亚人、阿尔巴尼亚人、马其顿人、土耳其人、匈牙利人、波兰人、捷克人、罗马尼亚人等等,各个族群宗教信仰各异。

巴尔干半岛为何总是战火纷飞

比如南斯拉夫塞尔维亚共和国自治省科索沃,其200万居民中约90%为阿尔巴尼亚族人,另外一个主要族群是塞尔维亚人。但上述两大族群并非该地区唯一的居民,还有其他小族群活动在他们之间空隙地域。

不同的民族文化、宗教信仰和生活习惯导致在争夺领土、利益、权力分配等方面冲突不断,导致战争频发。

巴尔干半岛为何总是战火纷飞

波黑内战中留下的斯雷布雷尼察万人坑

三、宗教因素

巴尔干半岛地区由于曾受罗马帝国、拜占庭帝国、奥斯曼帝国等多个外来势力的统治,因此居民们的宗教信仰各异。

巴尔干半岛为何总是战火纷飞

波黑古桥-巴尔干地区最杰出的伊斯兰建筑之一

由于克罗地亚靠近中西欧,在罗马帝国解体之后被分给了西罗马帝国,因此他们很早就接受了基督教的洗礼;而塞尔维亚被分给了东罗马,也就是拜占庭帝国。因此这里成为了一个东正教国家。

巴尔干半岛为何总是战火纷飞

位于黑山共和国首都波德戈里察基督救世主大教堂

濒临亚得利亚海与意大利隔海相望的阿尔巴尼亚人则信仰天主教;被夹在中间的波黑,则是几种宗教文明碰撞的地区,民众混居,人口主要有穆斯林,信东正教的塞尔维亚族,和天主教的克罗地亚人。

同文同种的基督徒、东正教徒和穆斯林混杂在一起居住,这个世界上还有比这更复杂的局面吗?

巴尔干半岛为何总是战火纷飞

巴尔干半岛的现代政治格局

正是由于以上因素,在古希腊时代,这里是希腊——马其顿与波斯帝国的交锋地;到了罗马帝国崛起,这里又成为罗马与日耳曼——斯拉夫系蛮族博弈的前沿阵地;罗马帝国覆亡后,它就成了西欧天主教世界、东罗马帝国以及东欧蛮族、游牧势力的逐鹿场;后来伊斯兰崛起,天主教世界、东罗马帝国和伊斯兰世界三雄又围绕它展开争夺。再后来东罗马帝国被奥斯曼帝国取代,但东欧平原的俄罗斯帝国兴起,于是东正教、天主教、伊斯兰教三系又换了个面目,继续围绕巴尔干拼死搏杀 …………

巴尔干半岛为何总是战火纷飞

身穿传统制服的克罗地亚卫兵

几千年过去了,巴尔干半岛几乎一直都是硝烟弥漫的战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