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量基金研究中心:資金利率保持低位,外資助力債市“牛平”

股票

A股:儘管疫情衝擊還未結束,但A股呈現的有利因素正不斷增加:首先,國內疫情增長勢頭基本得到有效控制,國內大面積的復工復產已較大程度實現,二季度經濟有望逐漸走出陰霾;其次,旨在穩定經濟的逆週期調控持續出臺,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均趨於寬鬆。第三,外圍市場流動性改善,市場趨於平穩,北上資金重新迴歸,反映出外資對中國權益資產信心提升。

港股:隨著全球寬鬆週期持續,外圍局勢緩和,外部不確定性下降,風險偏好上升,港股估值有望提升。短期內,疫情全球擴散後,外資流動性擠兌導致港股跌破淨值,整體來看目前港股進入中長期可配置區域。未來看好不受疫情影響的內需,對沖政策支持的新基建以及疫情消退後能夠恢復的剛需、醫藥等。

美股:美國上週累計確診病例已經超過90萬,新冠疫情的發展仍然處在快速階段,儘管美股近期呈現出企穩跡象,但疫情帶來的經濟挑戰仍然不容忽視。

目前隨著美聯儲推出相應的寬鬆措施,市場流動性問題進一步緩解。投資者應當密切留意疫情的發展。美股經過調整,估值已經從高位大幅下降,不過短期內仍難以擺脫疫情的擾動。

債券

利率債:貨幣寬鬆是長端利率的最大支撐,政治局會議定調寬鬆持續,降準降息同步落地,利率體系聯動調整。

信用債:上週信用債各期收益率被動收窄,反映了當前下潛信用的票息策略反而要比拉長久期來得更加安全,因此信用票息策略更有優勢。

可轉債:短期在政策密集出臺的背景下,市場情緒有望恢復,轉債可適當關注反彈機會。

其他

貨幣:4月政治局會議在此強調穩健的貨幣政策更加靈活適度,近期央行正在積極執行,調降超額準備金利率後,貨幣市場下軌被打開。

黃金:黃金在海外流動性衝擊結束,回到疫情和經濟基本面的關注後,避險功能將逐步恢復。未來全球將更快進入極端的寬鬆環境和利率的極限,在這種情況下,金價貨幣信用對沖的本質再度迴歸。

一、宏觀&市場晴雨表

國內政策

國家發改委將研究出臺推動新型基礎設施發展指導文件,並首次明確“新基建”範圍;一是5G、區塊鏈、智能計算中心等信息基礎設施,二是智慧能源基礎設施等融合基礎設施,三是重大科技基礎設施等創新基礎設施。

國務院領導人主持召開部分省市經濟形勢視頻座談會,要求穩住經濟基本盤,促進經濟恢復增長;通過加大宏觀政策調節的力度,切實做到“六保”,努力實現“六穩”;加快全面復工復產,保住更多就業崗位;堅定實施擴大內需戰略,擴大有效投資,用好地方政府專項債等政策;積極發展先進製造業和新興產業。

宏觀數據

1-3月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收入45984億,同比下降14.3%,其中證券交易印花稅453億元,同比增長14.1%;一般公共預算支出55284億元,同比下降5.7%,其中衛生健康支出4976億元,同比增長4.8%。

貨幣市場

央行在公開市場淨回籠資金2113億元,4月以來7天貨幣拆借利率持續在1.5%附近波動,週五R007利率收於1.56%,交易所資金GC007利率收於1.53%。

市場情緒

上週原油價格波動再度推動市場風險偏好回落,熱點行業和概念板塊邊際回落,全周市場震盪運行,全週上證綜指收跌1.06%,創業板收跌0.84%。行業方面,大消費板塊再度表現突出,休閒服務、農林牧漁、食品飲料漲幅居前,醫藥板塊週五止漲回落,電子、紡織服裝、非銀等板塊跌幅居前。

上週A股兩市成交金額總體保持在6000億元水平,較為穩定,日均換手率繼續回落至0.64%;上週融資餘額恢復增長53億元,北向資金累計淨流入24億元,較上週大幅回落。

海外市場

特朗普正式簽署總額為4840億美元的小企業援助法案。這是過去兩個月來特朗普政府與國會兩黨議員商議達成的第四項與新冠疫情相關的支出法案。根據這項法案,美國國會將向小企業薪水保護計劃增撥超過3100億美元資金,以幫助受疫情影響的小企業申請貸款支付員工薪資。

