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餘鄉愁:早春三月,艾草飄香

每到春風吹來,春雨連綿之時,大餘人都會湧起一股鄉愁,他們記憶中春天的味道,是一種食物的味道、一種童年的味道、一種媽媽的味道,也是故鄉的味道。

大餘鄉愁:早春三月,艾草飄香

這個時候,大餘人會漫山遍野去尋找一種植物,它的名字叫艾葉。

大餘鄉愁:早春三月,艾草飄香

大餘鄉愁:早春三月,艾草飄香

在田野裡、溪水旁,到處都冒出了青綠的艾草,遍野飄香。把青綠的艾草捧在手心,湊近鼻子聞一聞,一股特殊的馨香穿過鼻腔,隨之融化在身體裡的每個細胞中。

大餘鄉愁:早春三月,艾草飄香

大餘鄉愁:早春三月,艾草飄香

大餘鄉愁:早春三月,艾草飄香

大餘鄉愁:早春三月,艾草飄香

把嫩綠的艾草採回家,清洗乾淨,淬鍊過後和以磨好的米漿,放進鍋裡賣力炒出濃香。小時候孩子們會圍在鍋邊,等著吃塊米果鍋巴,就是這個春天再幸福不過的事情了。

大餘鄉愁:早春三月,艾草飄香

大餘鄉愁:早春三月,艾草飄香

大餘鄉愁:早春三月,艾草飄香

大餘鄉愁:早春三月,艾草飄香

大餘鄉愁:早春三月,艾草飄香

炒熟後的艾草米團經過一番揉搓之後,揪成一個個小糰子,再壓成圓餅狀,放入農家的臘肉、冬筍、菜芯等餡料,包出一個個好看的褶皺,這樣一個飽滿噴香的艾米果就包好了。

大餘鄉愁:早春三月,艾草飄香

大餘鄉愁:早春三月,艾草飄香

包好後的艾米果需要再上鍋蒸一遍,再次經過高溫的艾米果顏色變得更加鮮綠,那淡淡的柔柔的綠色,特別像江南初春的天氣,溼溼的、潤潤的、甜甜的,咬一口後是臘肉的濃香與菜芯的清新。

大餘鄉愁:早春三月,艾草飄香

艾草味道充斥口腔的瞬間,有人覺得幸福,有人覺得感傷,幸福的是嚐到了童年和故鄉的味道,感傷的是再也回不到當初,艾米果還是那個艾米果,陪你做艾米果的人卻不是同一人了。

大餘鄉愁:早春三月,艾草飄香

這色似翡翠,清香宜人的艾米果,它不只是一種美食,更多的是大餘人對往事的記憶,對故鄉的懷念。

大餘鄉愁:早春三月,艾草飄香

春天又到了,如今遠在他方的你,也能吃到這故鄉的艾米果嗎?是否有人為你製作這家鄉的美味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