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PA報名後的24小時,就知道你能不能過!

你是不是已經完成CPA報名了?那你現在是選擇立馬複習?還是先擱置一段時間再說?CPA報名後24小時眾生相,決定你今年的考證運勢!


2020年CPA報名已經進行了一個禮拜,關於報名方式的變化,上傳照片遇到的問題等等已經討論的越來越少。更多考生把自己的關注點放在如何在剩下的時間裡順利通過報考的科目,拿到最後的證書。

坦白講,CPA考試的難度對考生的要求實在太高,不少考生覺得自己通不過也很正常。但是不可否認,每年全科通過、一次過4科、3科、2科的也大有人在。

而從考生CPA報名後的24小時裡,我們往往就能看出自己到底是能通過幾科的考生。


CPA報名後的24小時,就知道你能不能過!

5—6科考生:

報名是一個流程,學習是貫穿始終的


一般來講,能一次通過5—6科的考生,大多數從2019年底或者是2020年年初就開始備考了,CPA報名只是這個過程中的一個流程,無需考慮自己該報哪幾科,報了會不會通過,在複習間隙花10分鐘登陸網報系統填寫信息,流程就結束了。

所以在報名後的24小時裡,他們的狀態是沿著自己之前的複習路徑,繼續埋頭認真複習,而且這種狀態從他們年初備考的那一刻開始,會貫穿到考試結束的那一刻。

因為能通過5—6科的考生,在4月份通常已經完成了基礎階段的複習,他們現在的複習重點就是針對新的2020年教材,將新的知識點進行完善和加強以後,修改自己的二輪複習計劃和目標。

無論是舊知識還是新知識,時時刻刻贏在起跑線上,才有機會成為上百萬考生中的幾百分之一,成為6科學霸。


CPA報名後的24小時,就知道你能不能過!

3—4科考生:

過去已經過去,報名是個開始


大多數一次通過3—4科的考生,在報名後的24小時裡都在做一件事,那就是針對自己接下來的複習任務制定詳細的備考計劃。

首先,他們會對所報的科目有一個簡單的認識,通過章節多少和難度來確定備考所需的最少時間;其次,他們會根據自己的工作需求,對接下來的時間做一個詳細的規劃,例如在7月底保證結束一輪複習等等,為2020年備考迎一個好的開端。

24小時內結束備考計劃後,考生就需要快速進入備考階段,例如先上手會計科目的基礎階段的複習,利用網課、教材、輔導書、講義等複習工具,查看自己制定的計劃是否符合實際操作。

在前期備考中不斷調整自己的備考狀態,從報名這個時間段開始,讓自己的備考快速進入正軌,對通過3—4科的考生來說,是成功的底線。


CPA報名後的24小時,就知道你能不能過!

1—2科考生:

不必急於一時,有1科能通過即可


還有一種考生,是一次通過1—2科的考生,他們通常對自己的基礎有清楚的認知,但是對成績的追求也沒有那麼渴望,花上四五個月的時間,能有1科通過即可。

所以他們在報名後的24小時裡,會先花一點時間感慨報名過程的艱辛,然後花一點時間憧憬拿到證書之後的升職加薪,再花一點時間想想自己接下來幾個月要付出什麼樣的努力,最後才會靜下心來翻開書本看看教材的難度,然後想著從第二天開始備考。

這類考生在備考過程中通常都是慢慢的勻速備考狀態,時間多就多學會,時間少就少學會,不會為了備考過度的犧牲自己的個人時間,所以一次通過的科目比較少。

CPA報名後的24小時,就知道你能不能過!

0科考生:

試可以不考,但名一定要報


最後一種考生就是典型的“湊熱鬧”型考生,看到周圍人都在備考CPA,於是自己也跟風報名,只看到了CPA代表的高薪和高職位,卻沒看到CPA背後需要付出的努力和辛苦。


所以,這類考生通常在報名結束後的24小時,基本是將備考這件事拋之腦後的,想起的時候才會翻開書看兩眼,然後進入拖延症的循環模式,從4月份拖到6月份,再拖到8月份,最後臨上考場,發現自己一輪複習還沒結束。


所以,如果你是抱著這種剛報完名,還不著急備考的心態來學CPA的,那麼就不要指望能順利通過考試。


有句話說,從你第一天備考的樣子就知道你能不能過,這句話並不是說第一天備考決定了你能否通過CPA,而是第一天備考的樣子就能看出,你對待考CPA這件事的態度和方式對不對,能不能堅持到最後。


所以,如果你報了4科,卻發現自己只通過了1科,或者全軍覆沒,不妨看看你在報名後的24小時裡,是否符合大多數4科考生的備考狀態。


畢竟從報名那一刻開始,距離CPA考試的時間就只剩6個月了,如果不及時調整備考心態,把剩下的時間都充分利用起來,很難達到最後的效果。

CPA報名後的24小時,就知道你能不能過!

報名後的24小時

往往決定了之後6個月的複習效果


對CPA考生來講,如果從報名後的24小時開始,就調整自己的心態和狀態,對後面6個月的複習效果都會產生很多影響。所以報名後的24小時裡,記得先給自己列一份切實可行的備考計劃和時間規劃。

4—6月:完成基礎階段的複習

基礎階段的複習其實就是一個完整的複習流程,所以如何在3個月的時間裡完成2科,甚至3科的複習,需要考生對科目、時間、方式等等都有一個比較完善的瞭解和認知,才能更好地將效率最大化。

所以,考生報名結束後首先要對自己報考科目的章節內容,重點知識進行歸納總結,然後將講義、網課、教材的時間分配到位,備考過程中考生每天要保證完整的3個小時以上的複習時間,保證基礎階段能穩紮穩打的進行。


7—8月:完成鞏固階段的複習

基礎階段複習結束後,即使中間有一個遺忘期,但60%的知識點還是印象比較深刻的,所以到鞏固階段的二輪複習時,速度也會提升很多,要爭取在2個月的時間裡完成。

那麼報名後的24小時,在做備考計劃的時候,就要將鞏固階段的輔導書、習題研究透徹,到底是做真題還是模擬題比較好,教材和習題上的時間分配怎樣會比較合理,章節總結如何做比較符合自己的備考習慣。

9月:完成強化階段的複習

到9月份開始,考生就要進入強化階段,主要是攻破重難點,然後通過剖析真題,對知識點進行查漏補缺。如果是備考3科及以上的考生,一個月的時間來強化重難點其實是非常緊張的,所以前期對教材的熟悉程度和總結攻略就非常重要。

所以考生需要在報名結束後按照自己歸納的科目的章節特點和難易度,將強化階段需要重點消化的知識做一個標記,提醒自己越往後需要完成的備考工作就越多,拖時間只會讓一切看上去更加成為不可能。

10月:開始衝刺階段的備考

最後,就是制定自己10月份的衝刺階段的備考攻略。10月份只有半個月不到的時間,但是把7天國慶長假用好的話,比平時一個月的效率還要高很多,所以考生在制定計劃的時候,應該把7天長假空出來,方便自己到時候合理利用。


而且衝刺階段因為受到各種因素的影響,例如考場、租房、交通、工具準備、打印准考證等,備考精力會被分散,所以最好將時間都用在理解真題、解析真題上面,培養自己的題感和考場時間控制能力。

其實嚴格來講,對大多數基礎差或者是零基礎的考生來說,從4月份開始備考,在時間上的優勢幾乎是沒有的,所以,這個時間規劃就是一個最低的底線,如果在這個底線上還不斷拖延的話,那麼通過的可能性幾乎是微乎其微。

所以,無論你是已經報名結束的考生,還是正在考慮該報哪幾科的考生,報名結束後24小時內,務必先對自己的備考現狀做一個合理及完整的剖析,然後調整心態將備考堅持下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