美國國會預算辦公室:預計二季度實際GDP萎縮12%,預計2020年實際GDP萎縮5.6%;預計二季度美國平均失業率接近14%,三季度失業率將升至峰值16%;新冠肺炎援助可能導致今年的赤字達到3.7萬億美元。

歐元區4月製造業PMI初值33.6,創2009年2月以來新低,預期39.2,前值44.5;4月服務業PMI初值11.7,創歷史新低,預期23.8,前值26.4;4月綜合PMI初值13.5,創歷史新低,預期25.7,前值29.7。

長量基金研究中心:資金利率保持低位,外資助力債市“牛平”

二、大類資產投資策略與市場展望

股票

A股:市場方面,上週A股市場整體表現不佳,多數行業走勢向下。A股上週上證綜指下跌1.06%。資金方面,上週,A股市場震盪下跌,北上資金繼續加倉,特別是24日,在A股跌幅及較大的情況下,反而淨買入額有所增加。本月累計淨流入482.82億元,北上資金湧入明顯增加,反映出外資對A股信心增加。

宏觀方面,4月20日,4月LPR報價出爐,其中1年期品種報3.85%,上次為4.05%,下降20BP並創去年8月份啟動以來單次最大降幅;5年期以上品種報4.65%,上次為4.75%,預計未來LPR將可能繼續下行;2、4月20日國家發改委首次明確“新基建”範圍,包括信息基礎設施、融合基礎設施、創新基礎設施,具體涵蓋 5G 基建、工業互聯網、人工智能、大數據、智能交通基礎設施、智慧能源基礎設施等。政策鼓勵之下,預計新基建將進入快速道。

市場觀點:結合當下,儘管疫情衝擊還未結束,但A股呈現的有利因素正不斷增加:首先,國內疫情增長勢頭基本得到有效控制,國內大面積的復工復產已較大程度實現,二季度經濟有望逐漸走出陰霾;其次,旨在穩定經濟的逆週期調控持續出臺,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均趨於寬鬆。第三,外圍市場流動性改善,市場逐漸趨於平穩,北上資金重新迴歸,反映出外資對中國權益資產信心提升。

港股:隨著全球寬鬆週期持續,外圍局勢緩和,外部不確定性下降,風險偏好上升,港股估值有望提升。短期內,疫情全球擴散後,外資流動性擠兌導致港股跌破淨值,整體來看目前港股進入中長期可配置區域。未來看好不受疫情影響的內需,對沖政策支持的新基建以及疫情消退後能夠恢復的剛需、醫藥等。

美股:美國上週累計確診病例已經超過96萬,新冠疫情的發展仍然處在快速階段,儘管美股近期呈現出企穩跡象,但疫情帶來的經濟挑戰仍然不容忽視。

目前隨著美聯儲推出相應的寬鬆措施,市場流動性問題進一步緩解。投資者應當密切留意疫情的發展。美股經過調整,估值已經從高位大幅下降,不過短期內仍難以擺脫疫情的擾動。

基金選擇維度

①從中長期的行業投資機會來看,有自身邏輯及長期發展空間的標仍是市場重點關注的方向,消費價值類風格基金短期仍可作為底倉配置關注;

②考慮到穩增長訴求以及政策發力方向,可選消費、新老地產、汽車等需求回補板塊可能會具備階段性配置機會;

③重點關注具有紮實的基本面研究功底、注重組合性價比的基金。一方面從分散風險的角度,適當規避基金抱團的流動性風險,另一方面其安全邊際在弱市環境中也具備一定支撐。

債券

利率債:週五央行公開市場開展561億元1年期TMLF操作,中標利率下調20bp;當日有2674億元TMLF到期,淨回籠TMLF資金2113億元。下週央行公開市場無正回購、逆回購和央票等到期。

上週國債收益率短期限下降明顯,1年期、10年期、30年期收益率分別變動-9.8bp、-4.9bp、2.4bp。國開債方面,1年期、10年期、30年期收益率分別變動-3.9bp、-3.8bp、-2.4bp,中間期限的三年、五年國債利率下行近20BP,曲線繼續陡峭化,但市場明顯出現了蔓延式做平衝動,終於在週五曲線出現了一定的平坦走勢。

站在當前時點,短期還有保持利率倉位的理由:1、貨幣極度寬鬆且今年這種極度寬鬆的狀態。且央行還處在降準降息的通道上,4.17政治局會議繼續提到降準降息,尤其是單獨提到降息,可能降存款利率也是箭在弦上。2、根據3月經濟數據,國內經濟企穩不達預期,很多行業復工復產的節奏並未達預期,同時部分中小企業已經不堪重負,海外疫情對外需的影響還是個黑洞,對消費電子、紡織等外向型行業的衝擊還在持續。

目前部分投資者對基本面的關注更多可能還是集中於兩會、4月經濟數據、海外疫情拐點、原油價格、地緣政治風險等層面,而這些事件的不確定性又較高,多空都不敢輕舉妄動,如果後續看到基本面的確認改善,利率的向上的拐點可能也就不遠了。因此,我們認為在投資策略上配置一定比例的長端利率倉位仍是較為合適的策略,目前仍有一定的期限利差保護,疫情的持久性也決定了經濟下滑的時間並不會太短,短期長端上行概率較小。

信用債:上週信用債各期收益率被動收窄。隨著降息降準的政策影響力逐步傳導,預計信用債收益率仍有下降空間。各地經濟仍受疫情陰雲籠罩,雖有復甦但增速緩慢,在當前態勢下,投資者防備心理仍然較重,對融資方的資金承壓能力表示憂慮,高等級短久期信用債依然是投資市場上的熱門產品。

相對來說,城投受益於融資環境改善、部分房企因其相對優質的資產質量,信用風險相對較低。相比利率債的震盪預期,信用債票息價值凸顯,建議關注新老基建等穩增長政策發力的領域,繼續關注相關領域城投債、主體資質好的龍頭地產債和疫情受益產業。

可轉債:上週股票市場回調,正股價格波幅較大。儘管海外仍受疫情影響波動較大,但國內市場來看,市場逐步趨穩,雖然拐點不會立刻到來,但A股有望率先走出衝擊。

從國內看,疫情不再是主要矛盾,外需衝擊和盈利下調是最大擔憂,決策層繼續釋放積極信號,對應A股向下空間可能有限。4月17日召開的政治局會議中也再次重申積極擴大國內需求。消費版塊和新舊基建仍然是較好的配置板塊,此類可能是政策發力的內側需求端,同時依託行業邏輯、公司基本面自下而上挖掘機會、搶佔存在業績預期差的品種。

基金選擇維度

①維持利率彈性品種,控制轉債彈性品種倉位,維持中高等級信用債持倉,行業上關注中高資質城投、主體資質好的龍頭地產債和疫情拉動需求的相關產業債;

②個體信用資質分化的背景下,重點關注具有優秀債券團隊以及較強投研實力的基金公司,特別關注信用評級、防範信用風險的能力;

③關注管理人自上而下的投資能力,重點關注對趨勢判斷及把握能力突出的管理人,其對券種、久期和槓桿的主動管理有望帶來超越基準的收益。

三、基金市場回顧

上週至週一市場和基金指數表現

長量基金研究中心:資金利率保持低位,外資助力債市“牛平”

上週至週一行業指數表現

長量基金研究中心:資金利率保持低位,外資助力債市“牛平”

各類基金業績表現

長量基金研究中心:資金利率保持低位,外資助力債市“牛平”

四、基金經理變更一覽

上週共有46只基金的31位基金經理發生變動(過濾B/C份額),13位新增任職,18位離職。離職的基金經理中有3位因個人原因離職,其他15位因工作安排或內部調整離職。上週有4位明星基金經理離職。

長量基金研究中心:資金利率保持低位,外資助力債市“牛平”

風險提示:基金有風險,投資需謹慎。投資者應仔細閱讀基金產品的相關法律文件,瞭解產品風險和收益特徵。投資者應根據自身資產狀況、風險承受能力選擇適合自己的產品。基金、理財產品過往業績不代表其未來表現,不等於基金、理財產品實際收益,投資須謹慎。基金產品由基金公司發行與管理,代銷機構不承擔產品投資、兌付和風險管理責任。本報告數據及信息均來源於公開資料或經外部授權信息的分析和整理,長量發佈此信息目的在於傳播更多信息,相關表述僅供參考,與長量立場無關,不代表任何確定性判斷,亦不構成長量的任何推薦或投資建議。長量不保證本網站相關信息(包括但不限於文字、數據及圖表)全部或者部分內容的準確性、真實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時性等。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請核實,風險自負。


分享到:


相關文章: